搜尋此網誌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5、當代犯罪理論 採「目的犯罪理論」,另外在構成要件上提出「客觀歸責理論」。 (1)行為: 接受「新古典犯罪理論」的「社會行為理論」。 (2)構成要件該當性: 在客觀構成要件上,對因果關係上的判斷,並非只接受因果理論「條件說」,有些學者另外接受Roxin所提出「客觀歸責理論」。(行為是否規範保護目的中,製造一個不被容許的危險,例如交通規則和運動規則。) 在客觀歸責理論中,除了上述具體判斷外,更重要的是抽象判斷,特別是利益衡量,例如:提供較大社會利益行為,可製造危險程度較高,比較值得被容許。 (3)罪責: 罪責不僅是「規範的可非難性」,應包含「預防的必要性」。 行為人要負責,是因為有預防的必要性,如果沒有一般預防或特別預防的必要,就可能不必負責。 罪責等於「負責性」,行為人要對行為負責,因為有一般預防與特別預防的必要性;沒有預防需要,就可能沒有罪責。 |----行為:社會行為理論 |----構成要件要素--------客觀:條件說+客觀歸責理論 |----主觀--------一般:故意 |----特別:意圖 |----違法性 |----罪責(負責)--------責入能力 |----責任方式:故意 |----違法性認識 |----期待可能性 |----預防的必要性(例如:過當防衛) |----客觀處罰條件 故意犯的犯罪成立要件
5、當代犯罪理論
採「目的犯罪理論」,另外在構成要件上提出「客觀歸責理論」。
(1)行為:
接受「新古典犯罪理論」的「社會行為理論」。
(2)構成要件該當性:
在客觀構成要件上,對因果關係上的判斷,並非只接受因果理論「條件說」,有些學者另外接受Roxin所提出「客觀歸責理論」。(行為是否規範保護目的中,製造一個不被容許的危險,例如交通規則和運動規則。)
在客觀歸責理論中,除了上述具體判斷外,更重要的是抽象判斷,特別是利益衡量,例如:提供較大社會利益行為,可製造危險程度較高,比較值得被容許。
(3)罪責:
罪責不僅是「規範的可非難性」,應包含「預防的必要性」。
行為人要負責,是因為有預防的必要性,如果沒有一般預防或特別預防的必要,就可能不必負責。
罪責等於「負責性」,行為人要對行為負責,因為有一般預防與特別預防的必要性;沒有預防需要,就可能沒有罪責。
|----行為:社會行為理論
|----構成要件要素--------客觀:條件說+客觀歸責理論
|----主觀--------一般:故意
|----特別:意圖
|----違法性
|----罪責(負責)--------責入能力
|----責任方式:故意
|----違法性認識
|----期待可能性
|----預防的必要性(例如:過當防衛)
|----客觀處罰條件
故意犯的犯罪成立要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