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 ※ ※ ※ ※ ※ 測量職類工程測量項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 ※ ※ ※ ※ ※ ※※※※※※※※※※※※※※※※※※※※※※※※※※※※※※※ 試題編號:04202-100201~7 審定日期:100 年09 月30 日 修訂日期:100 年12 月16 日 II 測量職類工程測量項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目錄 壹、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1 貳、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2 參、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3 肆、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4 伍、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自備工具表...............................................6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7 一、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一...............................................7 二、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二.............................................14 三、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三.............................................21 四、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四.............................................29 五、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五.............................................37 六、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六.............................................45 七、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七.............................................53 柒、測量─工程測量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63 1 壹、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 一、本術科試題依測量04200 技能檢定規範及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相關規定編撰。 二、本術科測試試題以「考試前公開」之原則命製。 三、本術科測試試題共有七道試題,試題編號為04202-100201 至04202-100207。 四、主管機關應將全套試題於術科測試協調會前,函送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備用。 五、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檢定前14 日(以郵戳為憑),寄發術科測試全套試題給應檢人。 六、佈設: (一)檢定前,應聘一至二位監評人員督導術科試題佈設。 (二)佈設作業如下: 1.佈設人員:由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在其主管人員會同監評人員督導下進行佈設,並應共 同切結保密嚴禁洩密,且當梯次報檢人員不得參與佈設。 2.佈題:須在七套試題中至少抽選其中三套不同試題,若測試場次在一日以上,則須由 七套試題中重新抽選三套試題,且不得與前一日之三套試題完全相同。三套試 題均須在測試前一日各佈設不同標準答案供上、下午測試用。佈設抽題過程及 每天抽題題號均須記錄於抽題紀錄表,供主管機關抽查。 3.試題佈設完成後,標準答案應立即密封,由試題佈設者加註騎縫簽名以示負責,並於 測試當日之監評前協調會議,交由各負責之監評人員。 七、術科測試試題及答案紙於術科測試開始時發給應檢人,術科測試結束時收回。 八、術科測試評審表送交監評人員填寫,不得發給應檢人。 九、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一場測試,必須同時準備三套試題之機具及材料。 十、測試前必須將應檢人依合格崗位平均分配應檢人,例如3 合格測試崗位,30 位應檢人, 則各組為10 人。三套試題也分別編號(1~3)。測試當日抽籤決定各組應檢人應檢試題。 十一、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 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 (二) 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 必須符合場地機具設備自評表規格,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十二、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以上及格。 2 貳、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 一、為求全國各區應檢人之公平起見,主辦單位應依前項試題使用說明及技術士技能檢定術 科測試作業要領相關規定辦理。凡未依規定執行,經檢舉查證屬實者,依規定處置。 二、依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核定崗位數或當梯次申請承辦實際測試崗位數,每崗位應聘監評人 員1 人,另七崗位(含)以上須增聘1 人;每崗位每日應檢人數以14 人以內為限。 三、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於檢定前一日,備齊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所列之各項目。 四、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於檢定期間,每日安排場地管理人員(綜理場地機具設備1 人,另依 崗位數各配置2 人輔助前後觀測點工作、佈設、測量器材設備準備及測試場地恢復相有 關事項)、試務人員1 人,另置一般服務人員3 人處理引導、報到及相關事務工作。 五、各檢定場地應有明顯之劃分及禁止標示,非中央主管機關督導、試務相關及應檢人不得 出入,以維持測試公平及秩序。 六、檢定辦理期間,檢定設備不得做為應檢人練習用。 七、術科測試前,應召開監評人員會議,檢視檢定場地儀器設備、說明評分標準及執行方式。 八、術科測試當日應檢人報到後,全體應檢人應集合於待命區,且待命區與考場應有視線之 隔離;測試完畢之應檢人不得與待命區之應檢人接觸。 九、術科測試開始後,測試區應檢人,不得翻閱任何資料或討論,以維持考試之公平性。 十、監評人員及應檢人之通知單上,除須註明術科測試時間地點外,並應註明:「檢定當日 如遇颱風或天災不可抗拒事故時,應依當地直轄(縣市)市政府發布公務人員上班與否, 決定檢定是否舉行。」 十一、於檢定時間內,若發生人力不可抗拒之事故,須延長時間辦理者,應由監評人員協調 會議議決之。 十二、監評人員於檢定工作完畢後,必要時得召開監評人員檢討會,並將相關問題作成試題 疑義單提交術科術科測試辦理單位,轉請中央主管機關處理。 十三、術科術科測試辦理單位不得告知應檢人檢定結果。 十四、應檢人如有異議或抗議信函,術科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於檢定結束後諮詢監評人員, 再行答覆。必要時得召開臨時監評人員檢討會議,以會議之決議答覆應檢人。 3 參、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 * 擔任監評工作前,請先閱讀並瞭解術科測試應檢人參考資料及監評人員注意事項、試題 及評審表等有關資料;檢定設備及作業準備不符試題規定時,宜請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改 善後,始得同意進行檢定並擔任監評工作。 一、應檢人進場時先驗明身分證或術科測試通知單,始准予參加測試。 二、應檢人於測試時間開始,遲到15 分鐘以上者,以棄權缺考論。 三、應檢人到齊並辦好手續後,由監評人員互推一人擔任評審長,就試題內容及注意事項加 以說明,以使應檢人充分了解,並要求應檢人先行填寫檢定編號、日期及姓名,再行開 始檢定。 四、檢定測試時間應以檢定場內時鐘為準。 五、應檢人有任何疑問,應令其舉手發問,由監評人員直接說明,不得讓應檢人與人互相討 論。 六、檢定中途如遇氣候因素或其他事故,若連續達十分鐘以上無法繼續檢定,應立即與檢定 單位或監評長聯繫,並採取適當處理。 七、檢定時應仔細觀察應檢人之每一動作,並就評審表之各項以公平立場評定是否及格,若 因重大事故或疑問無法當場評審者,應轉請當日監評長決定。 八、所有評審項目應以藍色或黑色原子筆當場評審記載,記載若有塗改時應更正清楚並簽章 以示負責,並於當日交給監評長彙整後交回主辦單位。 九、監評人員之評審方法及內容,應依試題及評審表之規定及內容執行評審工作。 十、術科測試開始後,測試區應檢人,不得翻閱任何資料或討論,以維持考試之公平性。 十一、檢定時間截止,應即宣佈停檢,不得任意延長時間,並立即清場。 十二、檢定完成後,監評人員及工作人員不得公佈檢定結果。 十三、檢定辦理期間,檢定設備不得做為應檢人練習用。 十四、應檢人若損壞重要儀器或設備時,應終止其繼續檢定並告知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場地負 責人處理,以避免影響本職類檢定之進行。 十五、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以上為及格。 4 肆、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一、應檢人須依通知之日期、時間、地點,準時至考場報到處辦理報到程序。應檢人因遲到 或其他原因無法準時到考時,以缺考論,不予補考。 二、應檢人應攜帶: (一) 准考證及術科檢定通知單。 (二) 國民身分證或有效期限內之學生證、駕駛執照、健保卡。 三、應檢人須自備藍色或黑色原子筆及工程計算機。應檢人不得攜帶行動電話相關通訊器材 及其他資料器具入場。 四、應檢人自備之工程計算機,須符合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規格標準,具備+、-、×、÷、 %、√、MR、MC、M+、M-、三角函數、對數、指數運算功能。 五、應檢人之工程計算機,不得具備之功能: (一) 文、數字編輯功能。 (二) 超出 MR、MC、M+、M-之數據儲存功能。 (三) 使用者儲存程式或內建程式功能。 (四) 發聲、列印報表及內建振動器。 (五) 外插擴充卡、紅外線等通訊功能。 (六) 外接電源功能。 六、應檢人應詳閱檢定試題,不明之處應於開始十分鐘內提出,否則不予受理。 七、檢定場地所需之儀器設備,由檢定單位妥為準備;應檢人應謹慎操作使用,如有損壞, 應負責修復或賠償。 八、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後,交由主辦單位運用。 (二)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必須與檢定單位準備之儀器性質相同,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九、檢定作業完成時間,以試題內所定時間為準。可提早交卷,但不予加分,亦不得以任何 理由要求延長檢定時間。 十、若是屬於先測量再計算的題目,應檢人 於觀測結束開始計算後,不得再重新使用儀器進 行觀測。 5 十一、試題須保持整潔於檢定完畢時繳回,其術科准考證並應經監評人員簽名。 十二、術科測試當日應檢人報到後,全體應檢人應集合於待命區。 十三、術科測試開始後,測試區應檢人,不得翻閱任何資料或討論,以維持考試之公平性。 十四、試題及答案紙等資料繳至監評人員後,不得要求作任何更改。 十五、應檢人不得將試場內試題、答案紙、計算紙等任何資料攜出場外。 十六、應檢人於檢定期間,必須遵守試場規定。凡未遵守試場規則者,監評人員得令其立即 停止測試,其檢定結果以不及格論。 十七、應檢人應遵守秩序,禁止吸煙、窺視、喧嘩。 十八、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以上為及格。 6 伍、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自備工具表 註:本表僅供參考用,數量不受限制。 編號 工具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工程計算機 台 1 2 原子筆 支 2 7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一)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1)於一空曠場地,釘設A、B、C、D 等四個樁位,距離30m 至50m,形成閉合四 邊形,樁頂釘上小鐵釘,釘頭露出約0.5cm,以利經緯儀照準觀測。 (2)配合場地大小,設置同此類型試題數組,各組坐標及各角值須不同,各組樁號分 別以不同之標示牌區分之。 2.題目: (1)A 點坐標及方位角AB φ 值為已知(由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 (2)水平角∠A、水平角∠B、距離AB、距離DA之觀測值由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 導線計算時視同等精度觀測量,納入平差改正。 (3)由應檢人於點C、D 整置經緯儀觀測,並完成導線計算。 3.檢定內容: (1)觀測:於點C、D 整置經緯儀觀測∠C、∠D 一測回,測量距離BC 、距離CD往 返各一次,並將觀測結果記入手簿中。 (2)計算:依據觀測之成果及給定之已知值,計算折角閉合差、坐標閉合差、閉合比 數。完成導線之計算工作,並將結果寫入答案紙上。 B A D C 8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 架 1 2 鋼捲尺 50m 支 1 3 記錄板 個 2 4 標桿 2m 支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4 2 鋼釘 2" 支 4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觀測記錄表及答案紙。) 9 三、觀測記錄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點樁號: B.點樁號: C.點樁號: D.點樁號: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之數據資料如下: A 點坐標Ea= m, Na= m, 方位角AB φ = 水平角∠A= , ∠B= 距離AB = m, DA= m 1.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B 倒 0 00 00 正 C D 倒 正 C 倒 0 00 00 正 D A 倒 2.距離觀測手簿 測站 測點 距離(m) 距離平均(m) 往 B C 返 往 C D 返 10 四、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測 點 折角 β 改 正 數 方位角 φ 距離 S 橫距 ΔE 橫距 改正 E V 縱距 ΔN 縱距 改正 N V 橫坐標 E 縱坐標 N A B C D A 項 目 計 算 式 折角閉合差 坐標閉合差 閉合比數 11 五、觀測記錄表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D 點樁號: D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之數據資料如下: A 點坐標Ea= 100.000 m, Na= 200.000 m, 方位角AB φ = 97°13’30 水平角∠A= 267°25’26” , ∠B= 273°45’06” 距離AB = 39.787 m, DA= 39.500 m 1.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1 00 B 倒 180 00 50 0 00 55 0 00 00 正 264 46 10 C D 倒 84 45 58 264 46 04 264 45 09 正 0 00 54 C 倒 180 01 00 0 00 57 0 00 00 正 274 05 10 D A 倒 94 05 30 274 05 20 274 04 23 2.距離觀測手簿 測站 測點 距離(m) 距離平均(m) 往 38.506 B C 返 38.504 38.505 往 39.055 C D 返 39.059 39.057 12 六、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測 點 折角 β 改 正 數 方位角 φ 距離 S 橫距 ΔE 橫距 改正 E V 縱距 ΔN 縱距 改正 N V 橫坐標 E 縱坐標 N A 100.000 200.000 97-13-30 39.787 39.471 -0.001 -5.004 -0.005 B 273-45-06 -1" 139.470 194.991 190-58-35 38.505 -7.332 -37.801 -0.004 C 264-45-09 -1" 132.138 157.186 275-43-43 39.057 -38.862 3.899 -0.004 D 274-04-23 -1" 93.276 161.081 9-48-05 39.500 6.724 38.923 -0.004 A 267-25-26 -1" 100.000 200.000 97-13-30 [156.849] [+0.001] [+0.017] [1080°00'04" ] 項 目 計 算 式 折角閉合差 [β]﹦1080°00'04",(4+2)×180°= 1080°00'00" 折角閉合差fw=+ 4",改正數v= -1" 4 - 4" = 坐標閉合差 E W ﹦[ΔE]﹦39.471+6.724-7.332-38.862﹦+0.001(m) N W ﹦[ΔN]﹦3.899+38.923-5.004-37.801﹦+0.017(m) 閉合比數 閉合比數﹦ 9226 1 156.849 0.017 = = 0.001 2 + 0.017 2 = 0.017 L W 13 七、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審標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4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準 確。 2 距離測量 10 誤差在±2.0cm 以內者得5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 3 角度觀測∠C 及 ∠D 是否正確 20 分別檢查∠C 及∠D: (1)角度誤差在±15"以內者各得10 分 (2)角度誤差在±16"~±30"者各得 5 分 (3)角度誤差在±31"以上者得 0 分 4 方位角的推算是 否正確 10 (1)誤差在±30"以內者得10 分 (2)誤差在±31"~±60"者得 5 分 (3)誤差在±61"以上者得 0 分 5 導線計算過程 8 (1)使用公式及演算過程正確者得2 分。 (2)折角閉合差、坐標閉合差、閉合比數計算 正確者各得2 分。 6 縱橫坐標計算 48 分別檢查BCD 點之N、E 坐標,誤差在1.0cm 以內者 各得8 分,±1.1~±2.0cm 各扣2 分,±2.1~±3.0cm 各扣 4 分,依此類推,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導 線 測 量 與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 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14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二)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於一空曠場地,參考題目數據,釘出A、B、C 等三點,各點間距離在40m 至60m 之 間。精確求出C 點坐標,作為試題標準答案。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2.題目: (1) 已知導線點A、B 二點坐標如下: 點號 N(縱坐標) E(橫坐標) A 1000.000m 1010.000m B 1038.830m 1000.000m (2) 應檢人分別在A、B 點設站,觀測水平角∠A 及∠B。 (3) 計算C 點坐標(Nc,Ec)。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 a.應檢人在A 點設站,照準C 點鋼釘,作正倒鏡水平角觀測一測回,記錄正倒鏡 讀數,並計算正倒鏡平均值及水平角∠A。 b.應檢人在B 點設站,照準A 點鋼釘,作正倒鏡水平角觀測一測回,記錄正倒鏡 讀數,並計算正倒鏡平均值及水平角∠B。 (2)計算:由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出計算C 點坐標(Nc,Ec)。計算式須詳列於測 試答案紙上,否則不予計分。 15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 架 1 2 鋼捲尺 50m 支 1 3 記錄板 個 2 4 標桿 2m 支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3 2 鋼釘 2" 支 3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觀測記錄表、答案紙各一張。) 16 三、觀測記錄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B 點樁號: C 點樁號: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C 倒 正 A B 倒 正 A 倒 正 B C 倒 ∠C=180°-∠A-∠B = ° ’ " 17 四、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計算距離、方位角及坐標: 項 目 計 算 式 AB ﹦ A 至B 之距離 及方位角 AB φ AC φ ﹦ AC ﹦ Ec﹦ 由A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 BC φ ﹦ BC ﹦ Ec﹦ 由B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 'C C 點 坐 標 E ﹦ 平均值 ' CN ﹦ 18 五、觀測記錄表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0 00 C 倒 180 00 19 0 00 10 0 00 00 正 72 28 03 A B 倒 252 28 17 72 28 10 72 28 00 正 0 00 00 A 倒 180 00 08 0 00 04 0 00 00 正 75 47 34 B C 倒 255 47 44 75 47 39 75 47 35 ∠C=180°-72°28' 00"-75°4 7' 35"=31°4 4' 25" 19 六、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計算距離、方位角及坐標: 項 目 計 算 式 AB﹦ (1038.830 −1000.000)2 + (1000.000 −1010.000)2 ﹦40.097(m) A 至B 之距離 及方位角 AB φ AB θ ﹦tan-1 1038.830 1000.000 1000.000 1010.000 − − ﹦14°2 6'30" AB φ ﹦360°-14°2 6'30"﹦345°33' 30" AC φ ﹦φ AB-∠A﹦345°33' 30"-72°28' 00"=273°05' 30" AC﹦ " sin31 44'25 40.097 sin75 47'35" sin sin ° × ° = ∠ × ∠ C AB B =73.889(m) Ec﹦1010.000+73.889×sin273°05' 30"=936.219(m) 由A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1000.000+73.889×cos273°05' 30"=1003.985(m) BC φ ﹦ AB φ -180°+∠B﹦345°33' 30"-180°+75°47'35" =241°21'05" BC ﹦ sin 31 44'25" 40.097 sin 72 28'00" sin sin ° × ° = ∠ × ∠ C AB A ﹦72.680(m) Ec﹦1000.000+72.680×sin241°21'05"=936.218(m) 由B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1038.830+72.680×cos241°21'05"=1003.985(m) 'CC 點 坐 標 E ﹦ ( 936.219+936.218)/2 ﹦ 936.219(m) 平均值 ' C N ﹦(1003.985+1003.985)/2﹦1003.985(m) 20 七、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5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 否準確。 2 水平角手簿記錄及 計算是否正確 5 (1) 記錄簿是否清晰正確。 (2) 若∠A、∠B 與觀測記錄不符者,第3 項不給 分。 角 度 測 量 3 ∠A 及∠B 誤差 40 分別檢查∠A 及∠B 誤差,誤差在±15"以內者各 得20 分,±16"~±20"者扣5 分,±21"~±25"者扣 10 分,依此類推,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4 分別檢查AB 及 AB φ 計算是否正確 10 誤差在±5mm 或±5 秒以內者不扣分,超出者以零 分計。 5 分別檢查AC φ 、 AC 、BC φ 、BC 計 算程序是否正確 10 計算錯誤者,第6 項不給分。 6 C 點坐標平均值之 誤差 30 分別檢查 ' CE , ' C N 之誤差,誤差在±2.0cm 以 內者各得15 分,±2.1cm~±3.0cm 者扣5 分,± 3.1cm~±4.0cm 者扣10 分,依此類推,扣分至該 項零分為止。 坐 標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21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三)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1)在空曠地釘定A、B、C 三個木樁,B 點至A 點之距離約為50m,B 點至C 點 之距離約為40m。各木樁上釘鋼釘,其中A、B、C 點鋼釘突出木樁頂約1cm。 A、B、C 三樁旁立樁位標示牌。 (2)於A 點與C 點架設覘標,量出覘標高A I 與C I ,提供應檢人 計算之用。 (3)於B 點測量及計算C 點之平面坐標及高程,以作為評分的依據。 (4)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2.題目: (1) A、B 兩已知點的平面坐標及高程值等資料如下表: 點號 縱坐標(N) 橫坐標(E) 高程(H) 覘標高( A I ) A 800.000m 760.000m 50.000m 1.600m B 760.000m 800.000m C 點覘標高C I =1.512m (2) 假設現場條件必須測量C 點之平面坐標及高程值,因此應檢人必須於B 點架設經緯 儀,觀測下列數據: a.照準A 點覘標觀測天頂距正倒鏡讀數。 A B C 22 b.照準C 點覘標觀測天頂距正倒鏡讀數。 c.分別照準A點及C點覘標,觀測水平角∠ABC。 d.以捲尺測量水平距BC 。 (3) 計算垂直角、水平距離AB、C 點平面坐標、C 點高程值。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於B點觀測A點與C點之天頂距正倒鏡讀數、水平角∠ABC。 (2) 計算:由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C 點之坐標及高程。 23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縱角為天頂 距式讀數 架 1 2 覘標 個 2 3 捲尺 50m 個 1 4 記錄板 個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3 2 鋼釘 長度5cm 以上 支 3 3 原子筆 支 2 4 油漆 紅色 瓶 1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及答案紙。) 24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B 點樁號: C 點樁號: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第5 至7 項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天頂距觀測數據如下: 對A 點覘標正鏡讀數: ,倒鏡讀數: 對C 點覘標正鏡讀數: ,倒鏡讀數: 2.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A 倒 0 00 00 正 B C 倒 3. 測量水平距BC= m 4. 計算垂直角: A 點天頂距= A Z ,垂直角= A α C 點天頂距= C Z ,垂直角= C α 25 5. 計算水平距離AB= m 計算式如下: 6. 計算C 點平面坐標: C N = m, C E = m 計算式如下: 7. 計算C 點高程C H = m 計算式如下: 26 四、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第5 至7 項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天頂距觀測數據如下: 對A點覘標正鏡讀數:84°30′35′′,倒鏡讀數:275°29′35′′ 對C點覘標正鏡讀數:80°30′35′′,倒鏡讀數:279°29′35′′ 2.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5 00 A 倒 180 05 10 0 05 05 0 00 00 正 60 35 30 B C 倒 240 35 40 60 35 35 60 30 30 3. 測量水平距BC = 40.569 m 4. 計算垂直角: A 點天頂距= A Z 84°30′30′′,垂直角= A α + 5°29′30′′ C 點天頂距= C Z 80°30′30′′,垂直角= C α + 9°29′30′′ 27 5. 計算水平距離AB= 56.569 m 計算式如下:AB= (800.000 - 760.000)2 + (760.000 - 800.000)2 = 56.569(m) 6. 計算C 點平面坐標: C N = 799.092 m, C E = 810.847 m 計算式如下:方位角315 00'00" BA φ = ° 方位角= BC φ 315°00'00"+60°30′30′′ - 360° = 15°30′30′′ N 760.000 40.569 cos15 30 30 799.092(m) C = + × ° ′ ′′ = E 800.000 40.569 sin15 30 30 810.847(m) C = + × ° ′ ′′ = 7. 計算C 點高程C H = 51.432 m 計算式如下:50.000 H i 56.569 tan5 29 30 -1.600 H i 3.839 B B B B = + + × ° ′ ′′ = + + H i 50.000 3.839 B B + = − H i 5.271 50.000 - 3.839 5.271 51.432(m) H H i 40.569 tan9 29 30 -1.512 B B C B B = + + = + = = + + × ° ′ ′′ 28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5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 否準確。 2 ∠ABC 之誤差 20 誤差在±15"以內者得20 分,±16"~±20"者得15 分,±21"~±25"者得10 分,±26"~±30"者得5 分, ±31"以上者得0 分。 測 量 3 BC 之誤差 5 誤差在±2.0cm 以內者得5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 4 檢查AB 計算是否 正確 5 誤差在±5mm 以內者得5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 5 C 點坐標之誤差 30 分別檢查C N 及C E 之誤差,誤差在±2.0cm 以內 者各得15 分,±2.1cm~±3.0cm 者得10 分,± 3.1cm~±4.0cm 者得5 分,±4.1cm 以上者得0 分。 6 C 點高程之誤差 35 誤差在±2cm 以內者得35 分,±2.1~±3.0cm 者得 30 分,±3.1~±4.0cm 者得20 分,±4.1~±5.0cm 者得10 分,±5.1cm 以上者得0 分。 坐 標 及 高 程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29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四)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三)檢定時間:80 分鐘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於一空曠場地,根據題目數據,精確釘出控制點S 點及F 點、曲線起點(A 點)、第一個 副樁(P 點)等四點,除S、F 二點外,其餘二點應隱蔽之,令應檢人 無法得知。試題數 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術科測試當日應檢人報到後,應考本試題的全組應檢人應 先參加室內筆試,時間為該室外實測考試開始前一小時。 2.題目: (1) 一單曲線如下圖所示,已知外偏角I﹦80°,半徑R﹦500m,交點V(I.P.)樁號﹦2K+ 810。 (2) 圖中 D 點在第一切線上,A 點為曲線起點(B.C.)、B 點為曲線終點(E.C.)、P 點曲線 起點後第一個副樁。(整樁為20m) (3) 已知坐標資料如下表:(單位:m) 點號 縱坐標(N) 橫坐標(E) D 100.000 200.000 V 600.000 800.000 S 330.000 460.000 F 310.000 430.000 (4) 計算切線長 T、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個副樁(P 點)之坐標與測設之各項數據。 3.檢定內容: (1)室內計算:(使用時間40 分鐘) 本組試題之全體應檢人 先於室內先行計算題目規定之坐標與測設之各項數據,計算 式須詳列於測試答案紙上。於規定時間內收卷,並予評分(評分標準依據評審表)。 (2)實地操作:(使用時間40 分鐘) 30 應用室內計算所得之資料填於放樣答案紙(資料數據不得更改,否則不予計分),於控 制點S 點整置經緯儀,後視照準另一控制點F 點,測設單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個副 樁(P 點)。由監評委員指定助手協助測設。 B V S F D A P I 31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 架 1 2 鋼捲尺 50m 支 1 3 測針 30cm 支 2 4 記錄板 個 2 5 標桿 2m 支 2 6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2 2 鋼釘 2" 支 4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答案紙及放樣答案紙。) 32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 (1) 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 須詳列切線長T、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副樁(P 點)坐標之計算式,否則該 項不予計分。 (3) 本頁不夠使用時,可將計算式繼續詳列於本頁之背面。 1. 切線長T=VA =VB = m 曲線起點(A 點)之樁號﹦ 第一副樁(P 點)之樁號﹦ 曲線起點(A 點)之坐標 Na﹦ m, Ea﹦ m 第一副樁(P 點)之坐標 Np﹦ m, Ep﹦ m 2. 測設資料: 方位角SF φ = ,水平距離SF = m 方位角SA φ = ,水平距離SA= m 方位角SP φ = ,水平距離SP = m 3. 計算式如下: 33 四、放樣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放樣答案須與計算答案相同,否則該項以零分計。 放樣答案: 方位角SF φ = ,水平距離SF = m 方位角SA φ = ,水平距離SA= m 方位角SP φ = ,水平距離SP = m 34 五、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 (1) 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須詳列切線長T、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副樁(P 點)坐標之計算式,否則該 項不予計分。 (3)本頁不夠使用時,可將計算式繼續詳列於本頁之背面。 1. 切線長T=VA =VB = 419.550 m 曲線起點(A 點)之樁號﹦ 2K+390.450 第一副樁(P 點)之樁號﹦ 2K+400 曲線起點(A 點)之坐標 Na﹦ 331.411 m, Ea﹦ 477.693 m 第一副樁(P 點)之坐標 Np﹦ 337.454 m, Ep﹦ 485.088 m 2. 測設資料: 方位角SF φ = 236°18'36" ,水平距離SF = 36.056 m 方位角SA φ = 85°26'25" ,水平距離SA= 17.749 m 方位角SP φ = 73°27'09" ,水平距離SP = 26.172 m 3. 計算式如下: 切線長T=VA =VB = 2 500m tan 80 ° × =419.550(m) 曲線起點(A 點)樁號﹦(2K+810m)- 419.550m﹦2K+390.450m VD =781.025m, VA φ = VD φ = 230°11'40" Na = 600.000 + 419.550⋅cos230°11'40"= 331.411(m) Ea = 800.000 + 419.550⋅ sin 230°11'40"= 477.693(m) 180 0 32'50" 2 500 400 390.450 2 = ° ° × × − ∠ = = = π θ VAP d AP = 2×500×sin 0°32'50"= 9.550(m) = (230°11'40"−180°) + 0°32'50"= 50°44'30" AP φ Np = 331.411+ 9.550⋅cos50°44'30"= 337.454(m) Ep = 477.693+ 9.550⋅sin50°44'30"= 485.088(m) 35 六、放樣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S 點編號: S1 F 點編號: F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放樣答案須與計算答案相同,否則該項以零分計。 放樣答案: 方位角φSF = 236°18'36" ,水平距離SF = 36.056 m 方位角SA φ = 85°26'25" ,水平距離SA= 17.749 m 方位角SP φ = 73°27'09" ,水平距離SP = 26.172 m 36 七、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切線長T、A 與 P 點之樁號及 NE 坐標等7 項 28 誤差在±5mm (含)以內者各得4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未 詳列切線長T、A 點及P 點坐標之計算式者,該項 各得0 分。 室 內 計 算 2 測設資料之方 位角及水平距 離等6 項 24 誤差在±5mm 與±20" (含)以內者各得4 分,超出者以零分 計。 3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6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準 實 確。 地 測 設 4 A 與P 點之樁位 測設誤差 42 在±2.0cm(含)以內者各得21 分,±2.1~±3.0cm 得14 分, ±3.1~±4.0cm 得7 分,±4.1cm 以上得0 分。放樣答案須 與計算答案相同,否則該項以零分計。 5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室內計算與實 地測設均依此規定扣分。)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37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五)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本題欲由已知水準點A 出發實施閉合水準測量,如下圖所示,同時測定間視點(中 間點)B、C、D、E 之高程值,以作為評分的依據。圖中四邊形為水準測量規定路 線,長約100 公尺,寬約50 公尺。於A、B、C、D、E 分別釘定木樁,木樁上釘 鋼釘,鋼釘突出木樁頂約1cm,旁立樁位標示牌。其中B、C 二樁距離約2~3 公 尺,D、E 二樁距離約40~50 公尺。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2.題目: (1) 已知水準點A 的高程值為49.950m。 (2) 實地實施閉合水準測量: 往測:應檢人使用水準儀由A 順(逆)時針依規定路線觀測及記錄讀數。 TP1 (TP5’) TP3 (TP3’) 測站5(2’) 測站6(1’) 測站4 (3’) 測站3 (4’) 測站2 (5’) 操場 A D C B E 測站1(6’) TP2 (TP4’) TP4 (TP2’) TP5 (TP1’) 38 返測:應檢人使用水準儀由A 逆(順)時針依規定路線觀測及記錄讀數。 上圖中往測轉點編號為TP1 至TP5,返測轉點編號為TP1’至TP5’。轉點處放置鐵墊。 返測之轉點必須重新擺置鐵墊。 往測時須於測站2 觀測間視點B、C,於測站5 觀測間視點D,於測站6 觀測間視點 E。 返測時須於測站1’觀測間視點E,於測站2’觀測間視點D,於測站5’觀測間視點B、 C。 (3) 高程計算:往返測成果皆需作閉合差之平差改正,並根據已知水準點A 的高程值計 算B、C、D、E 等間視點的高程平均值。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實施水準測量時,由監評委員指定二位助手協助持標尺,標尺須垂直置於 木樁之鋼釘上。應檢人應於規定路線進行水準測量往返測。 (2) 計算:依據測量結果計算出B、C、D、E 等間視點閉合差改正後之高程平均值。 39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水準儀 架 1 2 標尺 5mm 刻劃 支 2 3 尺墊 個 2 4 記錄板 個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5 2 鋼釘 2" 支 5 3 原子筆 支 2 4 油漆 紅色 瓶 1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及答案紙。) 40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往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49.950 A 往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 前視總和[f]= 閉合差W= 41 2. 返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49.950 A 返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 前視總和[f]= 閉合差W= 3. 計算B、C、D、E 點高程之平均值: = B H = C H HD = HE = 42 四、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往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1.252 49.950 -0.000 49.950 TP1 1.483 1.540 0.288 49.662 -0.001 49.661 B 1.321 0.162 49.824 -0.001 49.823 C 1.446 0.037 49.699 -0.001 49.698 TP2 1.642 1.797 0.314 49.348 -0.002 49.346 TP3 2.030 1.355 0.287 49.635 -0.003 49.632 TP4 1.552 1.411 0.619 50.254 -0.004 50.250 D 1.210 0.342 50.596 -0.004 50.592 TP5 1.387 1.648 0.096 50.158 -0.005 50.153 E 1.397 0.010 50.148 -0.005 50.143 A 1.589 0.202 49.956 -0.006 49.950 往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9.346m 前視總和[f]=9.340m 閉合差W=9.346-9.340=+0.006(m) 43 2. 返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1.505 49.950 -0.000 49.950 E 1.319 0.186 50.136 -0.000 50.136 TP1’ 1.697 1.250 0.255 50.205 -0.002 50.203 D 1.310 0.387 50.592 -0.002 50.590 TP2’ 1.385 1.483 0.214 50.419 -0.004 50.415 TP3’ 1.346 1.680 0.295 50.124 -0.006 50.118 TP4’ 1.548 1.298 0.048 50.172 -0.008 50.164 C 2.010 0.462 49.710 -0.008 49.702 B 1.893 0.345 49.827 -0.008 49.819 TP5’ 1.580 1.552 0.004 50.168 -0.010 50.158 A 1.786 0.206 49.962 -0.012 49.950 返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9.061m 前視總和[f]=9.049m 閉合差W=9.061-9.049=+0.012(m) 3. 計算B、C、D、E 點高程之平均值: HB = 49.821( ) 2 49.823 49.819 = m + = C H 49.700( ) 2 49.698 49.702 = m + HD = 50.591( ) 2 50.592 50.590 = m + HE = 50.140( ) 2 50.143 50.136 = m + 44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4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 準確。 2 手簿記錄及計算是 否正確 4 記錄是否清晰正確。 3 分別檢查往返測之 閉合差計算 20 閉合差之絕對值在6mm(含)以內者各得10 分, 7~9mm 扣2 分,10~12mm 扣4 分,依此類推, 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4 分別檢查往返測之 B、C、D、E 樁改正 後高程 64 誤差之絕對值在5mm(含)以內者各得8 分, 6~8mm 扣2 分,9~11mm 扣4 分,依此類推,扣 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5 檢查B、C、D、E 點高程之平均值 8 誤差之絕對值在5mm(含)以內者各得2 分,每 逾1mm 扣1 分,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水 準 測 量 及 計 算 6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45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六)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在空曠地(坡地較佳),釘定A、B、C、D 四個木樁,木樁上釘鋼釘,鋼釘突出木樁頂約 1cm,旁立樁位標示牌。如在坡地上,B、C、D 點應選在上坡,各點間距如術科試題規 定。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A 點假設高程為99.995m,B、C、D 點木樁使其 高出地面,B、C、D 木樁之高程值需符合計畫路面僅與B、C 二樁間的現有路面有一交 點。 2.題目: (1) 已知條件: 中心樁A 點樁號為1K+000.000,高程為99.995m,A 至B 水平距離50.000m,B 至 C 水平距離40.000m,C 至D 水平距離30.000m,自A 至D 之設計坡度為+1%。 (2) 實地實施水準測量: 往測:由應檢人用水準儀分別在A、B 間,B、C 間及C、D 間依次設站測定各樁頂 間之高程差。水準測量路線方向如圖所示。 返測:由應檢人用水準儀分別在D、C 間,C、B 間及B、A 間,依次設站測定各樁 頂間之高程差。水準測量路線方向如圖所示。 (3) 高程計算: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出往返測閉合差,並將誤差配賦,計算出B、 C、D 樁頂改正後之高程。 (4) 依據計畫路面,A 點須挖土0.495m,請完成下列各項內容,作為評分的依據: a.計算B、C、D 點的計畫路面高程及挖填深度。 b.繪出縱斷面圖。縱軸格距為0.1m,高程值變化範圍內必須於每隔0.5m 處標註高程 值。橫軸格距為10m,必須於A、B、C、D 處標註樁號。 c.計算無挖填土點位之樁號。 46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 實施水準測量時,由監評委員指定助手協助持標尺,標尺須垂直置於木樁之鋼釘上。 由應檢人用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往返測。 (2) 計算 由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出B、C、D 樁頂改正後之高程、計畫路面高程、挖填 深度、無挖填土點位之樁號及繪出縱斷面圖。計算式須詳列於測試答案紙上,否則 不予計分。 A B C D 47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水準儀 架 1 2 標尺 5mm 刻劃 支 2 3 記錄板 個 2 4 測傘 大 把 1 5 直尺或三角板 個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4 2 鋼釘 2" 支 4 3 原子筆 支 2 4 油漆 紅色 瓶 1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及答案紙。) 48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B 點樁號: C 點樁號: D 點樁號: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水準測量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99.995 閉合差= m 2. 挖填土深度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平均後高程 B 點高程B H ﹦ C 點高程C H ﹦ D 點高程D H ﹦ 計畫路面高程 B 點計畫高程' B H ﹦ C 點計畫高程' C H = D 點計畫高程' D H = 49 3. 縱斷面圖繪製及無挖填方點位樁號計算: 縱斷面圖 繪製(含 現有路面 及計畫路 面之縱斷 面圖) 無挖填方 之中心樁 樁號計算 樁號 地面高程 計畫高程 挖土深度 填土高度 樁號 高程(m) 50 四、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D 點樁號: D1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水準測量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1.507 99.995 +0.000 99.995 B 1.198 1.100 0.407 100.402 +0.001 100.403 C 1.598 1.400 0.202 100.200 +0.003 100.203 D 1.630 1.564 0.034 100.234 +0.004 100.238 C 1.410 1.668 0.038 100.196 +0.005 100.201 B 1.193 1.212 0.198 100.394 +0.007 100.401 A 1.600 0.407 99.987 +0.008 99.995 閉合差= -0.008 m 2. 挖填土深度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平均後高程 B 點高程B H ﹦(100.403+100.401)/2﹦100.402m C 點高程C H ﹦(100.203+100.201)/2﹦100.202m D 點高程D H ﹦100.238m 計畫路面高程 B 點計畫高程' B H ﹦(99.995-0.495)+50×1/100=100.000m C 點計畫高程' C H =100.000+40×1/100=100.400m D 點計畫高程' D H =100.400+30×1/100=100.700m 51 3. 縱斷面圖繪製及無挖填方點位樁號計算: 縱斷面圖 繪製(含 現有路面 及計畫路 面之縱斷 面圖) 無挖填方 之中心樁 樁號計算 設無挖填方之中心樁與B 點距離為X 公尺,則 40 100.402 100.202 100.402 100 100.000 1 − + X ⋅ = + X ⋅ 解得X=26.800m 樁號=1K+050.000+26.800=1K+76.800 樁號 高程(m) 1K+000 99.50 100.00 100.50 101.00 101.50 1K+050 1K+090 1K+120 樁號 1K+000 1K+050 1K+090 1K+120 地面高程 99.995 100.402 100.202 100.238 計畫高程 99.500 100.000 100.400 100.700 挖土深度 0.495 0.402 填土高度 0.198 0.462 52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5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 準確。 2 手簿記錄及計算是 否正確 5 記錄是否清晰正確 3 B、C、D 樁高程誤 差 45 分別檢查B、C、D 樁高程誤差,各樁位: (1) 誤差在±5mm 以內者各得15 分 (2) 誤差在±6~±8mm 者各得10 分 (3) 誤差在±9~±11mm 者各得 5 分 (4) 誤差在±12mm 以上者得0 分 4 縱斷面圖 27 全部正確者得27 分。圖上高程誤差在±0.05m 以 上者每一點位扣3 分。未正確標註縱軸高程值者 扣6 分。樁號錯誤者每一樁號扣3 分。地面高程、 計畫高程、挖土深度與填土高度誤差在±0.010m 以上者,每一個數值扣3 分。本項扣分至得0 分 為止。 5 無挖填土點位之樁 號 18 誤差值在±50.0cm 以內者得18 分,超出者以0 分 計。 中 心 樁 高 程 測 量 及 挖 填 計 算 6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53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七)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設已知A 點高程為19.996m,A 與B 點間之距離約120m,精確測定B 點高程至公厘。 在B 點附近設C 至O 等13 點,各點相距10m,各點須略有高低起伏。精確測定C 至O 等13 點之高程至公厘,以作為試題標準答案。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C D E F G H A• TP• B• I J K L M N O 2.題目: (1) 已知 A 點高程為19.996m。 (2) 於 A 點與B 點中間設一轉點(TP1),由應檢人用水準儀於A 點與轉點、轉點與B 點 間依次設站測定高程差,自行記簿。必須於往測完成後進行返測,返測時之轉點(TP2) 與往測時之轉點(TP1)不可以是同一位置。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往返高程差之 較差的絕對值,並依往返測所得高程差之平均值,計算出B 點之平均高程。 (3) 由 B 點測定C 至O 等13 點之高程。 (4) 擬在該地施行整地作業。若地面之設計高程為 24.250m,計算該工程土方不足之數 量。(各樁間距為10m) (5) 欲使該工程之挖填平衡,試求挖填平衡時之地面設計高程。 3.檢定內容: 54 (1) 實地操作: 由監評委員指定助手協助持標尺,標尺須垂直置於點位之鋼釘上。由應檢人用水準 儀測定B 點之高程、C 至O 等13 點之高程,並記錄於手簿。 (2) 計算: 若地面之設計高程為24.250m,計算該工程土方不足之數量。計算挖填平衡時之地 面設計高程。(計算式須詳列於答案紙上,否則不予計分) 55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水準儀 架 1 2 標尺 cm刻劃 支 2 3 記錄板 個 2 4 測傘 大 把 1 5 水準器 個 2 標尺用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15 2 鋼釘 2" 支 15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觀測記錄及答案紙。) 56 三、觀測記錄及答案紙之一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土方計算至0.001m3。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3)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A TP1 B 高程差AB Δh = 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B TP2 A 高程差BA Δh = 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AB Δh = m A H =19.996m,計算B 點高程B H = m 57 三、觀測記錄及答案紙之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2. 外業水準高程測量觀測記錄(單位:m) 測點 後視 視準軸高程 前視 地面高程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58 三、觀測記錄及答案紙之三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3. 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若設計高程 為24.250m, 土方不足之數量 挖填平衡之地面設 計高程 4. 答案 (1)若設計高程為24.250m,土方不足 m3 (2)挖填平衡之地面設計高程為 m 59 四、觀測記錄及答案紙範例之一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土方計算至0.001m3。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3)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A 1.702 TP1 1.800 1.300 0.402 B 1.200 0.600 高程差AB Δh = 1.002 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B 1.100 TP2 1.200 1.690 0.590 A 1.606 0.406 高程差BA Δh = -0.996 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0.006 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AB Δh = 0.999 m A H =19.996m,計算B 點高程B H = 20.995 m 60 四、觀測記錄及答案紙範例之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2. 外業水準高程測量觀測記錄(單位:m) 測點 後視 視準軸高程 前視 地面高程 B 1.353 22.348 20.995 C 1.248 21.100 D 1.148 21.200 E 1.200 21.148 F 1.138 21.210 G 1.130 21.218 H 1.170 21.178 I 1.257 21.091 J 1.271 21.077 K 1.273 21.075 L 1.202 21.146 M 1.432 20.916 N 1.387 20.961 O 1.464 20.884 61 四、觀測記錄及答案紙範例之三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3. 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若設計高程 為24.250m, 土方不足之數量 h1﹦21.100+21.200+21.178+20.916+21.146+20.884﹦126.424(m) h2﹦21.148+21.218+20.961+21.091﹦84.418(m) h3﹦21.210+21.075=42.285(m),h4﹦21.077(m) V﹦(10×10/4)×(126.424+84.418×2+42.285×3+21.077×4) ﹦12660.575(m3 ) V’﹦(10×10×24.250×6)-12660.575﹦1889.425(m3 ) 挖填平衡之地面設 計高程 H’=12660.575/(10×10×6)=21.101(m) 4. 答案 (1)若設計高程為24.250m,土方不足 1889.425 m3 (2)挖填平衡之地面設計高程為 21.101 m 62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手簿記錄及計算 是否正確 4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 否準確。記錄是否清晰正確。 2 往返高程差之較差 的絕對值 10 (1)在7mm以內者得10分 (2)在8~15mm者得5分 (3)在±16mm(含)以上者得0 分 3 B 點平均高程值 15 (1)誤差在±5mm以內者得15分 (2)誤差在±6~10mm者得8分 (3)誤差在±11mm(含)以上者得0 分 高 程 測 量 4 C 至O 等13 點之高 程誤差 26 (1)誤差在±5mm 以內者各得2 分 (2)誤差在±6~±8mm 者各得1 分 (3)誤差在±9mm 以上者得0 分 5 土方不足之誤差 25 (1)誤差在±3.000 m 3 以內者得25 分 (2)誤差在±3.100~±6.000 m 3 者得16 分 (3)誤差在±6.100~±9.000 m 3 者得8 分 (4)誤差在±9.100 m 3 以上者得0 分 6 挖填平衡時之地面 設計高程計算是否 正確 20 (1)誤差在±5mm 以內者得20 分 (2)誤差在±6~±8mm 者得14 分 (3)誤差在±9~±11mm 者得7 分 (4)誤差在±12mm 以上者得0 分 土 方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63 柒、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 時間 內 容 備註 07:30-08:00 1.監評人員應於上午07:30 前到達檢定場簽到。 2.召開協調會議推選監評長、評分方式、標準、試題注意事項及監評工 作分工。 3.術科單位受理應檢人報到簽名。 4.監評人員檢視試場機具設備、材料及其他有關事項。 08:00-08:20 1.監評人員核對第一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應檢人抽籤決定測試組別。 3.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4.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5.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6.應檢人檢查場地、測量儀器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7.其他事項說明。 08:20-12:15 1.由監評長或監評人員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員、工作人 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防發生事故。 3.各組監評控制每位應檢人實地測量時間及計算時間,並於測試時間截 止前,提醒應檢人測試時間即將截止。 4.測試時間截止由監評人員宣布,請應檢人停止測試,換下一位應檢人 應試。 12:15-13:00 1.監評人員進行上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核及彌封。 3.監評人員休息用膳時間。 4.下午場應檢人報到。 13:00-13:20 1.監評人員核對下午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應檢人抽籤決定測試組別。 3.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4.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5.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6.應檢人檢查場地、測量儀器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7.其他事項說明。 13:20-17:15 1.由監評長或監評人員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員、工作人 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防發生事故。 3.各組監評控制每位應檢人實地測量時間及計算時間,並於測試時間截 止前,提醒應檢人測試時間即將截止。 4.測試時間截止由監評人員宣布,請應檢人停止測試,換下一位應檢人 應試。 17:15-18:00 1.監評人員進行上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核及彌封。
※※※※※※※※※※※※※※※※※※※※※※※※※※※※※※※
※ ※
※ ※
※ 測量職類工程測量項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 ※
※ ※
※ ※
※※※※※※※※※※※※※※※※※※※※※※※※※※※※※※※
試題編號:04202-100201~7
審定日期:100 年09 月30 日
修訂日期:100 年12 月16 日
II
測量職類工程測量項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目錄
壹、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1
貳、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2
參、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3
肆、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4
伍、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自備工具表...............................................6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7
一、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一...............................................7
二、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二.............................................14
三、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三.............................................21
四、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四.............................................29
五、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五.............................................37
六、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六.............................................45
七、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七.............................................53
柒、測量─工程測量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63
1
壹、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
一、本術科試題依測量04200 技能檢定規範及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相關規定編撰。
二、本術科測試試題以「考試前公開」之原則命製。
三、本術科測試試題共有七道試題,試題編號為04202-100201 至04202-100207。
四、主管機關應將全套試題於術科測試協調會前,函送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備用。
五、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檢定前14 日(以郵戳為憑),寄發術科測試全套試題給應檢人。
六、佈設:
(一)檢定前,應聘一至二位監評人員督導術科試題佈設。
(二)佈設作業如下:
1.佈設人員:由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在其主管人員會同監評人員督導下進行佈設,並應共
同切結保密嚴禁洩密,且當梯次報檢人員不得參與佈設。
2.佈題:須在七套試題中至少抽選其中三套不同試題,若測試場次在一日以上,則須由
七套試題中重新抽選三套試題,且不得與前一日之三套試題完全相同。三套試
題均須在測試前一日各佈設不同標準答案供上、下午測試用。佈設抽題過程及
每天抽題題號均須記錄於抽題紀錄表,供主管機關抽查。
3.試題佈設完成後,標準答案應立即密封,由試題佈設者加註騎縫簽名以示負責,並於
測試當日之監評前協調會議,交由各負責之監評人員。
七、術科測試試題及答案紙於術科測試開始時發給應檢人,術科測試結束時收回。
八、術科測試評審表送交監評人員填寫,不得發給應檢人。
九、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一場測試,必須同時準備三套試題之機具及材料。
十、測試前必須將應檢人依合格崗位平均分配應檢人,例如3 合格測試崗位,30 位應檢人,
則各組為10 人。三套試題也分別編號(1~3)。測試當日抽籤決定各組應檢人應檢試題。
十一、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 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
(二) 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 必須符合場地機具設備自評表規格,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十二、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以上及格。
2
貳、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
一、為求全國各區應檢人之公平起見,主辦單位應依前項試題使用說明及技術士技能檢定術
科測試作業要領相關規定辦理。凡未依規定執行,經檢舉查證屬實者,依規定處置。
二、依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核定崗位數或當梯次申請承辦實際測試崗位數,每崗位應聘監評人
員1 人,另七崗位(含)以上須增聘1 人;每崗位每日應檢人數以14 人以內為限。
三、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於檢定前一日,備齊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所列之各項目。
四、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於檢定期間,每日安排場地管理人員(綜理場地機具設備1 人,另依
崗位數各配置2 人輔助前後觀測點工作、佈設、測量器材設備準備及測試場地恢復相有
關事項)、試務人員1 人,另置一般服務人員3 人處理引導、報到及相關事務工作。
五、各檢定場地應有明顯之劃分及禁止標示,非中央主管機關督導、試務相關及應檢人不得
出入,以維持測試公平及秩序。
六、檢定辦理期間,檢定設備不得做為應檢人練習用。
七、術科測試前,應召開監評人員會議,檢視檢定場地儀器設備、說明評分標準及執行方式。
八、術科測試當日應檢人報到後,全體應檢人應集合於待命區,且待命區與考場應有視線之
隔離;測試完畢之應檢人不得與待命區之應檢人接觸。
九、術科測試開始後,測試區應檢人,不得翻閱任何資料或討論,以維持考試之公平性。
十、監評人員及應檢人之通知單上,除須註明術科測試時間地點外,並應註明:「檢定當日
如遇颱風或天災不可抗拒事故時,應依當地直轄(縣市)市政府發布公務人員上班與否,
決定檢定是否舉行。」
十一、於檢定時間內,若發生人力不可抗拒之事故,須延長時間辦理者,應由監評人員協調
會議議決之。
十二、監評人員於檢定工作完畢後,必要時得召開監評人員檢討會,並將相關問題作成試題
疑義單提交術科術科測試辦理單位,轉請中央主管機關處理。
十三、術科術科測試辦理單位不得告知應檢人檢定結果。
十四、應檢人如有異議或抗議信函,術科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於檢定結束後諮詢監評人員,
再行答覆。必要時得召開臨時監評人員檢討會議,以會議之決議答覆應檢人。
3
參、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
* 擔任監評工作前,請先閱讀並瞭解術科測試應檢人參考資料及監評人員注意事項、試題
及評審表等有關資料;檢定設備及作業準備不符試題規定時,宜請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改
善後,始得同意進行檢定並擔任監評工作。
一、應檢人進場時先驗明身分證或術科測試通知單,始准予參加測試。
二、應檢人於測試時間開始,遲到15 分鐘以上者,以棄權缺考論。
三、應檢人到齊並辦好手續後,由監評人員互推一人擔任評審長,就試題內容及注意事項加
以說明,以使應檢人充分了解,並要求應檢人先行填寫檢定編號、日期及姓名,再行開
始檢定。
四、檢定測試時間應以檢定場內時鐘為準。
五、應檢人有任何疑問,應令其舉手發問,由監評人員直接說明,不得讓應檢人與人互相討
論。
六、檢定中途如遇氣候因素或其他事故,若連續達十分鐘以上無法繼續檢定,應立即與檢定
單位或監評長聯繫,並採取適當處理。
七、檢定時應仔細觀察應檢人之每一動作,並就評審表之各項以公平立場評定是否及格,若
因重大事故或疑問無法當場評審者,應轉請當日監評長決定。
八、所有評審項目應以藍色或黑色原子筆當場評審記載,記載若有塗改時應更正清楚並簽章
以示負責,並於當日交給監評長彙整後交回主辦單位。
九、監評人員之評審方法及內容,應依試題及評審表之規定及內容執行評審工作。
十、術科測試開始後,測試區應檢人,不得翻閱任何資料或討論,以維持考試之公平性。
十一、檢定時間截止,應即宣佈停檢,不得任意延長時間,並立即清場。
十二、檢定完成後,監評人員及工作人員不得公佈檢定結果。
十三、檢定辦理期間,檢定設備不得做為應檢人練習用。
十四、應檢人若損壞重要儀器或設備時,應終止其繼續檢定並告知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場地負
責人處理,以避免影響本職類檢定之進行。
十五、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以上為及格。
4
肆、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一、應檢人須依通知之日期、時間、地點,準時至考場報到處辦理報到程序。應檢人因遲到
或其他原因無法準時到考時,以缺考論,不予補考。
二、應檢人應攜帶:
(一) 准考證及術科檢定通知單。
(二) 國民身分證或有效期限內之學生證、駕駛執照、健保卡。
三、應檢人須自備藍色或黑色原子筆及工程計算機。應檢人不得攜帶行動電話相關通訊器材
及其他資料器具入場。
四、應檢人自備之工程計算機,須符合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規格標準,具備+、-、×、÷、
%、√、MR、MC、M+、M-、三角函數、對數、指數運算功能。
五、應檢人之工程計算機,不得具備之功能:
(一) 文、數字編輯功能。
(二) 超出 MR、MC、M+、M-之數據儲存功能。
(三) 使用者儲存程式或內建程式功能。
(四) 發聲、列印報表及內建振動器。
(五) 外插擴充卡、紅外線等通訊功能。
(六) 外接電源功能。
六、應檢人應詳閱檢定試題,不明之處應於開始十分鐘內提出,否則不予受理。
七、檢定場地所需之儀器設備,由檢定單位妥為準備;應檢人應謹慎操作使用,如有損壞,
應負責修復或賠償。
八、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後,交由主辦單位運用。
(二)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必須與檢定單位準備之儀器性質相同,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九、檢定作業完成時間,以試題內所定時間為準。可提早交卷,但不予加分,亦不得以任何
理由要求延長檢定時間。
十、若是屬於先測量再計算的題目,應檢人 於觀測結束開始計算後,不得再重新使用儀器進
行觀測。
5
十一、試題須保持整潔於檢定完畢時繳回,其術科准考證並應經監評人員簽名。
十二、術科測試當日應檢人報到後,全體應檢人應集合於待命區。
十三、術科測試開始後,測試區應檢人,不得翻閱任何資料或討論,以維持考試之公平性。
十四、試題及答案紙等資料繳至監評人員後,不得要求作任何更改。
十五、應檢人不得將試場內試題、答案紙、計算紙等任何資料攜出場外。
十六、應檢人於檢定期間,必須遵守試場規定。凡未遵守試場規則者,監評人員得令其立即
停止測試,其檢定結果以不及格論。
十七、應檢人應遵守秩序,禁止吸煙、窺視、喧嘩。
十八、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以上為及格。
6
伍、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自備工具表
註:本表僅供參考用,數量不受限制。
編號 工具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工程計算機 台 1
2 原子筆 支 2
7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一)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1)於一空曠場地,釘設A、B、C、D 等四個樁位,距離30m 至50m,形成閉合四
邊形,樁頂釘上小鐵釘,釘頭露出約0.5cm,以利經緯儀照準觀測。
(2)配合場地大小,設置同此類型試題數組,各組坐標及各角值須不同,各組樁號分
別以不同之標示牌區分之。
2.題目:
(1)A 點坐標及方位角AB φ 值為已知(由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
(2)水平角∠A、水平角∠B、距離AB、距離DA之觀測值由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
導線計算時視同等精度觀測量,納入平差改正。
(3)由應檢人於點C、D 整置經緯儀觀測,並完成導線計算。
3.檢定內容:
(1)觀測:於點C、D 整置經緯儀觀測∠C、∠D 一測回,測量距離BC 、距離CD往
返各一次,並將觀測結果記入手簿中。
(2)計算:依據觀測之成果及給定之已知值,計算折角閉合差、坐標閉合差、閉合比
數。完成導線之計算工作,並將結果寫入答案紙上。
B
A
D
C
8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 架 1
2 鋼捲尺 50m 支 1
3 記錄板 個 2
4 標桿 2m 支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4
2 鋼釘 2" 支 4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觀測記錄表及答案紙。)
9
三、觀測記錄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點樁號: B.點樁號: C.點樁號: D.點樁號: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之數據資料如下:
A 點坐標Ea= m, Na= m, 方位角AB φ =
水平角∠A= , ∠B=
距離AB = m, DA= m
1.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B
倒
0 00 00
正
C
D
倒
正
C
倒
0 00 00
正
D
A
倒
2.距離觀測手簿
測站 測點 距離(m) 距離平均(m)
往
B C
返
往
C D
返
10
四、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測
點
折角
β
改
正
數
方位角
φ
距離
S
橫距
ΔE
橫距
改正
E V
縱距
ΔN
縱距
改正
N V
橫坐標
E
縱坐標
N
A
B
C
D
A
項 目 計 算 式
折角閉合差
坐標閉合差
閉合比數
11
五、觀測記錄表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D 點樁號: D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提供之數據資料如下:
A 點坐標Ea= 100.000 m, Na= 200.000 m, 方位角AB φ = 97°13’30
水平角∠A= 267°25’26” , ∠B= 273°45’06”
距離AB = 39.787 m, DA= 39.500 m
1.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1 00
B
倒 180 00 50
0 00 55 0 00 00
正 264 46 10
C
D
倒 84 45 58
264 46 04 264 45 09
正 0 00 54
C
倒 180 01 00
0 00 57 0 00 00
正 274 05 10
D
A
倒 94 05 30
274 05 20 274 04 23
2.距離觀測手簿
測站 測點 距離(m) 距離平均(m)
往 38.506
B C
返 38.504
38.505
往 39.055
C D
返 39.059
39.057
12
六、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測
點
折角
β
改
正
數
方位角
φ
距離
S
橫距
ΔE
橫距
改正
E V
縱距
ΔN
縱距
改正
N V
橫坐標
E
縱坐標
N
A 100.000 200.000
97-13-30 39.787 39.471 -0.001 -5.004 -0.005
B 273-45-06
-1"
139.470 194.991
190-58-35 38.505 -7.332 -37.801 -0.004
C 264-45-09
-1"
132.138 157.186
275-43-43 39.057 -38.862 3.899 -0.004
D 274-04-23
-1"
93.276 161.081
9-48-05 39.500 6.724 38.923 -0.004
A 267-25-26
-1"
100.000 200.000
97-13-30 [156.849] [+0.001] [+0.017]
[1080°00'04" ]
項 目 計 算 式
折角閉合差
[β]﹦1080°00'04",(4+2)×180°= 1080°00'00"
折角閉合差fw=+ 4",改正數v= -1"
4
- 4" =
坐標閉合差
E W ﹦[ΔE]﹦39.471+6.724-7.332-38.862﹦+0.001(m)
N W ﹦[ΔN]﹦3.899+38.923-5.004-37.801﹦+0.017(m)
閉合比數
閉合比數﹦
9226
1
156.849
0.017 =
= 0.001 2 + 0.017 2 = 0.017 L W
13
七、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1
(二)試題名稱:閉合導線測量與計算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審標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4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準
確。
2 距離測量 10 誤差在±2.0cm 以內者得5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
3
角度觀測∠C 及
∠D 是否正確 20
分別檢查∠C 及∠D:
(1)角度誤差在±15"以內者各得10 分
(2)角度誤差在±16"~±30"者各得 5 分
(3)角度誤差在±31"以上者得 0 分
4
方位角的推算是
否正確 10
(1)誤差在±30"以內者得10 分
(2)誤差在±31"~±60"者得 5 分
(3)誤差在±61"以上者得 0 分
5 導線計算過程 8
(1)使用公式及演算過程正確者得2 分。
(2)折角閉合差、坐標閉合差、閉合比數計算
正確者各得2 分。
6 縱橫坐標計算 48
分別檢查BCD 點之N、E 坐標,誤差在1.0cm 以內者
各得8 分,±1.1~±2.0cm 各扣2 分,±2.1~±3.0cm 各扣
4 分,依此類推,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導
線
測
量
與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
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14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二)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於一空曠場地,參考題目數據,釘出A、B、C 等三點,各點間距離在40m 至60m 之
間。精確求出C 點坐標,作為試題標準答案。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2.題目:
(1) 已知導線點A、B 二點坐標如下:
點號 N(縱坐標) E(橫坐標)
A 1000.000m 1010.000m
B 1038.830m 1000.000m
(2) 應檢人分別在A、B 點設站,觀測水平角∠A 及∠B。
(3) 計算C 點坐標(Nc,Ec)。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
a.應檢人在A 點設站,照準C 點鋼釘,作正倒鏡水平角觀測一測回,記錄正倒鏡
讀數,並計算正倒鏡平均值及水平角∠A。
b.應檢人在B 點設站,照準A 點鋼釘,作正倒鏡水平角觀測一測回,記錄正倒鏡
讀數,並計算正倒鏡平均值及水平角∠B。
(2)計算:由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出計算C 點坐標(Nc,Ec)。計算式須詳列於測
試答案紙上,否則不予計分。
15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 架 1
2 鋼捲尺 50m 支 1
3 記錄板 個 2
4 標桿 2m 支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3
2 鋼釘 2" 支 3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觀測記錄表、答案紙各一張。)
16
三、觀測記錄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B 點樁號: C 點樁號: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C
倒
正
A
B
倒
正
A
倒
正
B
C
倒
∠C=180°-∠A-∠B = ° ’ "
17
四、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計算距離、方位角及坐標:
項 目 計 算 式
AB ﹦
A 至B 之距離
及方位角
AB φ
AC φ ﹦
AC ﹦
Ec﹦
由A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
BC φ ﹦
BC ﹦
Ec﹦
由B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
'C C
點
坐
標
E
﹦
平均值 '
CN ﹦
18
五、觀測記錄表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0 00
C
倒 180 00 19
0 00 10 0 00 00
正 72 28 03
A
B
倒 252 28 17
72 28 10 72 28 00
正 0 00 00
A
倒 180 00 08
0 00 04 0 00 00
正 75 47 34
B
C
倒 255 47 44
75 47 39 75 47 35
∠C=180°-72°28' 00"-75°4 7' 35"=31°4 4' 25"
19
六、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計算距離、方位角及坐標:
項 目 計 算 式
AB﹦ (1038.830 −1000.000)2 + (1000.000 −1010.000)2 ﹦40.097(m)
A 至B 之距離
及方位角
AB φ
AB θ ﹦tan-1
1038.830 1000.000
1000.000 1010.000
−
− ﹦14°2 6'30"
AB φ ﹦360°-14°2 6'30"﹦345°33' 30"
AC φ ﹦φ AB-∠A﹦345°33' 30"-72°28' 00"=273°05' 30"
AC﹦ " sin31 44'25
40.097 sin75 47'35"
sin
sin
°
× °
=
∠
× ∠
C
AB B
=73.889(m)
Ec﹦1010.000+73.889×sin273°05' 30"=936.219(m)
由A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1000.000+73.889×cos273°05' 30"=1003.985(m)
BC φ ﹦ AB φ -180°+∠B﹦345°33' 30"-180°+75°47'35" =241°21'05"
BC ﹦
sin 31 44'25"
40.097 sin 72 28'00"
sin
sin
°
× °
=
∠
× ∠
C
AB A
﹦72.680(m)
Ec﹦1000.000+72.680×sin241°21'05"=936.218(m)
由B 點
計算C 點坐標
Nc﹦1038.830+72.680×cos241°21'05"=1003.985(m)
'CC
點
坐
標
E
﹦
(
936.219+936.218)/2
﹦
936.219(m)
平均值 '
C N ﹦(1003.985+1003.985)/2﹦1003.985(m)
20
七、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2
(二)試題名稱:經緯儀前方交會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5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
否準確。
2
水平角手簿記錄及
計算是否正確 5
(1) 記錄簿是否清晰正確。
(2) 若∠A、∠B 與觀測記錄不符者,第3 項不給
分。
角
度
測
量
3 ∠A 及∠B 誤差 40
分別檢查∠A 及∠B 誤差,誤差在±15"以內者各
得20 分,±16"~±20"者扣5 分,±21"~±25"者扣
10 分,依此類推,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4 分別檢查AB 及
AB φ 計算是否正確
10
誤差在±5mm 或±5 秒以內者不扣分,超出者以零
分計。
5
分別檢查AC φ 、
AC 、BC φ 、BC 計
算程序是否正確
10 計算錯誤者,第6 項不給分。
6
C 點坐標平均值之
誤差 30
分別檢查 '
CE , '
C N 之誤差,誤差在±2.0cm 以
內者各得15 分,±2.1cm~±3.0cm 者扣5 分,±
3.1cm~±4.0cm 者扣10 分,依此類推,扣分至該
項零分為止。
坐
標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21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三)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1)在空曠地釘定A、B、C 三個木樁,B 點至A 點之距離約為50m,B 點至C 點
之距離約為40m。各木樁上釘鋼釘,其中A、B、C 點鋼釘突出木樁頂約1cm。
A、B、C 三樁旁立樁位標示牌。
(2)於A 點與C 點架設覘標,量出覘標高A I 與C I ,提供應檢人 計算之用。
(3)於B 點測量及計算C 點之平面坐標及高程,以作為評分的依據。
(4)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2.題目:
(1) A、B 兩已知點的平面坐標及高程值等資料如下表:
點號 縱坐標(N) 橫坐標(E) 高程(H) 覘標高( A I )
A 800.000m 760.000m 50.000m 1.600m
B 760.000m 800.000m
C 點覘標高C I =1.512m
(2) 假設現場條件必須測量C 點之平面坐標及高程值,因此應檢人必須於B 點架設經緯
儀,觀測下列數據:
a.照準A 點覘標觀測天頂距正倒鏡讀數。
A
B
C
22
b.照準C 點覘標觀測天頂距正倒鏡讀數。
c.分別照準A點及C點覘標,觀測水平角∠ABC。
d.以捲尺測量水平距BC 。
(3) 計算垂直角、水平距離AB、C 點平面坐標、C 點高程值。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於B點觀測A點與C點之天頂距正倒鏡讀數、水平角∠ABC。
(2) 計算:由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C 點之坐標及高程。
23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縱角為天頂
距式讀數
架 1
2 覘標 個 2
3 捲尺 50m 個 1
4 記錄板 個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3
2 鋼釘 長度5cm 以上 支 3
3 原子筆 支 2
4 油漆 紅色 瓶 1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及答案紙。)
24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B 點樁號: C 點樁號: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第5 至7 項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天頂距觀測數據如下:
對A 點覘標正鏡讀數: ,倒鏡讀數:
對C 點覘標正鏡讀數: ,倒鏡讀數:
2.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A
倒
0 00 00
正
B
C
倒
3. 測量水平距BC= m
4. 計算垂直角:
A 點天頂距= A Z ,垂直角= A α
C 點天頂距= C Z ,垂直角= C α
25
5. 計算水平距離AB= m
計算式如下:
6. 計算C 點平面坐標: C N = m, C E = m
計算式如下:
7. 計算C 點高程C H = m
計算式如下:
26
四、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第5 至7 項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天頂距觀測數據如下:
對A點覘標正鏡讀數:84°30′35′′,倒鏡讀數:275°29′35′′
對C點覘標正鏡讀數:80°30′35′′,倒鏡讀數:279°29′35′′
2. 水平角觀測手簿: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角 度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5 00
A
倒 180 05 10
0 05 05 0 00 00
正 60 35 30
B
C
倒 240 35 40
60 35 35 60 30 30
3. 測量水平距BC = 40.569 m
4. 計算垂直角:
A 點天頂距= A Z 84°30′30′′,垂直角= A α + 5°29′30′′
C 點天頂距= C Z 80°30′30′′,垂直角= C α + 9°29′30′′
27
5. 計算水平距離AB= 56.569 m
計算式如下:AB= (800.000 - 760.000)2 + (760.000 - 800.000)2 = 56.569(m)
6. 計算C 點平面坐標: C N = 799.092 m, C E = 810.847 m
計算式如下:方位角315 00'00" BA φ = °
方位角= BC φ 315°00'00"+60°30′30′′ - 360° = 15°30′30′′
N 760.000 40.569 cos15 30 30 799.092(m) C = + × ° ′ ′′ =
E 800.000 40.569 sin15 30 30 810.847(m) C = + × ° ′ ′′ =
7. 計算C 點高程C H = 51.432 m
計算式如下:50.000 H i 56.569 tan5 29 30 -1.600 H i 3.839 B B B B = + + × ° ′ ′′ = + +
H i 50.000 3.839 B B + = −
H i 5.271 50.000 - 3.839 5.271 51.432(m)
H H i 40.569 tan9 29 30 -1.512
B B
C B B
= + + = + =
= + + × ° ′ ′′
28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3
(二)試題名稱:光線法及間接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5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
否準確。
2 ∠ABC 之誤差 20
誤差在±15"以內者得20 分,±16"~±20"者得15
分,±21"~±25"者得10 分,±26"~±30"者得5 分,
±31"以上者得0 分。
測
量
3 BC 之誤差 5 誤差在±2.0cm 以內者得5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
4 檢查AB 計算是否
正確
5 誤差在±5mm 以內者得5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
5 C 點坐標之誤差 30
分別檢查C N 及C E 之誤差,誤差在±2.0cm 以內
者各得15 分,±2.1cm~±3.0cm 者得10 分,±
3.1cm~±4.0cm 者得5 分,±4.1cm 以上者得0 分。
6 C 點高程之誤差 35
誤差在±2cm 以內者得35 分,±2.1~±3.0cm 者得
30 分,±3.1~±4.0cm 者得20 分,±4.1~±5.0cm
者得10 分,±5.1cm 以上者得0 分。
坐
標
及
高
程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29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四)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三)檢定時間:80 分鐘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於一空曠場地,根據題目數據,精確釘出控制點S 點及F 點、曲線起點(A 點)、第一個
副樁(P 點)等四點,除S、F 二點外,其餘二點應隱蔽之,令應檢人 無法得知。試題數
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術科測試當日應檢人報到後,應考本試題的全組應檢人應
先參加室內筆試,時間為該室外實測考試開始前一小時。
2.題目:
(1) 一單曲線如下圖所示,已知外偏角I﹦80°,半徑R﹦500m,交點V(I.P.)樁號﹦2K+
810。
(2) 圖中 D 點在第一切線上,A 點為曲線起點(B.C.)、B 點為曲線終點(E.C.)、P 點曲線
起點後第一個副樁。(整樁為20m)
(3) 已知坐標資料如下表:(單位:m)
點號 縱坐標(N) 橫坐標(E)
D 100.000 200.000
V 600.000 800.000
S 330.000 460.000
F 310.000 430.000
(4) 計算切線長 T、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個副樁(P 點)之坐標與測設之各項數據。
3.檢定內容:
(1)室內計算:(使用時間40 分鐘)
本組試題之全體應檢人 先於室內先行計算題目規定之坐標與測設之各項數據,計算
式須詳列於測試答案紙上。於規定時間內收卷,並予評分(評分標準依據評審表)。
(2)實地操作:(使用時間40 分鐘)
30
應用室內計算所得之資料填於放樣答案紙(資料數據不得更改,否則不予計分),於控
制點S 點整置經緯儀,後視照準另一控制點F 點,測設單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個副
樁(P 點)。由監評委員指定助手協助測設。
B
V
S
F
D
A
P
I
31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 架 1
2 鋼捲尺 50m 支 1
3 測針 30cm 支 2
4 記錄板 個 2
5 標桿 2m 支 2
6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2
2 鋼釘 2" 支 4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答案紙及放樣答案紙。)
32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 (1) 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 須詳列切線長T、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副樁(P 點)坐標之計算式,否則該
項不予計分。
(3) 本頁不夠使用時,可將計算式繼續詳列於本頁之背面。
1. 切線長T=VA =VB = m
曲線起點(A 點)之樁號﹦
第一副樁(P 點)之樁號﹦
曲線起點(A 點)之坐標 Na﹦ m, Ea﹦ m
第一副樁(P 點)之坐標 Np﹦ m, Ep﹦ m
2. 測設資料:
方位角SF φ = ,水平距離SF = m
方位角SA φ = ,水平距離SA= m
方位角SP φ = ,水平距離SP = m
3. 計算式如下:
33
四、放樣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放樣答案須與計算答案相同,否則該項以零分計。
放樣答案:
方位角SF φ = ,水平距離SF = m
方位角SA φ = ,水平距離SA= m
方位角SP φ = ,水平距離SP = m
34
五、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 (1) 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須詳列切線長T、曲線起點(A 點)及第一副樁(P 點)坐標之計算式,否則該
項不予計分。
(3)本頁不夠使用時,可將計算式繼續詳列於本頁之背面。
1. 切線長T=VA =VB = 419.550 m
曲線起點(A 點)之樁號﹦ 2K+390.450
第一副樁(P 點)之樁號﹦ 2K+400
曲線起點(A 點)之坐標 Na﹦ 331.411 m, Ea﹦ 477.693 m
第一副樁(P 點)之坐標 Np﹦ 337.454 m, Ep﹦ 485.088 m
2. 測設資料:
方位角SF φ = 236°18'36" ,水平距離SF = 36.056 m
方位角SA φ = 85°26'25" ,水平距離SA= 17.749 m
方位角SP φ = 73°27'09" ,水平距離SP = 26.172 m
3. 計算式如下:
切線長T=VA =VB =
2
500m tan 80
°
× =419.550(m)
曲線起點(A 點)樁號﹦(2K+810m)- 419.550m﹦2K+390.450m
VD =781.025m, VA φ = VD φ = 230°11'40"
Na = 600.000 + 419.550⋅cos230°11'40"= 331.411(m)
Ea = 800.000 + 419.550⋅ sin 230°11'40"= 477.693(m)
180 0 32'50"
2 500
400 390.450
2
= °
°
×
×
−
∠ = = =
π
θ VAP d
AP = 2×500×sin 0°32'50"= 9.550(m)
= (230°11'40"−180°) + 0°32'50"= 50°44'30" AP φ
Np = 331.411+ 9.550⋅cos50°44'30"= 337.454(m)
Ep = 477.693+ 9.550⋅sin50°44'30"= 485.088(m)
35
六、放樣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S 點編號: S1 F 點編號: F1
注意事項:(1)長度計算至0.001m。角度計算至秒。
(2)放樣答案須與計算答案相同,否則該項以零分計。
放樣答案:
方位角φSF = 236°18'36" ,水平距離SF = 36.056 m
方位角SA φ = 85°26'25" ,水平距離SA= 17.749 m
方位角SP φ = 73°27'09" ,水平距離SP = 26.172 m
36
七、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4
(二)試題名稱:單曲線中心樁坐標之計算及測設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切線長T、A 與
P 點之樁號及
NE 坐標等7 項
28
誤差在±5mm (含)以內者各得4 分,超出者以零分計。未
詳列切線長T、A 點及P 點坐標之計算式者,該項
各得0 分。
室
內
計
算 2
測設資料之方
位角及水平距
離等6 項
24
誤差在±5mm 與±20" (含)以內者各得4 分,超出者以零分
計。
3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6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準
實 確。
地
測
設 4
A 與P 點之樁位
測設誤差 42
在±2.0cm(含)以內者各得21 分,±2.1~±3.0cm 得14 分,
±3.1~±4.0cm 得7 分,±4.1cm 以上得0 分。放樣答案須
與計算答案相同,否則該項以零分計。
5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室內計算與實
地測設均依此規定扣分。)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37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五)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本題欲由已知水準點A 出發實施閉合水準測量,如下圖所示,同時測定間視點(中
間點)B、C、D、E 之高程值,以作為評分的依據。圖中四邊形為水準測量規定路
線,長約100 公尺,寬約50 公尺。於A、B、C、D、E 分別釘定木樁,木樁上釘
鋼釘,鋼釘突出木樁頂約1cm,旁立樁位標示牌。其中B、C 二樁距離約2~3 公
尺,D、E 二樁距離約40~50 公尺。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2.題目:
(1) 已知水準點A 的高程值為49.950m。
(2) 實地實施閉合水準測量:
往測:應檢人使用水準儀由A 順(逆)時針依規定路線觀測及記錄讀數。
TP1
(TP5’)
TP3
(TP3’)
測站5(2’) 測站6(1’)
測站4
(3’)
測站3
(4’)
測站2
(5’)
操場
A
D
C
B
E
測站1(6’)
TP2
(TP4’)
TP4
(TP2’)
TP5
(TP1’)
38
返測:應檢人使用水準儀由A 逆(順)時針依規定路線觀測及記錄讀數。
上圖中往測轉點編號為TP1 至TP5,返測轉點編號為TP1’至TP5’。轉點處放置鐵墊。
返測之轉點必須重新擺置鐵墊。
往測時須於測站2 觀測間視點B、C,於測站5 觀測間視點D,於測站6 觀測間視點
E。
返測時須於測站1’觀測間視點E,於測站2’觀測間視點D,於測站5’觀測間視點B、
C。
(3) 高程計算:往返測成果皆需作閉合差之平差改正,並根據已知水準點A 的高程值計
算B、C、D、E 等間視點的高程平均值。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實施水準測量時,由監評委員指定二位助手協助持標尺,標尺須垂直置於
木樁之鋼釘上。應檢人應於規定路線進行水準測量往返測。
(2) 計算:依據測量結果計算出B、C、D、E 等間視點閉合差改正後之高程平均值。
39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水準儀 架 1
2 標尺 5mm 刻劃 支 2
3 尺墊 個 2
4 記錄板 個 2
5 測傘 大 把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5
2 鋼釘 2" 支 5
3 原子筆 支 2
4 油漆 紅色 瓶 1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及答案紙。)
40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往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49.950
A
往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
前視總和[f]=
閉合差W=
41
2. 返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49.950
A
返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
前視總和[f]=
閉合差W=
3. 計算B、C、D、E 點高程之平均值:
= B H
= C H
HD =
HE =
42
四、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往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1.252 49.950 -0.000 49.950
TP1 1.483 1.540 0.288 49.662 -0.001 49.661
B 1.321 0.162 49.824 -0.001 49.823
C 1.446 0.037 49.699 -0.001 49.698
TP2 1.642 1.797 0.314 49.348 -0.002 49.346
TP3 2.030 1.355 0.287 49.635 -0.003 49.632
TP4 1.552 1.411 0.619 50.254 -0.004 50.250
D 1.210 0.342 50.596 -0.004 50.592
TP5 1.387 1.648 0.096 50.158 -0.005 50.153
E 1.397 0.010 50.148 -0.005 50.143
A 1.589 0.202 49.956 -0.006 49.950
往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9.346m
前視總和[f]=9.340m
閉合差W=9.346-9.340=+0.006(m)
43
2. 返測成果平差改正計算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1.505 49.950 -0.000 49.950
E 1.319 0.186 50.136 -0.000 50.136
TP1’ 1.697 1.250 0.255 50.205 -0.002 50.203
D 1.310 0.387 50.592 -0.002 50.590
TP2’ 1.385 1.483 0.214 50.419 -0.004 50.415
TP3’ 1.346 1.680 0.295 50.124 -0.006 50.118
TP4’ 1.548 1.298 0.048 50.172 -0.008 50.164
C 2.010 0.462 49.710 -0.008 49.702
B 1.893 0.345 49.827 -0.008 49.819
TP5’ 1.580 1.552 0.004 50.168 -0.010 50.158
A 1.786 0.206 49.962 -0.012 49.950
返測閉合差計算
後視總和[b]=9.061m
前視總和[f]=9.049m
閉合差W=9.061-9.049=+0.012(m)
3. 計算B、C、D、E 點高程之平均值:
HB = 49.821( )
2
49.823 49.819 = m
+
= C H 49.700( )
2
49.698 49.702 = m
+
HD = 50.591( )
2
50.592 50.590 = m
+
HE = 50.140( )
2
50.143 50.136 = m
+
44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5
(二)試題名稱:閉合水準測量及間視點高程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4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
準確。
2 手簿記錄及計算是
否正確 4
記錄是否清晰正確。
3 分別檢查往返測之
閉合差計算 20
閉合差之絕對值在6mm(含)以內者各得10 分,
7~9mm 扣2 分,10~12mm 扣4 分,依此類推,
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4
分別檢查往返測之
B、C、D、E 樁改正
後高程
64
誤差之絕對值在5mm(含)以內者各得8 分,
6~8mm 扣2 分,9~11mm 扣4 分,依此類推,扣
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5 檢查B、C、D、E
點高程之平均值 8
誤差之絕對值在5mm(含)以內者各得2 分,每
逾1mm 扣1 分,扣分至該項零分為止。
水
準
測
量
及
計
算
6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45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六)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在空曠地(坡地較佳),釘定A、B、C、D 四個木樁,木樁上釘鋼釘,鋼釘突出木樁頂約
1cm,旁立樁位標示牌。如在坡地上,B、C、D 點應選在上坡,各點間距如術科試題規
定。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A 點假設高程為99.995m,B、C、D 點木樁使其
高出地面,B、C、D 木樁之高程值需符合計畫路面僅與B、C 二樁間的現有路面有一交
點。
2.題目:
(1) 已知條件:
中心樁A 點樁號為1K+000.000,高程為99.995m,A 至B 水平距離50.000m,B 至
C 水平距離40.000m,C 至D 水平距離30.000m,自A 至D 之設計坡度為+1%。
(2) 實地實施水準測量:
往測:由應檢人用水準儀分別在A、B 間,B、C 間及C、D 間依次設站測定各樁頂
間之高程差。水準測量路線方向如圖所示。
返測:由應檢人用水準儀分別在D、C 間,C、B 間及B、A 間,依次設站測定各樁
頂間之高程差。水準測量路線方向如圖所示。
(3) 高程計算: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出往返測閉合差,並將誤差配賦,計算出B、
C、D 樁頂改正後之高程。
(4) 依據計畫路面,A 點須挖土0.495m,請完成下列各項內容,作為評分的依據:
a.計算B、C、D 點的計畫路面高程及挖填深度。
b.繪出縱斷面圖。縱軸格距為0.1m,高程值變化範圍內必須於每隔0.5m 處標註高程
值。橫軸格距為10m,必須於A、B、C、D 處標註樁號。
c.計算無挖填土點位之樁號。
46
3.檢定內容:
(1) 實地操作
實施水準測量時,由監評委員指定助手協助持標尺,標尺須垂直置於木樁之鋼釘上。
由應檢人用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往返測。
(2) 計算
由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出B、C、D 樁頂改正後之高程、計畫路面高程、挖填
深度、無挖填土點位之樁號及繪出縱斷面圖。計算式須詳列於測試答案紙上,否則
不予計分。
A B C D
47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水準儀 架 1
2 標尺 5mm 刻劃 支 2
3 記錄板 個 2
4 測傘 大 把 1
5 直尺或三角板 個 1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4
2 鋼釘 2" 支 4
3 原子筆 支 2
4 油漆 紅色 瓶 1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及答案紙。)
48
三、答案紙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B 點樁號: C 點樁號: D 點樁號: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水準測量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99.995
閉合差= m
2. 挖填土深度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平均後高程
B 點高程B H ﹦
C 點高程C H ﹦
D 點高程D H ﹦
計畫路面高程
B 點計畫高程'
B H ﹦
C 點計畫高程'
C H =
D 點計畫高程'
D H =
49
3. 縱斷面圖繪製及無挖填方點位樁號計算:
縱斷面圖
繪製(含
現有路面
及計畫路
面之縱斷
面圖)
無挖填方
之中心樁
樁號計算
樁號
地面高程
計畫高程
挖土深度
填土高度
樁號
高程(m)
50
四、答案紙範例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A 點樁號: A1 B 點樁號: B1 C 點樁號: C1 D 點樁號: D1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
(2)計算式須列計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水準測量
高程差(m)
測點 後視 前視
+ -
高程計算值
(m)
改正數
(m)
改正後高程
(m)
A 1.507 99.995 +0.000 99.995
B 1.198 1.100 0.407 100.402 +0.001 100.403
C 1.598 1.400 0.202 100.200 +0.003 100.203
D 1.630 1.564 0.034 100.234 +0.004 100.238
C 1.410 1.668 0.038 100.196 +0.005 100.201
B 1.193 1.212 0.198 100.394 +0.007 100.401
A 1.600 0.407 99.987 +0.008 99.995
閉合差= -0.008 m
2. 挖填土深度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平均後高程
B 點高程B H ﹦(100.403+100.401)/2﹦100.402m
C 點高程C H ﹦(100.203+100.201)/2﹦100.202m
D 點高程D H ﹦100.238m
計畫路面高程
B 點計畫高程'
B H ﹦(99.995-0.495)+50×1/100=100.000m
C 點計畫高程'
C H =100.000+40×1/100=100.400m
D 點計畫高程'
D H =100.400+30×1/100=100.700m
51
3. 縱斷面圖繪製及無挖填方點位樁號計算:
縱斷面圖
繪製(含
現有路面
及計畫路
面之縱斷
面圖)
無挖填方
之中心樁
樁號計算
設無挖填方之中心樁與B 點距離為X 公尺,則
40
100.402 100.202 100.402
100
100.000 1
−
+ X ⋅ = + X ⋅
解得X=26.800m
樁號=1K+050.000+26.800=1K+76.800
樁號
高程(m)
1K+000
99.50
100.00
100.50
101.00
101.50
1K+050 1K+090 1K+120
樁號 1K+000 1K+050 1K+090 1K+120
地面高程 99.995 100.402 100.202 100.238
計畫高程 99.500 100.000 100.400 100.700
挖土深度 0.495 0.402
填土高度 0.198 0.462
52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6
(二)試題名稱:中心樁高程測量及縱斷面圖繪製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熟練 5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否
準確。
2 手簿記錄及計算是
否正確 5
記錄是否清晰正確
3 B、C、D 樁高程誤
差 45
分別檢查B、C、D 樁高程誤差,各樁位:
(1) 誤差在±5mm 以內者各得15 分
(2) 誤差在±6~±8mm 者各得10 分
(3) 誤差在±9~±11mm 者各得 5 分
(4) 誤差在±12mm 以上者得0 分
4 縱斷面圖 27
全部正確者得27 分。圖上高程誤差在±0.05m 以
上者每一點位扣3 分。未正確標註縱軸高程值者
扣6 分。樁號錯誤者每一樁號扣3 分。地面高程、
計畫高程、挖土深度與填土高度誤差在±0.010m
以上者,每一個數值扣3 分。本項扣分至得0 分
為止。
5 無挖填土點位之樁
號 18
誤差值在±50.0cm 以內者得18 分,超出者以0 分
計。
中
心
樁
高
程
測
量
及
挖
填
計
算
6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53
陸、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試題(題組七)
一、試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三)檢定時間:60 分鐘(含計算)
(四)檢定說明:
1.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準備事項:
設已知A 點高程為19.996m,A 與B 點間之距離約120m,精確測定B 點高程至公厘。
在B 點附近設C 至O 等13 點,各點相距10m,各點須略有高低起伏。精確測定C 至O
等13 點之高程至公厘,以作為試題標準答案。試題數據得依場地狀況酌予變動。
C D
E
F
G
H
A• TP• B•
I
J
K
L
M
N
O
2.題目:
(1) 已知 A 點高程為19.996m。
(2) 於 A 點與B 點中間設一轉點(TP1),由應檢人用水準儀於A 點與轉點、轉點與B 點
間依次設站測定高程差,自行記簿。必須於往測完成後進行返測,返測時之轉點(TP2)
與往測時之轉點(TP1)不可以是同一位置。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往返高程差之
較差的絕對值,並依往返測所得高程差之平均值,計算出B 點之平均高程。
(3) 由 B 點測定C 至O 等13 點之高程。
(4) 擬在該地施行整地作業。若地面之設計高程為 24.250m,計算該工程土方不足之數
量。(各樁間距為10m)
(5) 欲使該工程之挖填平衡,試求挖填平衡時之地面設計高程。
3.檢定內容:
54
(1) 實地操作:
由監評委員指定助手協助持標尺,標尺須垂直置於點位之鋼釘上。由應檢人用水準
儀測定B 點之高程、C 至O 等13 點之高程,並記錄於手簿。
(2) 計算:
若地面之設計高程為24.250m,計算該工程土方不足之數量。計算挖填平衡時之地
面設計高程。(計算式須詳列於答案紙上,否則不予計分)
55
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三)儀器設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設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水準儀 架 1
2 標尺 cm刻劃 支 2
3 記錄板 個 2
4 測傘 大 把 1
5 水準器 個 2 標尺用
(四)材料表
(每人份用)
編號 材料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木樁 3×3×30cm 支 15
2 鋼釘 2" 支 15
3 原子筆 支 2
(每位應檢人發給試題、觀測記錄及答案紙。)
56
三、觀測記錄及答案紙之一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土方計算至0.001m3。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3)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A
TP1
B
高程差AB Δh = 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B
TP2
A
高程差BA Δh = 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AB Δh = m
A H =19.996m,計算B 點高程B H = m
57
三、觀測記錄及答案紙之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2. 外業水準高程測量觀測記錄(單位:m)
測點 後視 視準軸高程 前視 地面高程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58
三、觀測記錄及答案紙之三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3. 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若設計高程
為24.250m,
土方不足之數量
挖填平衡之地面設
計高程
4. 答案
(1)若設計高程為24.250m,土方不足 m3
(2)挖填平衡之地面設計高程為 m
59
四、觀測記錄及答案紙範例之一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1)高程計算至0.001m。土方計算至0.001m3。
(2)觀測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總分以零分計。
(3)計算式須列公式及計算過程,否則不予計分。
1.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A 1.702
TP1 1.800 1.300 0.402
B 1.200 0.600
高程差AB Δh = 1.002 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B 1.100
TP2 1.200 1.690 0.590
A 1.606 0.406
高程差BA Δh = -0.996 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0.006 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AB Δh = 0.999 m
A H =19.996m,計算B 點高程B H = 20.995 m
60
四、觀測記錄及答案紙範例之二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2. 外業水準高程測量觀測記錄(單位:m)
測點 後視 視準軸高程 前視 地面高程
B 1.353 22.348 20.995
C 1.248 21.100
D 1.148 21.200
E 1.200 21.148
F 1.138 21.210
G 1.130 21.218
H 1.170 21.178
I 1.257 21.091
J 1.271 21.077
K 1.273 21.075
L 1.202 21.146
M 1.432 20.916
N 1.387 20.961
O 1.464 20.884
61
四、觀測記錄及答案紙範例之三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3. 計算
項 目 計 算 式
若設計高程
為24.250m,
土方不足之數量
h1﹦21.100+21.200+21.178+20.916+21.146+20.884﹦126.424(m)
h2﹦21.148+21.218+20.961+21.091﹦84.418(m)
h3﹦21.210+21.075=42.285(m),h4﹦21.077(m)
V﹦(10×10/4)×(126.424+84.418×2+42.285×3+21.077×4)
﹦12660.575(m3 )
V’﹦(10×10×24.250×6)-12660.575﹦1889.425(m3 )
挖填平衡之地面設
計高程
H’=12660.575/(10×10×6)=21.101(m)
4. 答案
(1)若設計高程為24.250m,土方不足 1889.425 m3
(2)挖填平衡之地面設計高程為 21.101 m
62
五、評審表
(一)試題編號:04202-100207
(二)試題名稱:方格水準測量
應檢人
姓名
准考證
號碼
檢定
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術科測試開始後翻閱資料。
□術科測試開始後相互討論。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題目規定之觀測方式測量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名
稱
編
號 評 審 標 準 應得
分數
實得
分數 說明
1
使用儀器是否適
當、手簿記錄及計算
是否正確
4
觀察應檢人 使用儀器是否正確,定心、定平是
否準確。記錄是否清晰正確。
2 往返高程差之較差
的絕對值
10
(1)在7mm以內者得10分
(2)在8~15mm者得5分
(3)在±16mm(含)以上者得0 分
3 B 點平均高程值 15
(1)誤差在±5mm以內者得15分
(2)誤差在±6~10mm者得8分
(3)誤差在±11mm(含)以上者得0 分
高
程
測
量
4 C 至O 等13 點之高
程誤差
26
(1)誤差在±5mm 以內者各得2 分
(2)誤差在±6~±8mm 者各得1 分
(3)誤差在±9mm 以上者得0 分
5 土方不足之誤差 25
(1)誤差在±3.000 m 3 以內者得25 分
(2)誤差在±3.100~±6.000 m 3 者得16 分
(3)誤差在±6.100~±9.000 m 3 者得8 分
(4)誤差在±9.100 m 3 以上者得0 分
6
挖填平衡時之地面
設計高程計算是否
正確
20
(1)誤差在±5mm 以內者得20 分
(2)誤差在±6~±8mm 者得14 分
(3)誤差在±9~±11mm 者得7 分
(4)誤差在±12mm 以上者得0 分
土
方
計
算
7 使用時間 超過規定之使用時間者總分以零分計。
實得分數 評分結果 □及格 □不及格
監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簽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63
柒、測量─工程測量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
時間 內 容 備註
07:30-08:00
1.監評人員應於上午07:30 前到達檢定場簽到。
2.召開協調會議推選監評長、評分方式、標準、試題注意事項及監評工
作分工。
3.術科單位受理應檢人報到簽名。
4.監評人員檢視試場機具設備、材料及其他有關事項。
08:00-08:20
1.監評人員核對第一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應檢人抽籤決定測試組別。
3.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4.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5.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6.應檢人檢查場地、測量儀器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7.其他事項說明。
08:20-12:15
1.由監評長或監評人員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員、工作人
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防發生事故。
3.各組監評控制每位應檢人實地測量時間及計算時間,並於測試時間截
止前,提醒應檢人測試時間即將截止。
4.測試時間截止由監評人員宣布,請應檢人停止測試,換下一位應檢人
應試。
12:15-13:00
1.監評人員進行上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核及彌封。
3.監評人員休息用膳時間。
4.下午場應檢人報到。
13:00-13:20
1.監評人員核對下午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應檢人抽籤決定測試組別。
3.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4.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5.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6.應檢人檢查場地、測量儀器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7.其他事項說明。
13:20-17:15
1.由監評長或監評人員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員、工作人
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防發生事故。
3.各組監評控制每位應檢人實地測量時間及計算時間,並於測試時間截
止前,提醒應檢人測試時間即將截止。
4.測試時間截止由監評人員宣布,請應檢人停止測試,換下一位應檢人
應試。
17:15-18:00
1.監評人員進行上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核及彌封。
※※※※※※※※※※※※※※※※※※※※※※※※※※※※※※※ ※ ※ ※ 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 ※ ※ ※ ※※※※※※※※※※※※※※※※※※※※※※※※※※※※※※※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審定日期:97 年12 月03 日 修訂日期:099 年01 月27 日 099 年10 月15 日 101 年12 月25 日 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目錄 壹、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1 貳、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2 參、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3 肆、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4 伍、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應檢人自備工具表..........................................6 陸、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7 一、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題目............................................................7 二、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8 三、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9 四、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範例.....................................10 五、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評審表..............................................11 柒、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12 1 壹、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 一、本術科試題依測量04200 技能檢定規範及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相關規定編撰。 二、本術科測試試題以「考試前公開」之原則命製。 三、本術科測試試題編號為04200-970301。 四、主管機關應將全套試題於術科測試協調會前,函送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備用。 五、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檢定前14 日(以郵戳為憑),將全套試題寄發應檢人。 六、術科測試試題及答案紙於術科測試開始時發給應檢人,術科測試結束時收回。 七、術科測試評審表送交監評人員填寫,不得發給應檢人。 八、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一場測試,必須準備試題之機具及材料。公布的試題須在測 試前一日佈設完畢,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聘請監評人員1-2 名負責督導術科測試承 辦單位完成佈設。 九、試題佈設完成後,標準答案應立即密封,由試題佈設者加註騎縫簽名以示負責, 並於測試當日之監評人員會議,交由各負責之監評人員。 十、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 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後,交由主辦單位運用。 (二) 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 必須符合場地機具設備自評表規格,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十一、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及格。 2 貳、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 一、為求全國各區應檢人之公平起見,主辦單位應依前項試題使用說明及技術士技能檢 定術科測試工作計畫相關規定辦理。 二、依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核定崗位數或當梯次申請承辦實際測試崗位數,每崗位每日應 檢人數以14 人以內為限(半天以1/2 計算),並依下列聘監評人員: 崗位數 監評人員 監評長 評分 1-6 崗位 依崗位數聘任 監評人員推選之 監評人員互擔任初複評 分,監評長綜理評分工作 7 崗位以上 依崗位數+1 位 監評人員推選之 監評人員擔任初評,監評 長複評,並綜理評分工作 三、辦理單位應於檢定前一日,備齊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所列之各項目,並檢校測量 儀器誤差。 四、術科辦理單位應於檢定期間,每日應安排試務人員1 人、場地管理人員(綜理場地 機具設備1 人,另依崗位數各配置2 人輔助前後觀測點工作、佈設、測量器材設備 準備及測試場地恢復相有關事項),服務人員2 人,協助應檢人報到、引導及支援 相關事務工作。 五、各檢定場地應有明顯之劃分及標示,非中央主管機關督導、試務相關及應檢人不得 出入,以維持檢定秩序。 六、術科測試前,應召開監評人員會議,檢視檢定場地儀器設備、說明評分標準及執行 方式。 七、監評人員及應檢人之通知單上,除須註明術科測試時間地點外,並應註明:「檢定 當日如遇颱風或天災不可抗拒事故時,應依當地縣市政府發布公務人員上班與否, 決定檢定是否舉行。」 八、於檢定時間內,若發生人力不可抗拒之事故,須延長時間辦理者,應由監評人員會 議議決之。 九、監評人員於檢定工作完畢後,必要時得召開檢討會,並將相關問題作成試題疑義單 提交術科辦理單位,轉請中央主管機關處理。 十、術科辦理單位不得告知應檢人檢定結果。 十一、應檢人如有異議或抗議信函,術科辦理單位應於檢定結束後諮詢監評人員,再行 答覆。必要時得召開臨時監評人員會議,以會議之決議答覆應檢人。 3 參、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 一、應檢人進場時先查核身分證或術科測試通知單,始准予參加測試。 二、應檢人於測試時間開始,遲到15 分鐘以上者,以棄權缺考論。 三、應檢人到齊並辦好手續後,由監評人員互推一人擔任評審長,就試題內容及注意事 項加以說明,以使應檢者充分了解,並要求應檢者先行填寫檢定編號、日期及姓 名,再行開始檢定。 四、檢定測試時間應以檢定崗位時鐘或計時器為準。 五、應檢人有任何疑問,應令其舉手發問,由監評人員直接說明,不得讓應檢人與人互 相討論。 六、檢定中途如因下雨或其他事故,若連續達十分鐘以上無法繼續檢定,應立即與檢定 單位或監評長聯繫,並採取適當處理。 七、檢定時應仔細觀察應檢人之每一動作,並就評審表之各項以公平立場評定是否及 格,若因重大事故或疑問無法當場評審者,應轉請當日監評長決定。 八、所有評審項目應以藍色或黑色原子筆當場評審記載,記載若有塗改時應更正清楚並 簽名以示負責,並於當日交給監評長彙整後交回主辦單位。 九、監評人員之評審方法及內容,應依試題及評審表之規定及內容執行評審工作。 十、檢定測試時間截止前,適當時間應提醒應檢人剩餘測試時間(距離過遠得以舉時間 牌提醒),適當時應即宣佈停檢,不得任意延長時間,並立即清場。 十一、為維持良好之檢定場秩序,並避免不必要之困擾,檢定完成後,監評人員及考場 工作人員不得公布成績結果。 十二、應檢設備,僅供檢定用,不得於應檢期間內或檢定前,做為應檢人練習用。 十三、應檢人若損壞重要儀器或設備時,應終止其繼續檢定並告知辦理單位場地負責人 處理,以避免影響本職類檢定之進行。 十四、收繳應檢人答案紙與評分表,應核對確認為同一人。 十五、應檢人完成經緯儀水平角測量或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始能由下一位應檢人接續 測試。 4 肆、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一、應檢人須依通知之日期、時間、地點,準時於8 時前至考場報到處完成報到程序。 二、應檢人參加術科測試,應出示准考證、術科測試通知單及身分證明文件,始得進入 試場應檢。 三、應檢人不得攜帶行動電話相關通訊器材及其他資料器具入場。 四、應檢人須自備藍色或黑色原子筆及工程計算機。 五、應檢人自備之工程計算機,須符合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規格標準,具備+、-、×、 ÷、%、√、MR、MC、M+、M-、三角函數、對數、指數運算功能。 六、應檢人之工程計算機,不得具備之功能: (一) 文、數字編輯功能。 (二) 超出 MR、MC、M+、M-之數據儲存功能。 (三) 使用者儲存程式或內建程式功能。 (四) 發聲、列印報表及內建振動器。 (五) 外插擴充卡、紅外線等通訊功能。 (六) 外接電源功能。 七、應檢人應詳閱檢定試題,不明之處應於開始十分鐘內提出,否則不予受理。 八、檢定場地所需之儀器設備,由檢定單位妥為準備;應檢人應謹慎操作使用,如有損 壞,應負責修復或賠償。 九、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後,交由主辦單位運用。 (二)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必須與檢定單位準備之儀器性質相同,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十、檢定作業完成時間,以試題內所定時間為準。可提早交卷,但不予加分,亦不得以 任何理由要求延長檢定時間。 十一、應檢人不得將試場內試題、答案紙、計算紙等任何資料攜出場外。 十二、試題須保持整潔於檢定完畢時繳回,其術科准考證並應經監評人員簽名。 十三、試題及答案紙等資料繳至監評人員後,不得要求作任何更改。 十四、應檢人於檢定期間,必須遵守試場規定。凡未遵守試場規則者,監評人員得令其 立即停止測試,其檢定結果以不及格論。 十五、應檢人應遵守秩序,禁止吸煙、窺視、喧嘩。 5 十六、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及格。 十七、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 □使用時間超過5 分鐘者。 □未完成測量或計算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測量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十八、術科測試應檢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予以扣考,不得繼續應檢,其已檢定之術科 成績以不及格論: (一)冒名頂替。 (二)傳遞資料或信號。 (三)協助他人或託他人代為實作。 (四)互換工件或圖說。 (五)隨身攜帶成品或規定以外之器材、配件、圖說、行動電話、呼叫器或其他電 子通訊攝錄器材等。 (六)不繳交工件、圖說或依規定須繳回之試題。 (七)故意損壞機具、設備。 (八)未遵守本規則,不接受監評人員勸導,擾亂試場內外秩序。 (九)違反第二十三條規定。 (十)明知監評人員未依第二十七條規定迴避而繼續應檢。 術科測試結束後發現應檢人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其術科測試成績以不及格論。 6 伍、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自備工具表 編號 工具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工程計算機 個 1 2 原子筆 支 2 註:本表僅供參考用,數量不受限制。 7 陸、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 一、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題目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1. 檢定時間:35 分鐘(含觀測與計算) 2. 準備事項: (1)經緯儀水平角測量 選一廣場,設P、A、B 三點,A 及B 點分別距P 點約60 公尺。A 及B 點釘木樁, 上釘小釘,旁立標牌。P 點木樁上釘以小釘,供儀器整置。於P 點整置經緯儀, A、B 兩點放置三腳架及覘標。以A 點之覘標為後視方向,B 點之覘標為前視方 向,採用單角法正倒鏡觀測水平角∠APB 一測回,測得各角之平均值記錄之。 (2)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選定一場地,宜略有起伏,於C、D 處各釘一穩固木樁,兩點間之距離以120 公 尺左右為原則。假設C 點樁頂之高程為30.000m,測定D 點樁頂之高程至公厘, 並記錄之。 3.檢定內容: (1)經緯儀水平角測量 由應檢人在P 點整置經緯儀後,以A 為後視方向(由監評委員指定正鏡起始 度盤讀數),採用單角法正倒鏡觀測水平角∠APB 一測回,讀數至秒為止, 並計算∠APB。 (2)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假設C 點樁頂之高程為30.000m,於C、D 兩點中間設一轉點(TP1),由應檢人 用水準儀於C 點與轉點、轉點與D 點間依次設站,測定各樁頂間之高程差, 自行記簿。必須於往測完成後進行返測,返測時之轉點(TP2)與往測時之轉點 (TP1)不可以是同一位置。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 對值,並依往返測所得高程差之平均值,計算出D 點樁頂之平均高程。 8 二、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編號 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讀 架 1 含三腳架,可採用光 學經緯儀或電子經緯 儀。 2 覘標 支 2 含三腳架 3 水準儀 普通光學水準儀架 1 4 標尺 支 3 5 圓盒水準器 個 3 標尺用 6 講義夾 個 2 7 鐵墊 個 1 尺墊 8 測傘 大 把 2 9 木樁 3×3×30cm 支 6 木樁規格得依現場土 質鬆軟程度調整。 10 鋼釘 2" 支 6 11 標牌 支 4 註明A、B、C、D 12 原子筆 紅色、藍色各一支 2 監評人員用 13 計時器 或時鐘 個 每崗位1 監評人員用 14 時間提醒牌 提醒應檢人 個 每崗位1 監評人員用 (經緯儀、水準儀分二 種顏色區別) 9 三、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應檢人姓名: 准考證號碼: 檢定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角度四捨五入計算至秒,高程計算至0.001m。 1. 水平角觀測記錄表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水平角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A 倒 正 P B 倒 2.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C TP1 D 高程差ΔhCD= 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D TP2 C 高程差ΔhDC= 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CD Δh = m 計算D 點高程平均值HD = m 10 四、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範例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應檢人姓名: 准考證號碼: 檢定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角度四捨五入計算至秒,高程計算至0.001m。 1. 水平角觀測記錄表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水平角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1 00 A 倒 180 00 50 0 00 55 0 00 00 正 31 12 30 P B 倒 211 12 32 31 12 31 31 11 36 2.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C 2.000 TP1 1.600 1.700 0.300 D 1.100 0.500 [3.600] [2.800] [0.800] [0.000] 高程差ΔhCD= 3.600m-2.800m=0.800m 或ΔhCD= 0.800m+(-0.000m)=0.800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D 1.220 TP2 1.520 1.714 0.494 C 1.832 0.312 [2.740] [3.546] [0.000] [0.806] 高程差ΔhDC= 2.740m-3.546m=-0.806m 或ΔhDC= 0.000m+(-0.806m)=-0.806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0.800 + (− 0.806) = 0.006(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CD Δh = 0.803 m 計算D 點高程HD = 30.803 m 11 五、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評審表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應檢人姓名: 准考證號碼: 檢定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使用時間超過5 分鐘者。 □答案紙未詳列計算式或計算 未完成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本試題內容施測完成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項 目 評 審 標 準 配 分 實得分數 儀器整置 定心、定平或高低不合者各扣1~2 分,扣分至本項零 分為止。 5 手簿記錄 塗改或未依格式填寫者,每項次扣1 分,扣分至本項 零分為止。 5 經緯儀水 平角測量 評定∠APB: 1. 與原案相差在±15"以內者得 45 分 2. 與原案相差在±16~20"者得 30 分 3. 與原案相差在±21~30"者得 15 分 4. 與原案相差在±31"(含)以上者 0 分 45 評定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 1. 較差的絕對值在 7mm 以內者得20 分 2. 較差的絕對值在 8~15mm 者得10 分 3. 較差的絕對值在 16mm(含)以上者得0 分 4. 應檢人於答案紙(3)填寫之較差的絕對值,若與往 返測高程差計算較差的絕對值不相符者,本項以0 分計 20 水準儀 直接水準 測量 評定D 點平均高程值: 1. 誤差在±5mm 以內者得25 分 2. 誤差在±6~10mm 者得15 分 3. 誤差在±11mm(含)以上者得 0 分 25 時 間 完成時間每逾1 分鐘扣5 分,累計之。 總 計 100 評審結果 □ 合格 □ 不合格 監評人員 簽 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 簽 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12 柒、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 時間 內 容 備註 07:30-08:00 1.監評人員應於上午07:30 前到達檢定場簽到。 2.前協調會議推選監評長、評分方式、標準、試題注意事項 及監評工作分工。 3.術科單位受理應檢人報到簽名。 4.監評人員檢視試場機具設備、模型、材料及其他有關事項。 08:00-08:30 1.監評人員核對第一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3.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4.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5.應檢人檢查場地、機具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6.其他事項說明。 08:30-12:00 1.由監評長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 員、工作人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 防發生事故。 3.測試時間截止前適當時間提醒應檢人剩餘時間,時間截止 由監評人員宣布。 12:00-13:00 1.監評人員進行上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 核及彌封。 3.監評人員休息用膳時間。 4.第二場應檢人報到。 13:00-13:30 1.監評人員核對第二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3.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4.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5.應檢人檢查場地、機具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6.其他事項說明。 13:30-17:00 1.由監評長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 員、工作人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 防發生事故。 3.測試時間截止前適當時間提醒應檢人剩餘時間,時間截止 由監評人員宣布。 17:00-17:30 1.監評人員進行下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 核及彌封。 17:30- 檢討會(監評人員及術科測試辦理單位視需要召開) 每場應檢人檢定 時間35 分鐘(含觀 測與計算)。儀器 2 套以上,應檢人 依崗位數成比例 增加同時檢定。
※※※※※※※※※※※※※※※※※※※※※※※※※※※※※※※
※ ※
※ 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 ※
※ ※
※※※※※※※※※※※※※※※※※※※※※※※※※※※※※※※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審定日期:97 年12 月03 日
修訂日期:099 年01 月27 日
099 年10 月15 日
101 年12 月25 日
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目錄
壹、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1
貳、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2
參、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3
肆、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4
伍、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應檢人自備工具表..........................................6
陸、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7
一、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題目............................................................7
二、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8
三、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9
四、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範例.....................................10
五、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評審表..............................................11
柒、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12
1
壹、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試題使用說明
一、本術科試題依測量04200 技能檢定規範及技術士技能檢定術科測試相關規定編撰。
二、本術科測試試題以「考試前公開」之原則命製。
三、本術科測試試題編號為04200-970301。
四、主管機關應將全套試題於術科測試協調會前,函送術科測試辦理單位備用。
五、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檢定前14 日(以郵戳為憑),將全套試題寄發應檢人。
六、術科測試試題及答案紙於術科測試開始時發給應檢人,術科測試結束時收回。
七、術科測試評審表送交監評人員填寫,不得發給應檢人。
八、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於一場測試,必須準備試題之機具及材料。公布的試題須在測
試前一日佈設完畢,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聘請監評人員1-2 名負責督導術科測試承
辦單位完成佈設。
九、試題佈設完成後,標準答案應立即密封,由試題佈設者加註騎縫簽名以示負責,
並於測試當日之監評人員會議,交由各負責之監評人員。
十、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 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後,交由主辦單位運用。
(二) 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 必須符合場地機具設備自評表規格,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十一、測試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及格。
2
貳、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應注意事項
一、為求全國各區應檢人之公平起見,主辦單位應依前項試題使用說明及技術士技能檢
定術科測試工作計畫相關規定辦理。
二、依術科測試辦理單位核定崗位數或當梯次申請承辦實際測試崗位數,每崗位每日應
檢人數以14 人以內為限(半天以1/2 計算),並依下列聘監評人員:
崗位數 監評人員 監評長 評分
1-6 崗位 依崗位數聘任 監評人員推選之 監評人員互擔任初複評
分,監評長綜理評分工作
7 崗位以上 依崗位數+1 位 監評人員推選之 監評人員擔任初評,監評
長複評,並綜理評分工作
三、辦理單位應於檢定前一日,備齊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所列之各項目,並檢校測量
儀器誤差。
四、術科辦理單位應於檢定期間,每日應安排試務人員1 人、場地管理人員(綜理場地
機具設備1 人,另依崗位數各配置2 人輔助前後觀測點工作、佈設、測量器材設備
準備及測試場地恢復相有關事項),服務人員2 人,協助應檢人報到、引導及支援
相關事務工作。
五、各檢定場地應有明顯之劃分及標示,非中央主管機關督導、試務相關及應檢人不得
出入,以維持檢定秩序。
六、術科測試前,應召開監評人員會議,檢視檢定場地儀器設備、說明評分標準及執行
方式。
七、監評人員及應檢人之通知單上,除須註明術科測試時間地點外,並應註明:「檢定
當日如遇颱風或天災不可抗拒事故時,應依當地縣市政府發布公務人員上班與否,
決定檢定是否舉行。」
八、於檢定時間內,若發生人力不可抗拒之事故,須延長時間辦理者,應由監評人員會
議議決之。
九、監評人員於檢定工作完畢後,必要時得召開檢討會,並將相關問題作成試題疑義單
提交術科辦理單位,轉請中央主管機關處理。
十、術科辦理單位不得告知應檢人檢定結果。
十一、應檢人如有異議或抗議信函,術科辦理單位應於檢定結束後諮詢監評人員,再行
答覆。必要時得召開臨時監評人員會議,以會議之決議答覆應檢人。
3
參、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職類丙級術科測試監評人員應注意事項
一、應檢人進場時先查核身分證或術科測試通知單,始准予參加測試。
二、應檢人於測試時間開始,遲到15 分鐘以上者,以棄權缺考論。
三、應檢人到齊並辦好手續後,由監評人員互推一人擔任評審長,就試題內容及注意事
項加以說明,以使應檢者充分了解,並要求應檢者先行填寫檢定編號、日期及姓
名,再行開始檢定。
四、檢定測試時間應以檢定崗位時鐘或計時器為準。
五、應檢人有任何疑問,應令其舉手發問,由監評人員直接說明,不得讓應檢人與人互
相討論。
六、檢定中途如因下雨或其他事故,若連續達十分鐘以上無法繼續檢定,應立即與檢定
單位或監評長聯繫,並採取適當處理。
七、檢定時應仔細觀察應檢人之每一動作,並就評審表之各項以公平立場評定是否及
格,若因重大事故或疑問無法當場評審者,應轉請當日監評長決定。
八、所有評審項目應以藍色或黑色原子筆當場評審記載,記載若有塗改時應更正清楚並
簽名以示負責,並於當日交給監評長彙整後交回主辦單位。
九、監評人員之評審方法及內容,應依試題及評審表之規定及內容執行評審工作。
十、檢定測試時間截止前,適當時間應提醒應檢人剩餘測試時間(距離過遠得以舉時間
牌提醒),適當時應即宣佈停檢,不得任意延長時間,並立即清場。
十一、為維持良好之檢定場秩序,並避免不必要之困擾,檢定完成後,監評人員及考場
工作人員不得公布成績結果。
十二、應檢設備,僅供檢定用,不得於應檢期間內或檢定前,做為應檢人練習用。
十三、應檢人若損壞重要儀器或設備時,應終止其繼續檢定並告知辦理單位場地負責人
處理,以避免影響本職類檢定之進行。
十四、收繳應檢人答案紙與評分表,應核對確認為同一人。
十五、應檢人完成經緯儀水平角測量或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始能由下一位應檢人接續
測試。
4
肆、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應檢人須知
一、應檢人須依通知之日期、時間、地點,準時於8 時前至考場報到處完成報到程序。
二、應檢人參加術科測試,應出示准考證、術科測試通知單及身分證明文件,始得進入
試場應檢。
三、應檢人不得攜帶行動電話相關通訊器材及其他資料器具入場。
四、應檢人須自備藍色或黑色原子筆及工程計算機。
五、應檢人自備之工程計算機,須符合國家考試電子計算器規格標準,具備+、-、×、
÷、%、√、MR、MC、M+、M-、三角函數、對數、指數運算功能。
六、應檢人之工程計算機,不得具備之功能:
(一) 文、數字編輯功能。
(二) 超出 MR、MC、M+、M-之數據儲存功能。
(三) 使用者儲存程式或內建程式功能。
(四) 發聲、列印報表及內建振動器。
(五) 外插擴充卡、紅外線等通訊功能。
(六) 外接電源功能。
七、應檢人應詳閱檢定試題,不明之處應於開始十分鐘內提出,否則不予受理。
八、檢定場地所需之儀器設備,由檢定單位妥為準備;應檢人應謹慎操作使用,如有損
壞,應負責修復或賠償。
九、應檢人如欲使用自行攜帶之測量儀器,其規定如下:
(一)必須經監評人員同意後,交由主辦單位運用。
(二)必須於全體應檢人尚未開始測試前提出。
(三)必須與檢定單位準備之儀器性質相同,且已先自行檢校儀器誤差。
十、檢定作業完成時間,以試題內所定時間為準。可提早交卷,但不予加分,亦不得以
任何理由要求延長檢定時間。
十一、應檢人不得將試場內試題、答案紙、計算紙等任何資料攜出場外。
十二、試題須保持整潔於檢定完畢時繳回,其術科准考證並應經監評人員簽名。
十三、試題及答案紙等資料繳至監評人員後,不得要求作任何更改。
十四、應檢人於檢定期間,必須遵守試場規定。凡未遵守試場規則者,監評人員得令其
立即停止測試,其檢定結果以不及格論。
十五、應檢人應遵守秩序,禁止吸煙、窺視、喧嘩。
5
十六、總成績為100 分,以60 分及格。
十七、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
□使用時間超過5 分鐘者。
□未完成測量或計算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測量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十八、術科測試應檢人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予以扣考,不得繼續應檢,其已檢定之術科
成績以不及格論:
(一)冒名頂替。
(二)傳遞資料或信號。
(三)協助他人或託他人代為實作。
(四)互換工件或圖說。
(五)隨身攜帶成品或規定以外之器材、配件、圖說、行動電話、呼叫器或其他電
子通訊攝錄器材等。
(六)不繳交工件、圖說或依規定須繳回之試題。
(七)故意損壞機具、設備。
(八)未遵守本規則,不接受監評人員勸導,擾亂試場內外秩序。
(九)違反第二十三條規定。
(十)明知監評人員未依第二十七條規定迴避而繼續應檢。
術科測試結束後發現應檢人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其術科測試成績以不及格論。
6
伍、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自備工具表
編號 工具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工程計算機 個 1
2 原子筆 支 2
註:本表僅供參考用,數量不受限制。
7
陸、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
一、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題目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1. 檢定時間:35 分鐘(含觀測與計算)
2. 準備事項:
(1)經緯儀水平角測量
選一廣場,設P、A、B 三點,A 及B 點分別距P 點約60 公尺。A 及B 點釘木樁,
上釘小釘,旁立標牌。P 點木樁上釘以小釘,供儀器整置。於P 點整置經緯儀,
A、B 兩點放置三腳架及覘標。以A 點之覘標為後視方向,B 點之覘標為前視方
向,採用單角法正倒鏡觀測水平角∠APB 一測回,測得各角之平均值記錄之。
(2)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選定一場地,宜略有起伏,於C、D 處各釘一穩固木樁,兩點間之距離以120 公
尺左右為原則。假設C 點樁頂之高程為30.000m,測定D 點樁頂之高程至公厘,
並記錄之。
3.檢定內容:
(1)經緯儀水平角測量
由應檢人在P 點整置經緯儀後,以A 為後視方向(由監評委員指定正鏡起始
度盤讀數),採用單角法正倒鏡觀測水平角∠APB 一測回,讀數至秒為止,
並計算∠APB。
(2)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假設C 點樁頂之高程為30.000m,於C、D 兩點中間設一轉點(TP1),由應檢人
用水準儀於C 點與轉點、轉點與D 點間依次設站,測定各樁頂間之高程差,
自行記簿。必須於往測完成後進行返測,返測時之轉點(TP2)與往測時之轉點
(TP1)不可以是同一位置。應檢人依據其測量結果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
對值,並依往返測所得高程差之平均值,計算出D 點樁頂之平均高程。
8
二、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儀器設備表及材料表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編號 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備註
1 經緯儀 1"讀 架 1
含三腳架,可採用光
學經緯儀或電子經緯
儀。
2 覘標 支 2 含三腳架
3 水準儀 普通光學水準儀架 1
4 標尺 支 3
5 圓盒水準器 個 3 標尺用
6 講義夾 個 2
7 鐵墊 個 1 尺墊
8 測傘 大 把 2
9 木樁 3×3×30cm 支 6
木樁規格得依現場土
質鬆軟程度調整。
10 鋼釘 2" 支 6
11 標牌 支 4 註明A、B、C、D
12 原子筆 紅色、藍色各一支 2 監評人員用
13
計時器
或時鐘
個 每崗位1 監評人員用
14 時間提醒牌 提醒應檢人 個 每崗位1
監評人員用
(經緯儀、水準儀分二
種顏色區別)
9
三、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應檢人姓名: 准考證號碼: 檢定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角度四捨五入計算至秒,高程計算至0.001m。
1. 水平角觀測記錄表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水平角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A
倒
正
P
B
倒
2.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C
TP1
D
高程差ΔhCD= 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D
TP2
C
高程差ΔhDC= 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CD Δh = m
計算D 點高程平均值HD = m
10
四、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答案紙範例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應檢人姓名: 准考證號碼: 檢定日期: 年 月 日
注意事項:角度四捨五入計算至秒,高程計算至0.001m。
1. 水平角觀測記錄表
測 度盤讀數 正倒鏡平均 水平角
站
測
點
鏡
位 。 , " 。 , " 。 , "
正 0 01 00
A
倒 180 00 50
0 00 55 0 00 00
正 31 12 30
P
B
倒 211 12 32
31 12 31 31 11 36
2. 直接水準測量記錄表
(1) 往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C 2.000
TP1 1.600 1.700 0.300
D 1.100 0.500
[3.600] [2.800] [0.800] [0.000]
高程差ΔhCD= 3.600m-2.800m=0.800m
或ΔhCD= 0.800m+(-0.000m)=0.800m
(2) 返測
標 尺 讀 數(m) 高程差(m)
樁 號
後 視 前 視 + -
D 1.220
TP2 1.520 1.714 0.494
C 1.832 0.312
[2.740] [3.546] [0.000] [0.806]
高程差ΔhDC= 2.740m-3.546m=-0.806m
或ΔhDC= 0.000m+(-0.806m)=-0.806m
(3) 計算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W = 0.800 + (− 0.806) = 0.006(m)
計算高程差之平均值'
CD Δh = 0.803 m
計算D 點高程HD = 30.803 m
11
五、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試題評審表
試題編號:04200-970301 經緯儀水平角測量及水準儀直接水準測量
應檢人姓名: 准考證號碼: 檢定日期: 年 月 日
開始時間: 交卷時間:
一、凡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總分以零分計。(於該項 □ 打v 號)
□使用時間超過5 分鐘者。
□答案紙未詳列計算式或計算
未完成者。
□有夾帶參考資料者。
□未遵守試場規定者。
□實作之數據與計算之數據不符者。
□毀壞測試儀器設備者。
□未依本試題內容施測完成者。
凡有上列各項情事者,必要時請註明具體之事實於下:
二、凡無上列任一情事者,即作下列各項評分:
項 目 評 審 標 準 配 分 實得分數
儀器整置
定心、定平或高低不合者各扣1~2 分,扣分至本項零
分為止。
5
手簿記錄
塗改或未依格式填寫者,每項次扣1 分,扣分至本項
零分為止。
5
經緯儀水
平角測量
評定∠APB:
1. 與原案相差在±15"以內者得 45 分
2. 與原案相差在±16~20"者得 30 分
3. 與原案相差在±21~30"者得 15 分
4. 與原案相差在±31"(含)以上者 0 分
45
評定往返高程差之較差的絕對值:
1. 較差的絕對值在 7mm 以內者得20 分
2. 較差的絕對值在 8~15mm 者得10 分
3. 較差的絕對值在 16mm(含)以上者得0 分
4. 應檢人於答案紙(3)填寫之較差的絕對值,若與往
返測高程差計算較差的絕對值不相符者,本項以0
分計
20
水準儀
直接水準
測量
評定D 點平均高程值:
1. 誤差在±5mm 以內者得25 分
2. 誤差在±6~10mm 者得15 分
3. 誤差在±11mm(含)以上者得 0 分
25
時 間 完成時間每逾1 分鐘扣5 分,累計之。
總 計 100
評審結果 □ 合格 □ 不合格
監評人員
簽 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複評人員
簽 名
(請勿於測試結束前先行簽名)
12
柒、技術士技能檢定測量丙級術科測試時間配當表
時間 內 容 備註
07:30-08:00
1.監評人員應於上午07:30 前到達檢定場簽到。
2.前協調會議推選監評長、評分方式、標準、試題注意事項
及監評工作分工。
3.術科單位受理應檢人報到簽名。
4.監評人員檢視試場機具設備、模型、材料及其他有關事項。
08:00-08:30
1.監評人員核對第一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3.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4.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5.應檢人檢查場地、機具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6.其他事項說明。
08:30-12:00
1.由監評長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
員、工作人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
防發生事故。
3.測試時間截止前適當時間提醒應檢人剩餘時間,時間截止
由監評人員宣布。
12:00-13:00
1.監評人員進行上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
核及彌封。
3.監評人員休息用膳時間。
4.第二場應檢人報到。
13:00-13:30
1.監評人員核對第二場次應檢人身分、自備機具、材料等項。
2.場地機具設備及材料、自備機(工)具等作業說明。
3.監評長針對試題測試應注意事項說明。
4.應檢人試題疑義說明。
5.應檢人檢查場地、機具設備及清點材料用具。
6.其他事項說明。
13:30-17:00
1.由監評長宣布開始測試及結束時間。
2.測試開始各監評人員即進行監評作業,測試進行中監評人
員、工作人員等,不得擅離測試試場,並隨時注意安全以
防發生事故。
3.測試時間截止前適當時間提醒應檢人剩餘時間,時間截止
由監評人員宣布。
17:00-17:30
1.監評人員進行下午測試成績評審。
2.監評人員相關表件檢核簽名,成績彙整、統計、登錄、檢
核及彌封。
17:30- 檢討會(監評人員及術科測試辦理單位視需要召開)
每場應檢人檢定
時間35 分鐘(含觀
測與計算)。儀器
2 套以上,應檢人
依崗位數成比例
增加同時檢定。
1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1:基本學能 1. (1) 我國現時土地測量所採用之長度單位為公尺市尺英尺台尺。 2. (2) 市場上房屋建築面積一般以坪為單位,一坪等於3.344 ㎡3.305 ㎡36 平方呎18 平方台尺。 3. (4) 目前台灣地區使用TM 二度分帶坐標系統,下列何者不符合此坐標系統之定義?原點為中央經線與赤道交點 中央經線尺度比率為0.9999東經121°為中央經線原點之X 坐標為500,000 公尺。 4. (1) 長125m 寬35m 之長方形土地一塊,面積為若干公頃?0.43754.37543.7544。 5. (3) 土地面積換算,下列何者錯誤?一公頃等於10,000 平方公尺一公畝等於100 平方公尺一公頃約等於2,93 4 坪一甲約等於0.9699 公頃。 6. (2) 多色地圖中,水稻田使用之顏色一般為藍色綠色紅色黑色。 7. (4) 地球參考橢球體之長軸半徑為a,短軸半徑為b,則扁率為 。 8. (4) 下列何者非為圖廓外之資料?指北針圖名比例尺測量者姓名。 9. (3) 測繪1/500 地形圖,兩點間距離實地為70 公尺,在圖上長度應為7 公分10 公分14 公分20 公分。 10. (2) 1/2000 地圖上10 ㎝之實地長為2m200m20m2,000m。 11. (4) 大比例尺之細部測量常用之方法為交會法縱橫線法半導線法光線法。 12. (3) 測繪1/500 地圖,測得至某地物點之距離為40 公尺,縮繪在圖上的距離為2 ㎝4 ㎝8 ㎝20 ㎝。 13. (3) 1/2500 圖上距離16.4 ㎜,地上距離多少?25m16m41m40m。 14. (3) 若比例尺縮小1/3,則面積之縮小率為1/31/61/91/12。 15. (1) 1/500 地圖圖幅大小為30 ㎝×40 ㎝,其所涵蓋之面積為3 公頃4 公頃12 公頃5 公頃。 16. (4) 測量工作主要測量地球表面之地理、地系地系、地表地形、地面地物、地貌。 17. (1) 測量的三項基本要素為距離、方向、高程大小、方向、作用點角度、大小、距離方向、作用點、高程。 18. (1) 面積範圍在多少平方公里以下之測量作業,可視為平面測量?200300400500 平方公里以下。 19. (2) 測量作業程序為作業計畫→繪圖→測量→計算作業計畫→測量→計算→製圖作業計畫→計算→測量→ 製圖作業計畫→製圖→計算→測量。 20. (3) 若水平角觀測得角度值為零度八分五秒,則手簿應記成為0°8'5"0°08'5"0°08'05"00°08'05"。 21. (1) 在半徑多少公里的圓面積內進行測量工作時,可以不必考慮地球曲率的誤差?10 公里20 公里30 公里4 0 公里。 22. (1) 人造衛星之發射及軌道計算、海洋資源之開發及地球科學之研究與應用、天然資源之探勘及開採、大地水準面 之計算等,均須下列何項資料?重力資料正高資料磁力資料潮汐資料。 23. (3) 玉山主峰三角點,內政部採水準測量施測結果公佈高程為3,951.798 公尺,此為力高正常高正高橢球高。 24. (4) 我國現行國家坐標系統採用的是下列何種?TWD67WGS84WGS97TWD97。 25. (2) 我國國家坐標系統,其地球原子的長半徑為若干?6,378,130m6,378,137m6,378,157m6,378,160m。 26. (2) 台灣地區目前所採用的地圖投影為下列何種方法?橫麥卡托1 度分帶投影橫麥卡托2 度分帶投影橫麥卡 托3 度分帶投影橫麥卡托6 度分帶投影。 27. (3) 台灣地區目前所採用的橫麥卡托地圖投影,中央經線位於何處?東經119 度東經120 度東經121 度東 經123 度。 28. (1) 澎湖、金門地區目前所採用的橫麥卡托地圖投影,中央經線位於何處?東經119 度東經120 度東經121 度東經123 度。 29. (2) 台灣地區橫麥卡托TM2 度分帶地圖投影,橫坐標西移量為多少?200,000 公尺250,000 公尺350,000 公尺 500,000 公尺。 30. (3) 世界橫麥卡托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簡稱UTM),在國內亦稱為二度TM 坐標三度TM 坐標 六度TM 坐標八度TM 坐標。 31. (2) 台灣地區現行高程系統採用的基準是下列何項?TWVD2000TWVD2001TWVD2002TWVD2003。 2 32. (4) 台灣地區目前高程基準採用下列何處驗潮站之潮汐平均值化算?花蓮港驗潮站高雄港驗潮站台中港驗 潮站基隆港驗潮站。 33. (3) 台灣地區水準點高程,採用下列何種系統?力高系統正常高系統正高系統地形高系統。 34. (1) 台灣地區之水準原點設立於何處?基隆市海門公園台中市公園南投虎子山高雄市西子灣。 35. (4) 潮汐之形成主要是由於月球、太陽等天體對地球各處引力不同所引起之週期性海水面升降現象,其週期約為 5 年10 年15 年20 年。 36. (3) 一個半徑角約為多少?28.6475 度31.8609 度57.2957 度63.6619 度。 37. (3) 已知實地距離為8 公里,在5 萬分一之地圖上距離為多少?8 ㎝10 ㎝16 ㎝40 ㎝。 38. (3) 已知甲地到乙地的圖上距離為10 公分,而兩地的實地距離為1 公里,則該圖之比例尺為何?1/1001/1000 1/100001/100000。 39. (4) 一平方公尺等於多少坪?3.30523.30250.30520.3025。 40. (3) 一甲土地等於多少公頃?1.03101.30100.96990.7686。 41. (2) 測量作業時,在同一環境下觀測多次,得其各次結果而取平均值,可消除常差偶然誤差累積誤差錯誤。 42. (2) 測量時,由於儀器改正未妥善或製造上有問題而造成之誤差,稱為必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人為誤 差。 43. (4) 測量時,由於觀測者之習慣所造成之誤差,是為必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人為誤差。 44. (3) 測量時,由於溫度變化、大氣折光及氣候關係等所造成之誤差,是為必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人為 誤差。 45. (1) 評定測量精度時,採用觀測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稱之為平均誤差或是誤差標準誤差相對誤差。 46. (2) 距離觀測量的精度與觀測量本身的比值,稱之為絕對精度相對精度平均精度傳播精度。 47. (2) 一組觀測成果經計算得其標準誤差為±0.85,則其平均誤差為若干?±0.57±0.68±1.07±1.26。 48. (3) 一組觀測成果經計算得其平均誤差為±0.785,則其標準誤差為若干?±0.529±0.626±0.984±1.164。 49. (4) 取三倍中誤差作為誤差極限,在一般測量出現的機率為±0.50±0.687±0.950±0.997。 50. (2) 下列圖形為打靶時彈著點位置,其中各同心圓之圓心為靶心,何者為高精密度但卻低準確度? 。 51. (2) 在1:500 的圖上,量得某兩點間的距離d=36.7 ㎜,d 的中誤差為,求該兩點的實地距離D 及其中誤 差為18.35m±0.05m18.35m±0.1m18.35m±0.15m18.35m±0.2m。 52. (3) 測量精度與標準誤差成何種關係?相等正比反比對比。 53. (2) 假設以P 來表示一觀測量的權,而該觀測量的標準差為,則權與標準差的關係為 (k 為比例常數)。 54. (3) 最小自乘法原理係指下列何項意義?觀測值改正數之和應符合最小原則觀測值改正數之和的開方應符合 最小原則觀測值改正數之平方和應符合最小原則觀測值改正數之平方和的開方應符合最小原則。 55. (3) 觀測三角形之三內角,結果閉合差為20 秒,下列改正何者最符合最小自乘法原理?一角不改、二角各改10 秒一角改10 秒另兩角各改5 秒各角改20/3 秒二角不改一角改30 秒。 56. (3) 60 度的正弦函數值等於多少?11/2√3/20。 57. (1) 測量點位之橫坐標的計算公式為下列何式? 。 58. (2) 測量點位之縱坐標的計算公式為下列何式? 。 3 59. (1) 長125m 寬40m 之長方形土地,面積為多少坪?1512.51521.52512.52521.5。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2:距離測量 1. (4) 在緩傾斜地區之AB 兩點,距離約2 公里,欲迅速而確實的測量其長度,宜採用鋼卷尺量法銦鋼尺量法 間接距離計算法電子測距儀測量法。 2. (1) 在傾斜地區實施直立尺式視距測量,必須使標尺直立垂直望遠鏡稍向前傾稍向後傾。 3. (1) 在距離測量時,小誤差出現之頻率較大誤差為高低相等不一定。 4. (2) 使用鋼卷尺量距時,彈簧秤之作用為消除鋼卷尺彎曲使用適度張力減少鋼卷尺偏斜避免鋼卷尺伸縮。 5. (1) 規定量距之精度為1/2000,則測量100 公尺長之標準誤差不得超過5 公分10 公分15 公分20 公分。 6. (3) 視距測量水平距離精度之最佳值為1/1001/3001/10001/3000。 7. (2) 用一較標準尺短1 公分之30m 鋼卷尺量得一距離為150 公尺,則其修正後之距離應為149.90 公尺149.95 公 尺150.05 公尺150.10 公尺。 8. (4) 下列量距方法中,何者精度最高?視距測量視角測量布卷尺量距電子測距法。 9. (3) 某角度分別由技術相當之甲、乙、丙三人觀測,甲觀測一次為47°37'40",乙觀測九次其平均值為47°37'30",丙 觀測四次其平均值為47°37'22",則此角度最或是值為47°37'20"47°37'00"47°37'28"47°37'30"。 10. (3) 量距之目地在求得兩點間之斜距垂距平距等距。 11. (3) 橫距桿長為b,應用經緯儀測得兩端夾角為α,則水平距離D 為 。 12. (2) 橫距桿長通常為50 公分2 公尺5 公尺10 公尺。 13. (1) 視角測量測距之誤差與距離平方成正比平方成反比平方根成正比平方根成反比。 14. (3) 所使用之量距卷尺較標準尺長度為長,則量距時之距離誤差稱為錯誤偶然誤差系統誤差中誤差。 15. (3) 後尺手讀數為25 公尺,前尺手讀數為0.456 公尺,則此段距離長為25.456 公尺24.456 公尺24.544 公尺 25.544 公尺。 16. (3) 量距時因讀數或記簿錯誤而導致之誤差乃屬系統誤差偶然誤差人為誤差相消誤差。 17. (2) 所謂兩點間之距離,一般係指兩點間之垂直距離水平距離傾斜距離直線距離。 18. (2) 在等傾斜地面直接量得兩點間之斜距為100m,已知兩點間之高程差為2.00m,則此兩點間之平距為99.99m 99.98m99.96m99.95m。 19. (2) 距離測量時,後尺手之讀數為30m,前尺手之讀數為0.23m,則此段之距離為30.23m29.77m29.87m29. 83m。 20. (3) 用30 公尺鋼卷尺測得二點之距離為210 公尺,事後與標準尺比較,該尺長為30.01 公尺,則此距離之真實長度 為209.93 公尺209.97 公尺210.07 公尺210.03 公尺。 21. (2) 電子測距儀最適用於高程測量距離測量斷面測量方位角測量。 22. (3) 電子測距儀上所測得之距離,在未化算前為兩點間之水平距離垂直距離傾斜距離海水面距離。 23. (1) 設標尺之夾距為L,K 為乘常數,C 為加常數,當望遠鏡視準線呈水平時,則平坦地視距測量之距離公式為 D=K.L+CD=K-L-C D=K-L.C。 24. (3) 用一較標準尺長1 公分之30m 鋼卷尺量得一距離為150 公尺,則其修正後之距離應為149.90 公尺149.95 公 尺150.05 公尺150.10 公尺。 25. (3) 下列何種測距儀器適合於室內或約100m 以內短距離之量測,觀測方便迅速?全測站經緯儀微波測距儀 手持式雷射測距儀GPS 衛星接收儀。 26. (2) 量得兩點之傾斜距離為S,傾斜角為α,則該兩點間之水平距離為S.sinαS.cosαS.tanαS.cot 4 α。 27. (4) 精度較高之量距尺為測繩布卷尺塑膠卷尺銦鋼尺。 28. (3) 視距測量之視距乘常數一般為050100200。 29. (4) 一公尺等於10 公分12 公分50 公分100 公分。 30. (3) 高精度之直接距離測量,使用尼龍卷尺測繩銦鋼尺竹尺。 31. (2) 精密量距時,測尺端連彈簧秤之作用,可以保持該測尺與檢定長度時之溫度張力傾斜偏倚 相等。 32. (2) 測得A、B 兩點之高程差為h,兩點之傾斜距離為S,則兩點間之水平距離為 。 33. (1) 距離測量之精度,用電子測距儀較尼龍卷尺為高低相等或高或低。 34. (3) 用電子測距儀測距時,在其發射器與反射器之間,須為無聲無光無阻擋無風。 35. (2) 在平坦地區用經緯儀作視距測量,望遠鏡視線水平讀得標尺夾距為1.12 公尺,則儀器與標尺間之距離為11. 2 公尺112 公尺110 公尺11 公尺。 36. (3) 依據二個已知點的平面坐標值,即可計算得此兩點間的傾斜距離垂直距離水平距離圓弧長度。 37. (4) 一台尺約等於100.00 公分33.00 公分30.48 公分30.30 公分。 38. (2) 卷尺長度不合標準時,對量距總長產生的誤差是相消誤差系統誤差閉合誤差偶然誤差。 39. (2) 一英哩約等於1.509 公里1.609 公里1.709 公里1.809 公里。 40. (2) 紅外線測距儀所發射的光波是可見光不可見光低頻電磁波極低頻電磁波。 41. (2) 兩點間距離為1,000 公尺,其量距誤差為100 公分,則量距精度為1/1001/10001/50001/10000。 42. (3) 三邊測量是測量三角形的內角三邊之方位角三邊之邊長三邊之天頂距。 43. (1) 台制一甲土地的面積等於2,934 坪3,025 坪3,000 坪2,735 坪。 44. (3) 標桿上漆有紅白相間油漆,每段長為5 公分10 公分20 公分25 公分。 45. (3) 在1/500 比例尺地圖上之兩點長度為10 公分,則相應實地距離為20 公尺30 公尺50 公尺100 公尺。 46. (3) 在平坦地量距時,卷尺未能平貼於地面或未保持水平,對量距總長所產生之總誤差為相消誤差偶然誤差 系統誤差自然誤差。 47. (1) 卷尺量距時所用之拉力不同,其所產生之誤差為人為誤差偶然誤差系統誤差自然誤差。 48. (2) 使用30 公尺長之普通卷尺量得距離為119.92 公尺,但該卷尺與標準尺比較時,卷尺上29.98 公尺分劃處相當 於標準尺30 公尺,則此段正確距離為120.08 公尺120.00 公尺119.84 公尺119.76 公尺。 49. (1) 在斜坡上設置經緯儀實施視距測量時,標尺應保持垂直豎立向後或向前任意傾斜豎立與經緯儀視準軸 垂直豎立向左右任意偏斜。 50. (2) A、B、C 三點在斜坡同一直線上,AB、BC 之斜距,及傾斜角、,則AC 之水平距離為 。 51. (4) 光波電子測距儀之測距精度,易受氣象因素影響,故須記錄風向與風速風向與溼度溼度與氣壓氣溫 與氣壓。 52. (4) 在斜坡地上直接量水平距離時,決定卷尺水平的儀器是稜鏡矩十字儀六分儀水準器。 53. (3) 在A、B 兩點間實施視距測量,測得視距間隔為a,中絲讀數為m,垂直角為α,及已知視距乘常數為100, 加常數為0,則計算AB 水平距離時須應用的數值為100、m、α、a100、0、α、m100、0、α、aa、0、 m、α。 54. (3) 設D 為電子測距儀所測得之距離,則下列有關電子測距儀之自然誤差,何者錯誤?測量時大氣壓力每升高2 5 ㎜ Hg 時,相應改變量約為-10ppmD測量時氣溫每升高10°C 時,相應改變量約為+10ppmD測距精度受 太陽黑子影響大濕度對光波測距儀影響小。 55. (2) 鋼卷尺距離測量所能達到之最佳精度約為三千分之一五千分之一五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 56. (1) 若測線傾斜為3%而視為水平時,50m 之誤差將為0.022m0.033m0.044m0.088m。 57. (4) 下列何者不是電子測距儀之基本裝置?電源反射稜鏡載波發生器無線電。 5 58. (1) 短程光波(光電)測距儀測量範圍約為2 公里以內7 公里以內10 至20 公里100 至500 公里。 59. (3) 利用電子測距儀觀測兩測站間之水平距離,不需要觀測溫度氣壓儀器高垂直角。 60. (1) 一支20 公尺測尺量測距離,結果為200.50 公尺,實際檢核此測尺尺長為19.99 公尺,試求修正後距離為200. 40 公尺200.45 公尺200.55 公尺200.60 公尺。 61. (3) 某三角形土地,經測得其三邊之長度分別為50m,60m,70m,則此土地之面積為 200 ㎡300 ㎡600 ㎡1,500 ㎡。 62. (2) 假設某一電子測距儀之量測精度為±(5 ㎜+5ppm‧D),D 為距離,以該儀器量測一段800 公尺距離,請問下列 何者為其量測精度?± ㎜± ㎜± ㎜± ㎜。 63. (2) 某段距離經多次量得數據分別為90.125m,90.123m,90.130m,95.236m,90.126m,則該段距離最或是值為9 0.125m90.126m91.148m91.150m。 64. (4) 在某區域之地形圖(比例尺為1/500)中,若量得A、B 兩點之直線長度為10 ㎝,由圖中得知A、B 兩點之高程 依序為105m 及107m,則A 點至B 點之坡度為1%2%3%4%。 65. (1) 緩傾斜地視距測量,下列何者對水平距離影響較大?視距間隔讀數誤差垂直角誤差視距加常數之誤差 自然誤差。 66. (4) 距離二公里之地球曲率差約為0.7m7 ㎝15 ㎝30 ㎝。 67. (2) 一般三角高程測量在測距小於若干公尺時,可忽視地球曲度及大氣折光差?100m250m1,000m20km。 68. (2) 利用視距法測量距離,精度可達1/100~1/2001/300~1/10001/2000~1/50001/10000~1/30000。 69. (3) 在2%之斜坡上量距,若忽略高差的影響,則其對量距精度之影響約為1/200001/100001/50001/1250。 70. (2) 以電子測距儀量距時,下列何種誤差影響量會隨量測距離增加?儀器站對心誤差尺度誤差稜鏡加常數 誤差稜鏡站對心誤差。 71. (1) 以電子測距儀量距時,下列何種誤差影響量不會隨量測距離增加?儀器站對心誤差尺度誤差氣象誤差 幾何誤差。 72. (1) 電子測距儀所用以測定參考訊號與測距訊號相位差之電子機件,量距時通常會產生周期性誤差,其波長為何? 調變訊號波長之半與調變訊號波長相同調變訊號波長之四分之一與調變訊號波長無關。 73. (1) 以電子測距儀觀測距離時,產生的誤差有a.儀器站對心誤差、b.儀器站定平誤差、c.瞄準(照準)誤差,下列何者 誤差對距離量測之誤差影響通常為最大?abc一樣大。 74. (4) 下列何者不屬於以電子測距儀觀測距離時之人為誤差?儀器站對心誤差儀器站定平誤差瞄準(照準)誤 差幾何誤差。 75. (1) 有關電子測距儀操作之敘述,下列何者為誤?使用附有證明其稜鏡加常數為零之稜鏡時,無須再經稜鏡加 常數率定作業使用之稜鏡,雖已知其稜鏡加常數,但是設定於儀器內之值不一定符合,除可檢查儀器設定 外,亦應於作業前進行稜鏡加常數率定作業,以為確定電子測距儀量距時,常配合使用多組稜鏡,為避免 混淆,同一作業時段宜採用稜鏡加常數相同之稜鏡稜鏡加常數率定作業可以由操作人員自行進行,無須送 廠檢驗。 76. (4) 如所測距離為500 公尺,而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之電子測距精度為±(2 ㎜+2ppm),由儀器所產生之誤差量為2 ㎜4 ㎜5 ㎜ ㎜。 77. (1) 有一距離為1,000 公尺,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電子測距精度為±(2 ㎜+2ppm),如儀器對心誤差與稜鏡對心誤差 均為3 ㎜,該距離觀測量之誤差為 ㎜ ㎜10 ㎜6 ㎜。 78. (3) 以數種不同規格全測站經緯儀測量,在距離為1,000 公尺時,下列何者有較高之儀器測距精度?±(5 ㎜+2pp m)±(2 ㎜+5ppm)±(2 ㎜+2ppm)±(5 ㎜+5ppm)。 79. (3) 以數種不同規格全測站經緯儀測量,在距離為2,000 公尺時,下列何者有較高之儀器測距精度?±(5 ㎜+2pp m)±(2 ㎜+5ppm)±(3 ㎜+2ppm)±(2 ㎜+3ppm)。 80. (1) 有一距離為3,000 公尺,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電子測距精度為±(3 ㎜+5ppm),如儀器對心誤差為3 ㎜,稜鏡對 心誤差為5 ㎜,該距離觀測量之誤差為 ㎜ ㎜ ㎜16 ㎜。 81. (1) 有一距離為1,000 公尺,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電子測距精度為±(3 ㎜+5ppm),如儀器對心誤差為3 ㎜,稜鏡對 6 心誤差為5 ㎜,該距離觀測量之誤差為 ㎜ ㎜10 ㎜16 ㎜。 82. (3)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AC 距離,再設站於B 量測BC 距離, 稜鏡加常數應為AB+BC-ACAC+AB-BCAC-(AB+BC)AB-(AC+BC)。 83. (1)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30.506m、AC 距離為61.000m,再設站 於B 量測BC 距離為30.506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2m-0.006m-0.028m-0.015m。 84. (2)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51.702m、AC 距離為74.020m,再設站 於B 量測BC 距離為22.300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8m0.018m-0.022m0.022m。 85. (1) A、B、C、D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四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31.108m、AD 距離為90.390m,再 設站於C 量測BC 距離為29.105m、CD 距離為30.201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2m-0.024m-0.008m -0.015m。 86. (3)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31.671m、AC 距離為53.957m,再設站 於B 量測BC 距離為22.305m、BA 距離為31.673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8m-0.009m-0.020m-0.0 25m。 87. (3)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29.768m、AC 距離為60.532m,再設站 於C 量測CB 距離為30.765m、CA 距離為60.534m,稜鏡加常數應為0.002m0.020m0.000m0.004m。 88. (2)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2,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中誤差為±0.005m,則其相對精度為1/25001/500000 1/2500001/750000。 89. (4)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1,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中誤差為±0.030m,則其相對精度為1/15001/150000 1/5000001/50000。 90. (3)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1,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1/18750,則其中誤差為±0.008m±0.028m ±0.080m±0.280m。 91. (3)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1,2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1/6000,則其中誤差為±0.002m±0.020m ±0.200m±0.050m。 92. (2) 經以某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6,0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1/20000,假定該儀器之量測中誤差中之尺 度誤差部分可略,使用同一儀器量測600m 距離時,其相對精度為1/200001/20001/2000001/30000。 93. (1) 以電子測距儀量測距離,下列何者之相對精度最高?距離1,200m;中誤差為±0.005m距離120m;中誤差為 ±0.001m距離12,000m;中誤差為±0.065m距離600m;中誤差為±0.003m。 94. (1)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536.951m;如測得垂直角為3°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 正,則AB 間水平距離為何?536.215m536.951m531.577m508.849m。 95. (4)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321.223m;如測得垂直角為5°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 正,則AB 間水平距離為何?322.450m293.120m27.996m320.001m。 96. (2)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536.951m;如測得天頂距為55°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 正,則AB 間水平距離為何?307.982m439.844m493.844m508.849m。 97. (3)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 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 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平距,得其距離為567.000m;兩點高程均為1,000m,設地球半徑為6,370 公里, 其「海平面歸化改正」量為何?-0.009m+0.009m-0.089m+0.089m。 98. (1)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 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 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平距,得其距離為1,536.951m;兩點高程均為1,000m,設地球半徑為6,370 公里, 其「海平面歸化改正」量為何?-0.241m+0.241m-0.024m+0.024m。 99. (1)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 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 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經傾斜改正後得其距離為1,200.000m;兩點高程均為100m,設地球半徑為 6,370 公里,其「海平面歸化改正」量為何?-0.019m+0.019m-0.188m+0.188m。 100. (4) 以卷尺量距時,有六項改正,須視情況進行,包含尺長改正、溫度改正、拉力改正、垂曲(懸垂)改正、傾斜改 7 正、海平面歸化改正,下列何者在所要求精度超過1/50000 時,方才需要進行?尺長改正溫度改正拉力 改正海平面歸化改正。 101. (2) 以卷尺量距時,有六項改正,須視所要求之精度採用。包含尺長改正、溫度改正、拉力改正、垂曲(懸垂)改正、 傾斜改正、海平面歸化改正。何兩者為影響量最大,在一般距離量測均須改正?尺長改正、海平面歸化改 正尺長改正、傾斜改正尺長改正、拉力改正傾斜改正、海平面歸化改正。 102. (3) 有關電子測距儀之操作與化算,下列何者一般而言不屬於系統誤差?海平面歸化氣溫效應測站定心 稜鏡常數。 103. (2) 若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平距,得其距離為10,000.000m;設地球半徑為6,370 公里,其「幾何誤差」 改正量為何?-0.001m+0.001m-0.010m+0.010m。 104. (2)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距離時,其化算項目中包含「幾何誤差改正」與「海平面歸化改正」,下列敘 述何者為誤?「幾何誤差改正」為將所測平距化算為弧距以絕對值相比,「海平面歸化改正」改正量較 「幾何誤差改正」改正量小「海平面歸化改正」為將所測距離近似化算到橢球面「幾何誤差」之改正量 均為正值。 105. (1) 下列何者為「幾何誤差改正」之計算公式? 。 106. (2) 無稜鏡電子測距系統,其用以量測之訊號為由下列何者現象所獲得?反射反向散射折射透射。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3:高程測量 1. (3) 「半半校正法」為使水準儀之水準軸垂直於水平軸視準軸直立軸光軸。 2. (3) 水準測量中,主要之自然誤差為溫度及濕度溫度及大氣折光地球曲面差及大氣折光差地球曲面差及 濕度差。 3. (2) 縱切於水準管中點之切線稱為視準軸水準軸水平軸直立軸。 4. (1) 精密度最高之水準測量為一等水準測量二等水準測量三等水準測量支線水準測量。 5. (1) 裝置於自動水準儀之水準器大都為圓盒水準器管狀水準器圓盒水準器及管狀水準器管狀水準器或圓 盒水準器。 6. (4) 水準測量時,為避免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軸的誤差,常採用交互觀測望遠鏡放大倍率較高的水準器銦 鋼水準尺平衡照準距離 消除之。 7. (3) 中線水準測量為沿路線中心測定全線地形起伏狀態者,亦稱本線水準測量支線水準測量縱斷面水準測 量橫斷面水準測量。 8. (1) 標尺分劃最小格一般為1 或0.5 公分2 公分5 公分10 公分。 9. (4) 水準測量時豎立標尺之點,兼有前視及後視讀數者,稱為後視點前視點間視點轉點。 10. (4) 水準測量時,扶標尺者除須兩手扶持標尺使標尺直立而穩定外,通常站於標尺之左方右方前方後方。 11. (3) 僅將水準儀之圓水準器整平即可作水準測量者為定鏡水準儀轉鏡水準儀自動水準儀手水準儀。 12. (1) 水準測量之標尺墊,其功用為使標尺能位置及高度固定不左右偏移不前後傾斜易變換位置。 13. (4) 我國所用水準標尺之分劃長度採用台尺制市尺制英呎制公尺制。 14. (3) 水準測量中常使儀器與前視及後視之標尺距離約略相等,可消除之誤差為溫度變化標尺不直視準軸與 水準軸不平行氣泡不居中。 15. (1) 使用自動水準儀測量之最大優點為快捷輕便精度高讀數清晰。 16. (1) 水準測量高程差等於後視減前視後視加前視後視與前視之平均值後視乘前視。 17. (2) 水準儀整平後測讀A 點標尺之數值為1.3m,B 點標尺之數值為2.5m,則A 點高程較B 點低1.2m高1.2m 低3.8m高3.8m。 18. (1) 水準器水平之符合讀法,是氣泡兩端之半像互相吻合左像略高右像略高兩像分開。 8 19. (1) 水準測量所採用之平均海水面高程假設為0 公尺5 公尺10 公尺100 公尺。 20. (1) 用非自動水準儀作水準測量、讀標尺數時,必須先使腳架穩固記簿者準備氣泡水平前視後視距離相 等。 21. (1) B.M.是下列何者的英文縮寫?水準點三角點導線點天文點。 22. (3) 過望遠鏡十字絲中心與物鏡光學中心之連線稱為水準軸水平軸視準軸光軸。 23. (4) 整置水準儀須先定心後再定平先定平後再定心定心即可定平即可。 24. (1) 下列各種水準器,何者精度最低?圓盒水準器盤面水準管望遠鏡水準管符合水準器。 25. (2) 標尺讀數可由持尺者讀定者,稱為自現標尺覘板標尺游標尺視距標尺。 26. (2) 手持水準儀一般常用以斷面測量簡易高程測量水準導線水準網。 27. (3) 水準測量讀標尺讀數時,在具有三絲之望遠鏡中,用上絲下絲中絲右絲。 28. (3) 水準儀構造之主要幾何條件何者正確?視準軸與直立軸平行水準軸與直立軸平行視準軸與水準軸平行 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 29. (4) 水準點石樁頂之中心一般為鑴刻一"十"字漆繪一"十"字凹形半球體凸形半球體。 30. (2) 水準測量時,水準儀照準已知高程點上之標尺,稱為前視後視間視側視。 31. (1) 水準測量之轉點位置應選擇於堅實凸出地點平坦鬆軟地點水溝蓋人孔蓋。 32. (2) 水準測量中前後視兩點之高程差為後視加前視後視減前視後視乘前視後視除前視。 33. (2) 水準器內之液體為蒸餾水酒精或醚鹽酸冰水。 34. (2) 使用水準儀測量高程差,稱為氣壓高程測量直接高程測量間接高程測量三角高程測量。 35. (1) 假設水準管軸垂直於直立軸,調整水準器水平,必須使水準器內之氣泡居中偏左端偏右端固定不動。 36. (4) 水準儀之所以能向任意水平方向照準,因其望遠鏡能依視準軸水平軸水準軸直立軸 任意旋轉。 37. (1) 在縱斷面水準測量中,儀器視準軸高程等於地面高加後視讀數前視讀數間視讀數腳架高。 38. (2) 水準儀使用之前先行校正,使水準軸平行於直立軸視準軸平行於水準軸視準軸平行於直立軸水準軸 垂直視準軸。 39. (3) 水準測量中,因記簿錯誤而導致之誤差,屬於系統誤差相消誤差錯誤偶然誤差。 40. (3) 水準測量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分,其主要之不同為距離的遠近高程差的大小精度的高低使用率的 多寡。 41. (3) 水準儀之主要用途為測量水平角垂直角高程距離。 42. (3) 為消除水準儀視準軸校正不完善所產生之誤差,在實施水準測量時,常須使前視距離略大後視距離略大 前後視距離約略相等前後視距離不計。 43. (4) 整置水準儀概略水平後,即可觀測標尺實施水準測量者為定鏡水準儀轉鏡水準儀Y 式水準儀自動水準 儀。 44. (3) 普通水準儀之水準器靈敏度在5"~10"10"~20"20"~30"30"~40"。 45. (4) 水準測量不宜中午或氣流不穩定時觀測,係為減少沉陷誤差標尺誤差地球曲率誤差讀數誤差。 46. (3) 欲消除大氣折光差,水準測量時應氣泡居中增加望遠鏡放大倍率使前後視距離相等儘量縮短觀測時 間。 47. (4) 高程測量之方法以何者精度最高間接物理三角直接水準 測量。 48. (2) 已知A 點之標高為10 公尺,今由A 點開始觀測至B 點,所有後視讀數和為12.853 公尺,前視讀數和為15.32 1 公尺,則B 點之標高為2.468 公尺7.532 公尺12.468 公尺17.532 公尺。 49. (2) 水準測量時,標尺扶立不直,恆使讀數減少增加不變不一定。 50. (3) 水準測量中,祇有前視而無後視者稱為轉點水準點中間點臨時點。 51. (2) 地圖上之"BM "記號表示三角點水準點導線點圖根點。 52. (4) 水準測量從一已知點起測,閉合於該已知點,若其高程差不等於零,則其差數稱為視差系統誤差垂直 角誤差高程閉合差。 9 53. (4) 水準閉合差限制值計算式為±C ,式中K 的單位為公厘公分公尺公里。 54. (3) 平均海水面為水平面垂直面水準面圓形面。 55. (1) 用木樁校正法時,水準儀若整置於兩標尺中點,則不論該儀器視準軸與水準軸是否平行,前後二標尺讀數之 差係二點正確之高程差較正確值為大較正確值為小較正確值可大可小。 56. (4) 水準測量如過河流,不能平衡前後照準距離時,可採用間接高程測量直接高程測量氣壓高程測量對 向水準測量。 57. (4) 已知A、B 兩點之高程為11.166m、11.157m。今自A 點開始實施水準測量觀測至B 點,得後視讀數和26.420m; 前視讀數和為26.431m,則閉合差為+0.001m-0.001m+0.002m-0.002m。 58. (2) 水準器之靈敏度,係由水準器一分劃所對之中心角表示,此分劃長一般為1 ㎜2 ㎜3 ㎜5 ㎜。 59. (1) 水準測量時,應儘量使前視距離與後視距離相等前視距離大於後視距離前視距離小於後視距離前視 讀數與後視讀數相等。 60. (1) 設後視A 點之標尺讀數為R ,前視B 點之標尺讀數為R ,則由A 至B 之高程差為 R -R R -R R +R R .R 。 61. (1) 已知B 點高程為13.541m,今由A 點測至B 點,得後視讀數和為13.543m,前視讀數和為15.118m,則A 點高 程為15.116m11.966m15.120m11.575m。 62. (2) 水準軸不垂直於直立軸時,其校正法為木樁校正法半半校正法直接校正法符合校正法。 63. (2) 水準儀裝置平行玻璃板,其目的為增大望遠鏡倍率精密讀定標尺讀數使水準器易於調平消除大氣折 光差。 64. (3) 渡河水準測量觀測結果如下:儀器在A 點旁,A 點標尺讀數0.482m,B 點標尺讀數1.286m;儀器在B 點旁,A 點標尺讀數0.835m,B 點標尺讀數1.433m,則A、B 兩點之高程差絕對值為0.706m0.636m0.701m0.675 m。 65. (2) 水準測量之閉合差容許值與距離平方成正比距離平方根成正比距離平方成反比距離平方根成反比。 66. (4) 工程水準儀之水準器靈敏度約為0.1"/2 ㎜~1"/2 ㎜1"/2 ㎜~5"/2 ㎜5"/2 ㎜~10"/2 ㎜20"/2 ㎜~30"/2 ㎜。 67. (3) 水準儀以補正器導引視準軸水平者,稱為精密水準儀轉鏡水準儀自動水準儀傾斜水準儀。 68. (2) 普通水準測量時,視準線不可過於接近地面,最少應在10 ㎝30 ㎝50 ㎝100 ㎝ 以上。 69. (3) 施工測量時,用以定水平面最方便又準確之儀器為平板儀直角稜鏡雷射水平儀精密水準儀。 70. (2) 我國一等水準點兩標石間之距離以1 公里2 公里3 公里4 公里 為原則。 71. (1) 已知水準儀靈敏度為20",視距為50m,當氣泡居中時讀得標尺之讀數為1.555m,若氣泡往水準尺方向移動2 格,則水準尺讀數為1.565m1.576m1.555m1.532m。 72. (4) 水準點刻號寫於東面西面南面北面。 73. (1) 檢校水準管軸時,氣泡居中旋轉180°後,發現氣泡偏離中心二格,故旋轉水準管之改正螺絲,使氣泡向中心移 動1 格2 格3 格4 格。 74. (2) 水準測量時,所生地球弧面差之數值與地球半徑成正比成反比平方成正比平方成反比。 75. (4) 下列何者不符合一等水準測量之規範?視距約40m使用銦鋼尺配平行玻璃板閉合差限制為±20 內。 76. (2) 定鏡水準儀校正項目為:a.水準管軸校正b.視準軸校正c.橫十字絲校正,則正確之校正步驟為a→b→ca→c →bb→a→cb→c→a。 77. (3) 測量寬河兩岸兩點之高程差,應實施逐差水準測量橫斷面水準測量對向水準測量任何一種水準測量 均可。 78. (1) 平均海水面乃多年潮汐觀測記錄之平均結果,此種工作稱為驗潮驗汐水文測量水深測量。 79. (1) 水準標尺前傾4°時之標尺讀數為3.821m,其相對於標尺垂直豎立時之讀數大0.009m小0.009m大0.267m 小0.267m。 80. (1) 假設三公尺之標尺較標準尺超過3 ㎜,今使用該種標尺二支測得高程差為+100.000 公尺時,其改正數應為 +0.100 公尺-0.100 公尺+0.200 公尺-0.200 公尺。 10 81. (4) 水準測量時,前後視距離相等亦不能消除之誤差為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之誤差地球弧面差大氣折 光差儀器下陷所引起之誤差。 82. (3) 凡水準尺所立之點,其目的僅為測得該點之高程者稱為轉點水準點中間點高程點。 83. (4) 在水準測量記錄表格中,轉點之點位註記為B.S.F.S.B.M.T.P.。 84. (1) 在直接水準測量中,下列那一項為天然誤差?地球弧面差水準尺為非標準水準尺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 軸記錄及計算之錯誤。 85. (3) 測量時因讀數或記簿錯誤而導致之誤差乃屬系統誤差偶然誤差人為誤差相消誤差。 86. (4) 下列何者不屬於測量之三種基本工作量距離測角度測高程量面積。 87. (1) 測量乃要量兩點之方向、高度、距離方向、大小、距離方向、高度、位置距離、位置、高度。 88. (2) 水準儀之腳螺旋的功能為使水平軸水平使水準軸水平精密照準目標消除色像差。 89. (3) 望遠鏡之物鏡的作用為使視準軸水平使橫十字絲水平使目標之成像清晰使十字絲清晰。 90. (4) 望遠鏡之目鏡的主要作用為使視準軸水平使橫十字絲水平使目標之成像清晰使十字絲清晰。 91. (1) 使用望遠鏡照準目標,若眼睛左右或上下移動時,物像與十字絲發生相對運動,此現象稱為視差較差 動差閉合差。 92. (3) 使用望遠鏡照準目標時,產生視差之原因為望遠鏡與目標之高程差相差太大望遠鏡與目標之距離太遠 物像與十字絲面未完全重合視準軸與光軸未完全重合。 93. (1) 使用望遠鏡時,欲消除視差之現象,必須重新調整目鏡與物鏡之焦點橫十字絲縱十字絲微動螺旋。 94. (2) 有關調整微傾水準儀之水準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先調整傾斜螺旋使管狀水準器水平,再調整腳螺旋 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先調整腳螺旋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再調整傾斜螺旋使管狀水準器水平先調整腳螺旋使 管狀水準器水平,再調整傾斜螺旋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先調整傾斜螺旋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再調整腳螺旋使 管狀水準器水平。 95. (4) 水準儀之水準軸必須垂直於水平軸垂直於視準軸平行於水平軸垂直於直立軸。 96. (1) 水準儀觀測時,若十字絲不清晰,應調整目鏡之焦點物鏡之焦點十字絲校正螺絲光軸。 97. (2) 以水準儀觀測標尺時,若目標成像不清晰,應調整目鏡之焦點物鏡之焦點十字絲校正螺絲光軸。 98. (2) 水準測量時,是以下列何者切於水準尺之讀數來計算高程差?十字絲之上絲十字絲之中絲十字絲之下 絲十字絲之縱絲。 99. (3) 水準儀觀測讀數之方向與水準路線之前進方向相同時,該水準尺之讀數稱為後數後視前視前數。 100. (4) 水準點為已知坐標之點已知角度之點已知距離之點已知高程之點。 101. (1) 若兩點間相距較遠或高差太大,無法於該二點間只整置水準儀一次即可直接測量其高程差,而必須設置轉點, 分別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稱為逐差水準測量面積水準測量對向水準測量橫斷面測量。 102. (2) 若普通水準測量之誤差界限為,則水準路線長度為4,000m 時閉合差之絕對值不可超過20 ㎜40 ㎜80 ㎜160 ㎜。 103. (3) 採用電子水準儀自動讀數時,需配合覘板式水準尺自讀式水準尺條碼式水準尺直讀式水準尺。 104. (3) 水準儀之視準軸誤差對水準尺讀數誤差之影響,與下列何者成正比?水準儀之視準軸高程水準尺之高程 水準儀至水準尺之視距長水準尺讀數大小。 105. (1) 有關望遠鏡之用法,下列何者正確?先調整目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再調整物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先 調整物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再調整目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先調整物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再調整目 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先調整目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再調整物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 106. (2) 有關水準儀水準器及視準軸之檢查及校正,下列何者正確?先以定樁法檢查視準軸;其次再檢查水準器, 若有誤差時採用半半改正法先檢查水準器,若有誤差時採用半半改正法;其次再以定樁法檢查視準軸先 以定樁法檢查水準器;其次再檢查視準軸,若有誤差時採用半半改正法先檢查視準軸,若有誤差時採用半 半改正法;其次再以定樁法檢查水準器。 107. (4) 水準測量之精度要求較高時,必須使用下列何者作為轉點?石頭水泥路面測針鐵墊。 108. (1) 直接水準測量時,後、前視之距離保持相等,仍無法消除下列何項誤差?水準軸誤差視準軸誤差地球 11 曲率誤差大氣折光差。 109. (3) 水準測量之誤差界限與下列何者成正比?水準路線總長水準路線總長之平方水準路線總長之平方根 水準路線總長之倒數。 110. (2) 水準儀觀測讀數之方向與水準路線之前進方向相反時,該水準尺之讀數稱為後數後視前視前數。 111. (1) 水準測量閉合差之改正數與下列何者成正比例?距離距離之平方距離之平方根距離之倒數。 112. (2) 水準儀之主要軸不包含直立軸水平軸水準軸視準軸。 113. (4) 受風力影響,若扶標尺有輕微搖動,則水準測量測讀標尺時,應讀其平均值最中間數值最大數值最 小數值。 114. (2) 自動水準儀望遠鏡之視準軸傾斜時任何傾斜量均可自動恢復水平在補償器的作用範圍內可自動恢復水平 在傾斜螺旋的作用範圍內可自動恢復水平在平行玻璃板的作用範圍內可自動恢復水平。 115. (3) 直接水準測量所測得之高程是以下列何者為基準?地平面橢球面平均海水面水平面。 116. (3) 直接水準測量時,A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259m,B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113m,已知A 點之高程為48.245m,則 B 點之高程為45.873m48.099m48.391m50.617m。 117. (2) 直接水準測量時,A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259m,B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113m,已知B 點之高程為48.245m,則 A 點之高程為45.873m48.099m48.391m50.617m。 118. (2) 水準測量時,已知後視點高程為56.119m,後視讀數為1.346m,前視讀數為1.571m,則前視點高程為53.202 m55.894m56.334m59.036m。 119. (3) 轉點之意義為轉動標尺之點轉動水準儀之點兼作前視及後視之點兼作前視及間視之點。 120. (4) 下列何者不是水準儀之檢查與校正的項目?水準器之檢查與校正十字絲橫絲之檢查與校正視準軸之檢 查與校正橫軸之檢查與校正。 121. (1) 水準儀之視準軸誤差,可採用下列何種方法消除之?儀器對前後視距離保持相等對向觀測正倒鏡觀測 取平均重複觀測取平均。 122. (2) 下列何種水準尺常配合精密水準儀應用於精密水準測量?鋁質水準尺銦鋼水準尺抽升式水準尺覘標 式水準尺。 123. (3) 下列何種水準儀是最常用,並且觀測方便迅速?轉鏡水準儀定鏡水準儀自動水準儀微傾水準儀。 124. (2) 直接水準測量時,整置水準儀的第一步驟為定心定平定方位定延長線。 125. (4) 水準測量作業時,使用尺墊之目的為保持標尺乾淨消除標尺接縫誤差保持標尺垂直,不致前後傾斜 保持標尺穩固,不致下陷。 126. (2) 水準管每一個分劃的長度通常為1 ㎜2 ㎜5 ㎜10 ㎜。 127. (3) 組成測量儀器之望遠鏡的各部分,不包含目鏡物鏡游標十字絲。 128. (1) 水準軸未垂直於直立軸時,須調整下列何者之校正螺絲?水準器直立軸十字絲視準軸。 129. (4) 以微傾水準儀後視讀數後,再瞄準前視水準尺時,發現管狀水準器之水準氣泡未居中,此時應旋轉制動螺 旋微動螺旋腳螺旋傾斜螺旋。 130. (3) 校正水準儀之水準器的目的,在使水準軸與視準軸垂直視準軸平行直立軸垂直直立軸平行。 131. (2) 校正水準儀之視準軸的目的,在使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水準軸平行水平軸垂直水平軸平行。 132. (3) 採用定樁法檢查與校正水準儀之目的在使水準軸與直立軸垂直視準軸與水平軸垂直視準軸與水準軸平 行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 133. (1) 採用半半改正法校正水準儀之目的在使水準軸與直立軸垂直視準軸與水平軸垂直視準軸與水準軸平行 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 134. (2) 選出有關水準測量正確的敘述?自動水準儀藉由平行玻璃自動水平中間點是僅作前視而無後視之點前 視後視水準尺距離相等,可消去水準管軸不垂直於直立軸之誤差水準測量之路線愈長,精度愈高。 135. (4) 水準儀之裝置中,下列何者可使儀器水平?目鏡環微動螺旋測微鼓腳螺旋。 136. (2) 台灣高程基準TWVD2001 提供之高程資料是屬於何種高程系統?力高正高常高正常高。 137. (1) 水準測量中,若已先讀後視,但在尚未讀出前視之前,儀器腳架下陷,而此時水準氣泡仍然居中,則前視 12 讀數變小,高程差變大前視讀數變大,高程差變小前視讀數變小,高程差變小前視讀數不變,高程差 不變。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4:角度測量(含光學式、電子式經緯儀) 1. (2) 設度盤最小格為20',游標共刻有40 格,則其最小讀數為20"30"40"60"。 2. (1) 如果觀測三測回,則每一測回開始時,水平角度盤應分別對0°、60°、120°0°、45°、90°0°、90°、180°0°、 120°、240°。 3. (2) 經緯儀定平用之踵定螺旋共有1 個3 個5 個7 個。 4. (4) 經緯儀望遠鏡之縱轉就是望遠鏡繞視準軸直立軸水準軸水平軸(或稱橫軸) 之迴轉。 5. (3) 一方向線之方位角與其反方位角相差45°90°180°270°。 6. (4) 在一點設站用經緯儀觀測數個方向之水平角時,最便捷之觀測方法為複測法內角法外角法方向觀測 法。 7. (3) 在導線點觀測水平角時,測讀一測線之延長線與次一測線之夾角稱為內角外角偏角方位角。 8. (4) 能直接顯示觀測之水平角、垂直角、平距、斜距等數值,且能自動記錄者為光學經緯儀複測經緯儀羅 盤經緯儀電子測距經緯儀(全測站儀)。 9. (4) 方位角300°改為方向角為W30°NN120°WS120°NN60°W。 10. (4) 利用望遠鏡正倒鏡觀測水平角度可消除儀器水準軸誤差直立軸誤差度盤刻劃不均勻誤差視準軸偏心 誤差。 11. (1) 光學垂準器(對點器)之用途是定心定平量儀器高讀定度盤。 12. (4) 精度較高之經緯儀其度盤讀數設備多採用游標光學分微尺單線放大鏡光學測微器。 13. (4) 用經緯儀正鏡觀測某點天頂距讀數為92°34'10",倒鏡讀數為267°25'40",則其垂直角為仰角2°34'10"仰角2° 34'15"俯角2°34'10"俯角2°34'15"。 14. (2) 在A 點整置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依次照準B、C、D 點,其度盤讀數分別為:0°0'10"、15°21'03"、51°17'20",則 ∠CAD 之水平角為15°20'53"35°56'17"51°17'10"66°38'23"。 15. (3) 用經緯儀觀測水平角,雖採行正倒鏡觀測讀數之中數,仍不能消除視準軸誤差水平軸誤差直立軸誤差 視準軸偏心差。 16. (1) 經緯儀懸吊垂球之線,應與直立軸視準軸水平軸水準軸 成一直線。 17. (2) 在A 點向B 點實施三角高程測量,A 點之儀器高為i,AB 之水平距離為D,B 點之覘標高為Z,觀測之垂直角 為α,則AB 兩點之高程差為 D.tanα+i+ZD.tanα+i-ZD.tanα-i-ZD.tanα-i+Z。 18. (4) 在我國計算某一測線之方位角,一般係自子午線之東西南北 端為零度起算,順時針方向量至該測 線之角度。 19. (2) 用經緯儀觀測角度,導致直立軸不正直之原因為儀器構造誤差定平不實誤差觀測誤差自動現象誤差。 20. (3) 普通經緯儀之水平度盤裝有二個游標,二游標之零線(指標線)相距為45 度90 度180 度270 度。 21. (2) 天頂水準器為測量下列何者之基準?水平角垂直角方位角視距測量。 22. (3) 經緯儀過望遠鏡十字絲中心與物鏡光學中心之連線,稱為水平軸直立軸視準軸水準軸。 23. (2) 使經緯儀中心與地面測站中心一致之動作,是為定平定心對焦定平與對焦。 24. (3) 為減少因度盤分劃刻製不勻之誤差,通常於水平角觀測時正倒鏡取平均二游標讀數取平均值在零方向 (原方向)變換度盤位置,測n 組取平均增加測回數取平均值。 25. (1) 整置經緯儀時,已大約定心定平後,再逐步修正定心後再定平定平後再定心定心即可定平即可。 26. (2) 游標60 格等於度盤59 格,游標最小讀數為20",則度盤一格應為10'20'30'40'。 27. (3) 為測算未知點高程且能自動改正地球曲率及折光差,可採用何種方法觀測垂直角?偏角法方向觀測法 13 對向觀測法反覘觀測法。 28. (3) 使用天頂距式垂直度盤經緯儀,測得正鏡讀數為92°35'40",倒鏡讀數為267°24'30",則垂直角(俯仰角)為2°35' 35"-2°30'40"-2°35'35"2°30'40"。 29. (3) 經緯儀望遠鏡正倒鏡之水平角讀數之差應為0°90°180°270°。 30. (2) 以經緯儀測得某一方向之俯角為10°,則其天頂距為80°100°110°120°。 31. (1) 設直線AB 之磁方向角讀數為N30°E,當時之磁偏角是2°W,若數年後該地區之磁偏角是1°E,則直線AB 之磁 方向角讀數為N27°EN29°EN31°EN33°E。 32. (3) 複測經緯儀又名方向經緯儀光學經緯儀雙軸經緯儀單軸經緯儀。 33. (1) 水平度盤之周邊刻有0°至360°,此圓盤稱為下盤上盤中盤內盤。 34. (1) 望遠鏡照準目標步驟目鏡調整→調焦透鏡調整→方向標定調焦透鏡調整→目鏡調整→方向標定方向標 定→調焦透鏡調整→目鏡調整目鏡調整→方向標定→調焦透鏡調整。 35. (3) 經緯儀之視準軸與水平軸不垂直時,可以二次縱轉法校正之,其改正量為誤差的1/21/31/41/5。 36. (4) 方位角260°改為方向角為N60°ES30°ES80°ES80°W。 37. (3) 方位角222°,其反方位角為132°310°42°222°。 38. (1) 以經緯儀測得某一方向之天頂距為100°,則其垂直角(俯仰角)為-10°+10°-80°+80°。 39. (1) 游標一分劃較主尺之一分劃短者,稱為順讀游標逆讀游標複游標單游標。 40. (1) 以主尺(N-1)格之長在游標上等分為N 格,稱為順讀游標逆讀游標單游標複游標。 41. (4) 經緯儀之下盤不能隨照準架旋轉者為複測經緯儀游標經緯儀羅盤經緯儀方向經緯儀。 42. (4) 自望遠鏡中觀測遠方一目標,其經過十字絲交點及物鏡主點之連線,稱為水平軸水準軸直立軸視準 軸。 43. (3) 下列角度記簿何者正確?135°5'5"135°5'05"135°05'05"135°05'5"。 44. (2) 使用經緯儀觀測時,常以望遠鏡之正鏡位置及倒鏡觀測,此種操作名為橫轉縱轉二次縱轉前視。 45. (1) 經緯儀之水準軸與直立軸是否垂直之檢校方法,稱為半半校正法一次反轉法二次反轉法木樁校正法。 46. (1) 若兩方向角為S30°40'W,S50°55'W,則其夾角為20°15'80°05'20°25'40°42'25"。 47. (2) 沿磁子午線起算之方位角稱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真方向角磁方向角。 48. (3) AB 方向的磁方位角讀數為89°,真方向角為S89°E,則磁偏角為偏東1°偏西1°偏東2°偏西2°。 49. (3) 經緯儀四軸分別為直立軸V、水平軸H、水準軸L 和視準軸Z,施行校正時,應先使H⊥VZ⊥LL⊥V Z//H。 50. (4) 觀測垂直角(俯仰角)時,儀器為象限式度盤,α1 表正鏡測得之垂直角,α2 表倒鏡測得之垂直角,若此儀器垂 直度盤有指標差,則等於 之絕對值。 51. (3) 偏角度數不大於90°100°180°360°。 52. (1) 用天頂距式度盤之經緯儀觀測一垂直角,正鏡時讀數為86°04'39",倒鏡時讀數為273°55'17",則該垂直角(俯仰 角)為3°55'19"-3°55'19"3°50'39"-3°50'39"。 53. (3) 方格北與真北之夾角稱為磁偏角偏角製圖角半徑角。 54. (3) 下列何者不是經緯儀之主要用途?測水平角及垂直角(縱角)定直線必要時可代替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 藉視距絲行視距測量。 55. (1) 觀測柱子有無傾斜可使用經緯儀平板儀視距儀光波測距儀 為之。 56. (4) 天頂距與垂直角(俯仰角)之和等於360°270°180°90°。 57. (1) 經緯儀採正倒鏡觀測,其目的在消除儀器誤差人為誤差自然誤差錯誤。 58. (2) 重要工程之控制測量不可採用經緯儀導線測量視距導線測量三角測量三邊測量。 59. (3) 下列有關測量之敘述,何者為錯誤?直角相當於100g(Grad)100m×100m 之面積為一公頃方位角ψ =30 °,則方位角ψ =150°使用五角稜鏡可定直角。 60. (1) 用以標定中心線位置最方便又準確之儀器為經緯儀測距儀水準儀直角稜鏡。 14 61. (4) 施測經緯儀導線時,若考慮其精度,則點數愈多愈好邊長愈短愈好點數愈少,邊長愈短愈好點數愈 少,邊長愈長愈好。 62. (3) 一般導線係對下列何者之改正?有錯誤時只有系統誤差時只有偶差時有系統誤差及偶差時。 63. (4) 一測線之方向角為S30°W,則相當於方位角60°70°150°210°。 64. (4) 何者不是直接量距應用之儀器竹尺鋼卷尺電子測距儀經緯儀。 65. (3) 地球橢球長軸與短軸之差約為地球半徑的1/1001/2001/3001/400。 66. (4) 設外調焦望遠鏡之焦距值為f,十字絲之上下絲間距值為p,則視距測量乘常數為f+pf.pp/ff/p。 67. (3) 經緯儀架於A,B 連線之間,照準A 標尺讀得間距為0.656m,照準B 標尺讀得間距為0.411m,若視線水平, 儀器乘常數K=100,加常數C=30 ㎝,則AB 之平距為106.7107.0107.3107.6 公尺。 68. (4) 直接高程測量所使用的儀器是測距儀經緯儀氣壓計水準儀。 69. (3) 旋轉望遠鏡之目鏡環,其作用係使十字絲平面上的物像縮小倒立清晰正立。 70. (4) 大氣折光差約為地球曲面差的1/21/31/51/7。 71. (3) 某測量望遠鏡物鏡焦距為37.5 ㎝,目鏡焦距為2.5 ㎝,則其放大倍數為5101520。 72. (2) 影響三角高程測量最大的自然誤差為溫度之變化地球曲面差溼度之變化氣壓之變化。 73. (1) 誤差的來源有儀器誤差、人為誤差、自然誤差人為誤差、自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儀器誤差、 人為誤差。 74. (4) 用經緯儀測得一方向之天頂距為101°12',則其垂直角(俯仰角)為仰角1°12'俯角1°12'仰角11°12'俯角11 °12'。 75. (1) 方位角230°改為方向角為S50°WS50°EN40°WN60°E。 76. (3) 用經緯儀正鏡觀測某點天頂距讀數為88°34'40",倒鏡讀數為271°27'40",則其垂直角為仰角1°33'30"俯角1° 33'30"仰角1°26'30"俯角1°26'30"。 77. (4) 若兩方向角為N10°W,S70°E,則其夾角為60°70°100°120°。 78. (1) 一測線之天頂距以正鏡觀測時,垂直度盤讀數為88°34'40",復以倒鏡觀測,讀數為271°27'40",則其指標差為 1'10"1'40"2'20"3'20"。 79. (3) 七邊形閉合導線,其外角和應為900°1260°1620°1800°。 80. (3) 經緯儀觀測水平角時,採取正倒鏡之平均值,可消除定心誤差度盤刻劃誤差視準軸誤差望遠鏡誤差。 81. (2) 如果觀測四測回,則每一測回開始時,水平角度盤應分別對0°、60°、120°、180°0°、45°、90°、135°0°、90 °、180°、270°0°、120°、240°、360°。 82. (1) 經緯儀之下盤可隨著上盤旋轉者為複測經緯儀游標經緯儀羅盤經緯儀精密經緯儀。 83. (2) 用經緯儀測得一方向之天頂距為50°,則其垂直角為-40°+40°-50°+50°。 84. (1) 經緯儀望遠鏡縱轉前與縱轉後之水平角讀數相差為0°90°180°270°。 85. (3) 平面三角測量其三個內角和應為120°150°180°270°。 86. (3) 經緯儀觀測垂直角時,須使望遠鏡十字絲之上橫絲下橫絲中橫絲縱絲 與目標相切合。 87. (1) 三角高程測量於已知點設站觀測未知點者,稱為直覘反覘前覘後覘。 88. (3) 應用象限式之垂直度盤測垂直角,正鏡讀數為14°31'20",倒鏡讀數為14°30'50",則其指標差絕對值為30"2 0"15"10"。 89. (2) 零度在天頂方向之全圓周式垂直度盤,正鏡時所讀之角度為垂直角天頂距360°-天頂距270°-天頂距。 90. (3) 經緯儀天頂距正鏡讀數為95°,若儀器無誤差,則天頂距倒鏡讀數應為5°255°265°275°。 91. (3) 經緯儀儀器誤差不包括下列那一項?橫軸未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偏心視準軸未平行於橫軸水準管軸 未垂直於直立軸。 92. (4) 下列何者不為經緯儀之誤差?橫軸不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不垂直於橫軸水準軸不垂直於直立軸視準 軸不垂直於直立軸。 93. (4) 欲檢查經緯儀之橫軸與視準軸是否相互垂直,可用下列何種方式?分中法定樁法半半法二次縱轉法。 15 94. (3) 在A 點整置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依次照準B、C、D 點,其度盤讀數分別為0°0'10"、15°21'03"、51°17'20",則∠ BAD 之水平角為15°20'53"35°56'17"51°17'10"66°38'23"。 95. (3) 設直線AB 之磁方向角讀數為N30°E,當時之磁偏角是2°E,若數年後該地區之磁偏角是1°E,則直線AB 之磁 方向角讀數為N27°EN29°EN31°EN33°E。 96. (3) 方位角112°,其反方位角為22°68°292°248°。 97. (1) 以二個已知點為測站,分別整置經緯儀照準未知點,以交會法求得該未知點之點位,稱為前方交會法後 方交會法側方交會法雙點定位法。 98. (3) 觀測∠CBA 時,正鏡應先照準之方向為ABC北方。 99. (3) 下列何者不為方向角之正確表示法?S50°WN30°EE20°WN60°W。 100. (2) 測得方向角為N15°W, 方向角為S15°W,則∠CAB=30°330°60°300°。 101. (3) 若方向角為S40°E,則其反方向角為S50°ES45°WN40°WN50°W。 102. (4) 若方向角S45°E,其反方位角為45°135°225°315°。 103. (2) 使用經緯儀釘定直線之中間節點時,通常採用一次縱轉法二次縱轉法二次複測法多次複測法。 104. (3) 測線與磁子午線所夾的銳角稱為真方向角磁方位角磁方向角真方位角。 105. (4) 地圖上量得方向角為S2°W,若此處製圖角為4°W,則真方向角為S6°WN2°WS6°ES2°E。 106. (1) 已知之磁方向角讀數為N30°E,當時之磁偏角是2°W,且知此處之製圖角為2°E,則自地圖上量得之坐標方位 角應為26°28°32°34°。 107. (4) 在A 點測得AB 之磁方位角等於40°30'20",在C 點測得CB 之磁方位角等於290°10'40",則∠ABC=110°19'40" 69°40'20"109°39'40"249°40'20"。 108. (3) 設順讀式游標之度盤最小分劃為10',游標最小分劃為10",則游標總格數之長度應等於度盤幾格的長度?6 1605958。 109. (2) 以方向組法觀測四測回,則第三測回之零方向倒鏡讀數之「度數」讀數應為315°270°225°180°。 110. (4) 天頂距之意義是:測站頂至觀測目標之垂直距離兩點沿天頂方向之水平距離儀器由水平方向至觀測目 標點逆時針方向之夾角儀器由天頂方向至觀測目標點順時針方向之夾角。 111. (3) 下列何者不是經緯儀本身的所能提供的功用?測水平角測垂直角測方位角定延長線。 112. (3) 在方向觀測法中,測量角度之首先步驟為對準真子午線對準磁子午線選擇零方向縱轉望遠鏡。 113. (1) 以經緯儀測定已知直線之延長線至C 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正倒鏡所測定之C 點未能重合,可取兩次測 定之中點為延長點C正倒鏡所測定之C 點必須重合,否則須重測經緯儀必須安置於B 點經緯儀必須安 置於A 點。 114. (1) 一測線之方向角乃此線與子午線所夾之銳角鈍角偏角俯角。 115. (1) 空間中兩相交直線投影於水平面上所構成之交角,稱為水平角垂直角方向角方位角。 116. (4) 自望遠鏡中觀測遠方一目標,其經過十字絲交點到該目標之視線,稱為橫軸水準軸垂直軸視準軸。 117. (4) 通常經緯儀之軸誤差有:一二三四 種。 118. (1) 經緯儀之橫軸不垂直於垂直軸時,其改正量為誤差的1/21/31/41/5。 119. (2) 經緯儀測水平角時,選擇測站周圍之任一測點作為參考方向,此參考方向稱為原方向零方向逆方向 反方向。 120. (3) 經緯儀正鏡觀測後,須將望遠鏡繞橫軸迴轉約180°,此動作稱為橫轉迴轉縱轉倒轉。 121. (2) 經緯儀實施方向組法觀測水平角,首測回自零方向起,一一觀測各方向後,望遠鏡回歸至零方向時,其讀數 之度數應為90°180°270°360°。 122. (4) 一縱角度盤是天頂距式之經緯儀,如正鏡讀得天頂距為89°10'20",設垂直度盤無誤差,則倒鏡觀天頂距讀數為 0°49'40"90°49'40"189°49'40"270°49'40"。 123. (3) 用經緯儀測得一方向之垂直角為-30°,則其天頂距為60°90°120°150°。 124. (2) 下列何者為經緯儀所具有的基本功能:a.測定水平角;b.測定垂直角;c.視距測量;d.測定真方位角;e.測定延 長線;f.測定高程值aceabeadfbcd。 16 125. (3) 度盤刻劃誤差可藉何法減小之?正倒鏡觀測半半改正法變換度盤位置重複觀測提高水準器靈敏度。 126. (3) 經緯儀測量水平角時,常取正鏡及倒鏡觀測之平均結果,意在消除直立軸誤差度盤刻劃誤差水平軸誤 差望遠鏡視差現象。 127. (1) 經緯儀視準軸偏心誤差,可藉何法消除之?正倒鏡觀測取平均值取二游標之平均值觀測時使視準軸保 持相同之垂直角觀測前嚴密校正度盤水準器,並確實定平。 128. (1) 經緯儀在烈日下曝晒,會使氣泡不易居中儀器轉動困難照準點模糊十字絲變形。 129. (4) 經緯儀有度盤偏心誤差時,採用何種方式消除?提高測角測回數降低測角測回數實施半半改正取A、 B 二游標之平均讀數。 130. (4) 現代經緯儀雖已無游標之裝置,然游標原理仍被應用著,只是利用儀器設計將二游標位置讀數之平均值直接 被觀測者讀得,其中所謂「二游標位置」在水平度盤上相差60°90°120°180°。 131. (3) 因水平度盤及其讀數裝置之對應關係可以隨時調整,因此水平度盤沒有下列那一項誤差?度盤偏心誤差 度盤分劃誤差指標差視準軸偏心誤差。 132. (4) 作視準軸校正時,如正鏡後視A,縱轉望遠鏡前視得B;倒鏡重新後視A,再縱轉望遠鏡前視得C。如BC 為 1.6 ㎝,則校正視準軸應對B、C 中點與B 相距0.4 ㎝之點與C 相距0.2 ㎝之點與C 相距0.4 ㎝之點。 133. (1) 用以標定水溝中心線位置最方便又準確之儀器為經緯儀直角稜鏡雷射水平儀水準儀。 134. (2) 下表為測站B 對測點A、C 做水平角之記錄,則∠ABC 為125°10'10"125°10'15"125°10'20"125°10'25"。 135. (2) 應用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若作多測回觀測時,每測回均須變換度盤,其目的在於消除何種誤差?橫軸 誤差度盤分劃誤差視準軸誤差直立軸誤差。 136. (2) 下列何種經緯儀儀器誤差,不能藉正倒鏡觀測取消?十字絲偏斜誤差直立軸誤差視準軸偏心指標差。 137. (4) 經緯儀採方向組法觀測水平角時,每測回變動度盤起始值之主要目的在消除視準軸誤差水準軸誤差橫 軸誤差度盤分劃誤差。 138. (3) 經緯儀各軸定義如下:垂直軸為VV,橫軸為HH,視準軸為ZZ,水準軸為LL,則下列何者為錯?ZZ⊥HH LL⊥VVZZ⊥LLHH⊥VV。 139. (3) 使用經緯儀時,先使十字絲能看清楚,再使觀測目標能看清楚之操作程序稱為對焦照準取消視差定 焦。 140. (4) 下列關於經緯儀各主軸相互應有之幾何關係,何者錯誤?水準軸須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須垂直於橫軸 橫軸須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須垂直於直立軸。 141. (3) 經緯儀垂直度盤之最小分劃為10',其測微器上分為10 大格,每大格再細分3 小格,試問此經緯儀垂直角最小 讀數為6 秒10 秒20 秒30 秒。 142. (1) 電子經緯儀可以自動讀出與顯示下列何項量測資料?角度距離坐標高程。 143. (3) 經緯儀之儀器誤差中,下列何者不會影響所測得之水平角度?視準軸不垂直橫軸直立軸誤差縱角指標 差視準軸偏心誤差。 144. (3) 經緯儀觀測之結果如下,則水平角∠EDF 之角度為61°32'15.5"61°32'20"61°32'17.5"61°32'10"。 145. (2) 經緯儀觀測之結果如下,則水平角∠ABC 之角度為61°31'20"61°32'20"61°31'30"61°32'30"。 17 146. (4) 下列為幾個經緯儀的校正項目:A.視準軸校正;B.水準軸校正;C.橫軸校正,其正確的校正順序為何?BCA CBAABCBAC。 147. (3) 使用經緯儀測量水平角時,若正鏡時其方向之讀數為68°21'30",則下列何者可能為其倒鏡讀數68°21'29"15 8°21'28"248°21'35"338°21'36"。 148. (2) 經緯儀天頂距倒鏡讀數240°,則其垂直角為俯角60°俯角30°仰角60°仰角30°。 149. (2) 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之結果如下表,則水平角∠APB 為70°53'20"70°53'16"70°52'14"70°52'12"。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5:基本繪圖 1. (1) 控制點展繪完畢後,再以點與點間之距離檢核有無錯誤,該項檢核容許之誤差,在圖面上不得超過0.2 公厘 0.4 公厘0.6 公厘0.8 公厘。 2. (1) 在圖紙上展繪已知控制點,一般標下列何種數值?縱橫坐標經緯度夾角與邊長方位角與邊長。 3. (1) 繪製土地經界線使用黑色藍色棕色紅色。 4. (2) 將100 張30 ㎝×40 ㎝圖幅之原圖,併接描繪成60 ㎝×80 ㎝圖幅之透明膠片圖,最少共有幾張?15 張25 張 30 張40 張。 5. (3) 傾斜字體一般適用於圖名地名註記河流註記村莊註記。 6. (2) 地圖上註記"文"記號處表示法院學校銀行工廠。 7. (4) 等大圖面所涵蓋之土地面積,在1/1000 圖為1/500 圖之1 倍2 倍3 倍4 倍。 8. (3) 地圖上"字列註記"之字列中心線與圖廓線傾斜者,稱為垂直字列平行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9. (4) 地形圖測量須測定角度方向及高度角度和距離高程、方向和距離。 10. (3) 地圖上註記湖泊及河流,應用何種中文字體﹖宋體字仿宋體字傾斜字聳肩字。 11. (4) 在同一張地形圖中,有四種三種二種一種 等高距。 12. (3) 等高線閉合成一小圈時,表示何種地形?山坡陡坡窪地或山峰懸崖。 13. (1) 兩河流匯合處上游之等高線常成何種形狀?M 形S 形V 形Z 形。 14. (1)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郵局醫院電力桿電信桿。 15. (4)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公園學校寺廟停車場。 16. (2) 地形圖測量之程序為何?圖根測量,三角測量,細部測量,清繪三角測量,圖根測量,細部測量,清繪 細部測量,三角測量,圖根測量,清繪細部測量,圖根測量,三角測量,清繪。 17. (3) 為便於計算高程及判讀地形高低起伏,為何種等高線?首曲線助曲線計曲線間曲線。 18. (2) 圖上註記之字列,其中心線與圖廓下邊垂直者,稱為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19. (4) 如所繪地形圖須用多色表示者,等高線一般用何種顏色?藍色黑色綠色棕色。 20. (2) 地圖上之符號表示池塘房屋岩石階梯。 21. (2) 多色式地形圖上,套繪河流、湖泊等地物時,一般使用紅色藍色黑色黃色。 22. (2) 地圖上之等高線有粗實線、細實線、長虛線、短虛線之分,細實線為計曲線首曲線間曲線助曲線。 18 23. (3)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道路水溝小橋房屋。 24. (1) 製圖時三角點之記號為 ☆。 25. (2) 橫麥卡托投影屬於何種類型投影?等積投影正形投影正方向投影透視投影。 26. (2) 下列何者不是色彩的三屬性?色相對比亮度飽和度。 27. (3) 螢幕繪圖所使用的色光三原色為紅、黃、綠紅、藍、紫紅、綠、藍青、洋紅、黃。 28. (4) 印刷地圖所使用的色料三原色為橙、黃、青橙、綠、紫黃、綠、紅青、洋紅、黃。 29. (3) 用色光三原色双双混合,可得到下列那三種間色光?黃、紫、橙橙、青、黃黃、青、洋紅青、黃、紫。 30. (1) 用色料三原色雙雙混合,可得到下列那三種色料三間色?紫、橙、綠橙、藍、綠紅、綠、藍紫、綠、 藍。 31. (2) 下列有關等高線特性之敘述,何者為錯誤?等傾斜面的等高線相互平行等高線間隔與地面坡度成正比等 傾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相等等高線間隔愈密,地面坡度愈大。 32. (1) 下列何種等高線為等高線地形圖主體,用以表示地貌狀態的基本曲線?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助曲線。 33. (1) 一般1/1000 地形圖上首曲線的等高距為1m5m10m20m。 34. (1) 一般1/1000 地形圖上計曲線的等高距為5m10m25m50m。 35. (3) 利用光線暗影之深淡色調表示地貌之起伏狀態,此種地形圖地貌表示法稱為立體模型法暈潝法暈渲法 浮雕法。 36. (2) 下列何種字體適用於地名註記?隸字等線字傾斜字聳肩字。 37. (4) 下列何種字體適用於山脈註記?宋體字等線字傾斜字聳肩字。 38. (2) 依內政部公布之基本地形圖資料庫圖式規格表,圖式線號規格中1 號線之規格為0.05 ㎜0.1 ㎜0.15 ㎜0. 2 ㎜。 39. (4) 隸字常用於表示地形圖的地名註記湖泊註記山名註記地圖圖名。 40. (3) 彩色地圖上的行政界線,一般使用何種顏色?紅色黃色黑色藍色。 41. (3) 下列何者不是地名註記的要素?字體字色字寬字大。 42. (3) 屈曲字列常用於表示何種地物之註記?居住地湖泊河流山岳。 43. (3) 大字隔間距為字大之若干倍時,常用來表示何種地物之註記?居住地地標道路建物。 44. (2)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土堆墳墓旱田果園。 45. (3)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水田沼澤旱田砂地。 46. (3) 研究地圖的表現形式稱為地圖製印地圖編製地圖整飾地圖投影。 47. (2) 在地形圖上常以不同的色別表示不同類別的對象,下列那一種情況不正確?綠色表示植被紫色表示建物 棕色表示地貌藍色表示水系。 48. (4) 一張十萬分之一地形圖的涵蓋範圍為經差1 度,緯差30 分經差30 分,緯差1 度經差1 度,緯差1 度 經差30 分,緯差30 分。 49. (3) 一張二萬分五千之一地形圖的涵蓋範圍為經差7.5 分,緯差15 分經差15 分,緯差7.5 分經差7.5 分,緯 差7.5 分經差15 分,緯差15 分。 50. (2) 地圖語言是一套約定成俗的地圖內容描述工具,用來將地圖包含的資訊傳遞給用圖者,下列何者不是地圖語言 的一種?地圖符號地圖尺度地圖色彩地圖註記。 51. (4) 地圖符號不包括下列何種形狀?點狀線狀面狀體狀。 52. (1) 地圖符號系統可用六個圖形變量加以定義,下列何者不是圖形變量?數量形狀尺寸方向。 53. (2) 由大比例尺地圖編製一系列的中小比例尺地圖之作業程序,稱為地圖投影地圖縮編地圖整飾地圖製 印。 54. (2) 將線型特徵物減少坐標量,但保留特徵點及形狀之縮編程序稱為平滑化簡單化篩選併消。 55. (3) 組合許多位置接近的點、線或面特徵物,使其成為單一特徵物的縮編程序稱為併消增顯合併移位。 56. (3) 當製圖比例尺小於多少時,地圖製作不需考慮地球為一旋轉橢球體,而直接使用球體表示地球形狀即可?1/ 19 1000001/10000001/100000001/100000000。 57. (4) 下列是有關數值地圖資料檔的敘述,何者為錯誤?數值地圖資料可分成向量式與網格式兩大類向量式圖形 資料檔是以一連串的x,y 或x,y,z 坐標所組成網格式圖形資料檔是在事先設定好的網格陣列上,將地形物通過 各網格之情形加以記錄而成所有測量儀器產生的原始資料皆為向量式資料。 58. (4) 下列何者不是向量圖資料檔的格式?DWGSHPDGNPCX。 59. (3) 下列何者不是影像圖資料檔的格式?BMPTIFFDXFGIF。 60. (4) 下列何者不是地圖編修作業的工作?加註圖式符號及地理名稱地圖接邊處理設定地圖的色彩地圖坐 標系統轉換。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6:埋石設標 1. (1) 測量作業中需要造標者為下列何種測量?三角測量地形測量等高線測量水準測量。 2. (2) 埋設標石與原測定設樁位置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如有誤差不得逾多少㎜?10 ㎜5 ㎜8 ㎜15 ㎜。 3. (1) 樁位測量時因地形地物阻礙,不能實地埋設者,是屬於何種樁位?虛樁界樁中心樁副樁。 4. (1) 某三角點埋設標石之對心誤差為10 ㎝,該三角點至另一三角點之邊長為3,400m,其產生之方向誤差最大為多 少角度?6"10"15"20"。 5. (3) 埋設標石以何者為宜?與地面平沒入地面10 ㎝高出地面10 ㎝可任意埋設為原則。 6. (4) 於建築物屋頂平台設置三角點,其埋設標誌之材料以何者為宜?石樁塑膠樁水泥樁金屬標。 7. (2) 三角點標石之頂端刻有下列何種記號?一十 ▲。 8. (3) 三角測量選點時,單一三角形之形狀,以何者為最佳?鈍三角形銳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9. (2) 三角點標石十字刻劃的北方,應如何辨識?等級及點別刻字方向點號刻字方向測設機關刻字方向測設 日期刻字方向。 10. (4) 三角測量時,若必要架設高覘標,應考慮觀測之視線高出中間障礙物多少公尺以上?2 公尺3 公尺4 公尺 5 公尺。 11. (4) 控制點經選定後,應釘設標誌,並繪製主題圖綜橫斷面圖地勢圖位置略圖。 12. (4) 若以衛星控制點作為基本控制點,點位採用不銹鋼材質時,其十字刻劃、刻字、埋設區分、規則及埋設方式等 應依規定設置。下列有關規定,何者正確?東:測設機關、中:點號、西:等級及點別西:測設機關、中: 點號、東:等級及點別南:測設機關、中:點號、北:等級及點別北:測設機關、中:點號、南:等級及 點別。 13. (4) 基本控制點之位置經選定後,應埋設界標都市計畫樁標竿標石。 14. (3) (本題刪題1000817)建造覘標係供三角測量觀測之用,於造標時,其覘標之心柱標旗基柱覆板 ,不得 阻礙觀測方向。 15. (3) 在永久測量標上堆積雜物,致妨礙永久測量標效用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首先應令行為人責令罰鍰 處罰行為人限期恢復原狀訴請司法機關處理。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7:儀器之一般保養與維護 1. (1) 測量儀器在搬運途中,首應注意何種動作?防震防潮防銹防曬。 2. (1) 測量儀器儲存,首應考量何種動作?防潮防風防震防曬。 3. (4) 經緯儀外部應經常擦拭定期擦拭每日擦拭視其必要性再擦拭。 4. (3) 經緯儀使用完畢,在裝箱之前,先將微動螺旋轉至壓縮彈簧至底放鬆彈簧至完全伸展居中隨意。 20 5. (4) 物鏡表面佈滿塵土,令:甲=「將鏡頭紙撕成兩半,並將起毛邊對齊捲起成管狀,用起毛端沾蒸餾水輕拭」; 乙=「用軟毛刷子輕刷」;丙=「用軟橡膠氣球吹子吹」。則清理的順序為乙甲丙甲乙丙乙丙乙甲。 6. (2) 儀器淋雨受潮,令:甲=「用60 瓦燈泡烘烤」;乙=「用乾的軟布擦拭鏡片以外的部份,抹去水分」;丙=「用 電扇吹」,則處理的順序為甲乙丙乙丙甲甲丙乙丙甲乙。 7. (4) 下列何者不是存放儀器的需求?避免溫差變化太大防曬防潮且避免淹水儀器櫃應密不通風。 8. (2) 以鋼卷尺量距沾到污水,令:甲=「用軟布沾稀的潤滑油擦拭,再用乾淨布擦掉油漬」;乙=「靜置約30 分鐘」; 丙=「用軟布抹掉卷尺上之水分」。則處理的順序為乙甲丙乙甲甲乙乙丙甲。 9. (4) 欲帶儀器到遠方執行長期測量工作,對於儀器之檢校,令:甲=「出發前一天檢校」;乙=「出發一週以前檢校」; 丙=「抵達工作地點後立即檢查」。上列何者動作為正確順序?甲乙丙乙與丙。 10. (2) 儀器箱除了堅固、外觀鮮明之外,還需要滿足一些要求,其中何種功能最不易滿足?吸收震動完全防潮 不怕小雨外殼鎖扣附設保險裝置。 11. (4) 令:甲=「加油潤滑腳螺旋螺絲」;乙=「加油潤滑直立軸軸承」;丙=「儀器外部(鏡片除外)之保養」。屬於測 量人員維護者為甲乙丙甲乙乙丙甲丙。 12. (1) 目前的儀器箱多用塑膠製作外殼,外殼以鉸鏈連接,內襯為一體成型之泡棉。下列各項何者錯誤?儀器箱可 充當板凳打開儀器箱取出儀器之後,立即蓋妥儀器箱,可避免鉸鏈處塑膠斷裂塑膠曬太陽易碎,所以儀器 箱儘量不要曬太陽在路邊測量時,如果欠缺警示裝置,可用儀器箱代替。 13. (2) 經緯儀使用完畢,在裝箱之前,先將腳螺旋轉至何種位置?完全升高居中完全降低隨意。 14. (3) 目前的儀器箱多用塑膠製作外殼,內襯為一體成型之泡棉,假設儀器箱已打開,令:甲=「鎖住制動螺旋」; 乙=「使照準架與基座之記號對齊,將經緯儀放入儀器箱中」;丙=「放鬆制動螺旋」;丁=「蓋妥箱子」。將 經緯儀裝箱之正確順序為甲乙丙丁乙丁甲丙乙甲丁甲乙丁。 15. (1) 攜帶標桿行進時,應該使尖端保持何種動作?朝後且朝下朝後朝前朝前且朝上。 16. (4) 攜帶水準尺行進或測量扶尺時,應該保護尺面,且須注意何種動作?不可觸摸刻劃不可觸摸註記之數字 隨意不可觸摸刻劃及註記之數字。 17. (4) 下列何者不合理?依照使用手冊之指示校正儀器儀器誤差較小,且能以適當方法予以消除時,可以不要校 正以經緯儀為例,儀器校正項目較多,如果校正量較大時,通常需重複循環校正不論儀器誤差種類及大小, 一律須送儀器廠校正。 18. (3) 保養儀器之原則為送交儀器廠商保養使用人自行保養使用人施行初級保養,視需要送交儀器廠商施行高 級保養不必保養。 19. (1) 各類測量儀器使用前,甲=「熟讀說明書」,乙=「瞭解組件構造與功能」,丙=「精研操作步驟與要領」,上 列何種為必須動作?甲乙丙甲乙乙丙甲丙。 20. (3) 水準尺用畢收藏應保持何種動作?堆疊平置交叉斜置直豎橫枕。 21. (2) 攜帶水準尺行進,在叉路口轉彎時,為避免撞及他人,宜將水準尺保持尺身朝前(縱向)扛在肩上垂直持尺 尺身橫向扛在肩上隨意持尺。 22. (4) 在工廠、工地、道路測量時,下列何種動作為宜?戴安全帽穿膠鞋穿安全背心視狀況選擇穿或戴安全 帽、膠鞋、安全背心。 23. (3) 在煉鋼廠高溫鍋爐附近測量,宜使用下列何種儀器?電子水準儀及電子經緯儀電子水準儀及光學經緯儀 光學水準儀及光學經緯儀光學水準儀及電子經緯儀。 24. (3) 測量儀器自箱中取出後,應立即將儀器箱蓋妥,其目的為可臨時作為人員的坐椅可作為墊高,便於觀測 避免灰塵、雨水及枯葉等雜物飛入沒有作用。 25. (3) 測量員可透過望遠鏡之目鏡環調整望遠鏡的測微鼓度盤刻劃十字絲準星 ,使其可以正確對準被測量 之目標。 26. (1) 一般地形測量用之水準儀,多為具有自動補償器的自動水準儀,就其精度言,係依據何者來區分?望遠鏡的 放大倍率望遠鏡的目鏡大小望遠鏡的長短望遠鏡的十字絲。 27. (3) 水準測量時,標尺墊之作用為使標尺升高以便觀測避免標尺之磨損或沾汙避免標尺下陷使標尺水平。 28. (1) 影響電子測距之氣象因素最大者為溫度氣壓濕度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21 29. (4) 下列何者不屬於電子測距儀施測時的改正頻率偏差改正氣象改正加常數改正多路徑誤差改正。 30. (3) 木樁校正法係用以校正電子測距儀經緯儀水準儀平板儀。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8:測量基本準則 1. (4) 辦理測繪業務可設置之控制點,稱為標桿標尺覘板測量標。 2. (3) 下列何者屬於高程測量基準?比例尺坐標平均海水面圖根點。 3. (2) 下列何種測量不屬於應用測量?地籍測量基本測量工程測量都市計畫測量。 4. (1) 三角測量及精密導線測量所區分之等級,其主要依據為何?精度用途測殘方法重要性。 5. (1) 橫麥卡托投影屬於何種類型投影?正形投影等積投影正方向投影透視投影。 6. (3) 台灣之高程基準係依據基隆港的潮位站何種水準面為起算標準?最低潮位線低潮位線平均海水面最 高潮位線。 7. (2) 台灣本島現行2 度分帶橫麥卡托投影坐標系統,其中央經線之經度為何?120°E121°E122°E123°E。 8. (2) 新國家坐標系統(TWD97 坐標系統)所採用的地球原子為何?GRS67GRS80GRS84GRS97。 9. (3) 橫麥卡托投影之圓柱軸與地軸應互相一致斜交正交無關。 10. (3) 電子測距之標準誤差,常以(a+b‧ppm)形式表示之,而ppm 係表示所量距離之多少?一萬分之一十萬分之 一一百萬分之一一千萬分之一。 11. (1) 測角與量距之精度要相互配合,如量距之精度為1/10000,則測角之精度應為20"30"40"50"。 12. (3) 地圖投影所稱之子午線收歛角,亦稱為方向角磁偏角製圖角垂直角。 13. (4) 依大地測量之觀點,地表兩點間之最短距離為何?直線圓弧直截線大地線。 14. (2) 台灣地區2 度分帶橫麥卡托投影坐標系統,其中央經線之尺度比率為多少?0.99900.99991.00001.0005。 15. (4) 利用GPS 衛星定位測量所測得的高程屬何種高程?正高力高正常高橢球高。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9:職業倫理與工作安全 1. (2) 勞工保險領取保險給付之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幾年內不行使而消滅?1 年2 年3 年5 年。 2. (2) 目前我國勞工保險之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為被保險人當月之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幾?67810。 3. (3) 雇主給付勞工工資應以基本工資為給付金額雙方議定金額給付,且可低於基本工資雙方議定金額給付, 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經勞工同意之任何金額給付。 4. (4) 雇主因歇業、清算或宣告破產,積欠工資未滿三個月四個月五個月六個月 部分有最優先受清償之權。 5. (1) 雇主延長勞工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應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至少加給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二分之一 一倍 之加班工資。 6. (3) (本題刪題)雇主發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加班費)可依底薪計算經由勞工同意可依底薪計算應以 全薪計算由勞資雙方自由議定計算項目。 7. (3) 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六小時七小時八小時九小時。 8. (2) 因季節性等關係延長勞工工作時間,男工一日不得超過二小時三小時四小時六小時。 9. (1) 女工延長工作時間一月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三十二小時四十六小時六十六小時。 10. (1) 勞工每七日至少應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休假放假特別休假。 11. (1) 勞工工作一年以上,依法應享有依年資工資工作時間工作績效 計算之特別休假。 12. (1) 雇主徵得勞工同意於休假日工作,至少應加一倍加二倍加三倍加四倍 發給工資。 13. (2) 依勞工請假規則,婚假為六天八天十天十二天。 22 14. (3) 下列何種假別,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雇主無需給付工資婚假喪假事假公假。 15. (2) 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勞工普通傷害病假全年超過十五日三十日三個月六個月 部份,雇主得給 付折半工資。 16. (3) 服從公司職場安全所制定之規範,以維護工作安全,避免意外事件之發生,為下列何者敬業協同守紀 服務。 17. (2) 勞動節是四月一日五月一日六月一日七月一日。 18. (3) 依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定之調整事項,勞資爭議處理程序為調解、和解和解、仲裁調解、仲裁斡旋、和 解。 19. (1) 調整事項之勞資爭議,經調解不成立者,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認為有影響公眾生活及利益情節重大或應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請求,得依職權交付仲裁和解司法機關警察機關 並通知雙方當事人。 20. (1) 勞資爭議之調解委員會置委員三至五人九至十三人三至十三人九至十九人。 21. (3) 勞資爭議之雙方當事人對於仲裁委員會之仲裁可以上訴可以抗告不得不服可以訴願。 22. (2) 定期之團體協約不得超過二年三年四年五年。 23. (1) 團體協約期間,屆滿未訂新約,則原約繼續有效無效經三個月後無效經一年後無效。 24. (2) 不定期之團體協約,於訂立半年後一年後二年後三年後 ,當事人之一方得於通知對方後,隨時終止。 25. (4) 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父母死亡之喪假為三日四日六日八日。 26.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所謂「童工」係指?15 歲以下15 歲以上,未滿十六歲者15 歲以上,未滿十八 歲者18 歲以下者。 27. (1)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童工不得於什麼時間內工作?午後八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二時 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八時。 28.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不得於什麼時間內工作?午後八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二時 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八時。 29.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分娩前後給予幾星期產假?六個星期七個星期八個星期十個星期。 30.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懷孕三個月以上流產者,應給幾星期產假?二個星期三個星期四個星期五個 星期。 31.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之子女未滿一歲須親自哺乳者,雇主每日應給予幾次哺乳時間?一次二次三次 四次。 32.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於同一事業單位連續工作幾年者,得自請退休?15 年20 年25 年30 年。 33.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年滿幾歲,雇主得強制其退休?55 歲60 歲65 歲70 歲。 34. (2) 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年滿五十五歲,其在同一事業單位連續工作滿幾年,得自請退休10 年15 年20 年 25 年。 35.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退休金給與標準,最多總數以幾個基數為限?35 個基數40 個基數45 個基數5 0 個基數。 36. (4)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請領退休金之權利,自退休之次月起,幾年內不行使而消滅?2 年3 年4 年5 年。 37. (4)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雇主應依法按事業單位每月薪資總額多少比率,提撥退休準備金?5%2%~5%2%~ 10%2%~15%。 38.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退休金給與標準之一個基數係指一個月工資一個月平均工資半個月工資六個 月平均工資。 39.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因職業災害,雇主應負之工資終結補償責任為何?35 個月平均工資40 個月平均工 資45 個月平均工資50 個月平均工資。 40.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因職業災害死亡,雇主除給與死亡補償外,尚應給與其遺屬多少喪葬費?2 個月平 均工資4 個月平均工資5 個月平均工資10 個月平均工資。 41.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由勞資雙方共同組成,勞工代表人數不得少於1/31/22/ 23 33/4。 42. (1) 勞工保險之普通事故保險之保險費,產業工人應負擔20%30%40%50%。 43. (4) 勞工保險之普通事故保險之保險費,職業工會勞工應負擔20%40%50%60%。 44. (4) 勞工保險之老年給付最高以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為限?30 個月35 個月40 個月45 個月。 45. (2)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之父母或配偶死亡,應給與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喪葬津貼?4 個月3 個月2 個月 1 個月。 46. (2)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之滿十二歲子女死亡,應給與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喪葬津貼?3 個月2 個半月2 個 月1 個半月。 47. (1)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死亡,其保險年資未滿一年者,應發給其遺屬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遺屬津貼?10 個月 20 個月30 個月40 個月。 48. (2) 勞工逾六十繼續工作且參加勞工保險者,其逾六十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幾年計算?3 年5 年10 年 不計保險年資。 49. (4) 不慎或不當使用造成測量儀器設備損壞,應該如何處理?為避免被譴責不告知他人在設備上標示故障,但 不告知他人誣指他人所為主動告知並通知修護,以免他人使用造成傷害。 50. (3) 如欲順利完成整體性之工程,則各相關工類作業人員必須各自為政逃避偷懶分工合作能者多勞。 51. (1) 採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企業應建立何種溝通的管道?雙向溝通單向溝通通信溝通對外溝通。 52. (4) 工業安全衛生上使用之顏色與意義,下列何者正確?紅色:注意黑色及白色:禁止使用綠色:輻射危險 黃色:當心。 53. (1) 工業安全顏色中,表示消防設備與器具的顏色為紅色綠色藍色橙色。 54. (3) 中央主管勞工安全衛生業務的機關為內政部經濟部勞委會經建會。 55. (3) 以下何項理由勞工須經預告終止契約?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對於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 為者契約所訂之工作,對於勞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經通知雇主改善而無效果者不定期契約,勞工終止契約 時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或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不供給充分之工作者。 56. (3) 安全衛生標示中,用於提醒避免相對於人員行為而發生之危害(如當心地面)的標示圖形為圓形尖端向上之 正三角形尖端向下之正三角形正方形或長方形。 57. (1) 目前臺灣地區的單相三線式接戶線電源,其電壓為110V 及220V220V 及330V3300V33000V。 58. (3) 依「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定,勞工不依雇主之要求配戴安全帽被查獲,可處罰勞工個人罰鍰最高為新台幣30 元300 元3,000 元30,000 元。 59. (4) 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以下條件何者不符請領老年給付之資格?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一年,年滿六十歲退職者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十五年,年滿五十五歲退職者 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二十五年退職者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十年,未滿五十歲退職者。 60. (1) 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或職業病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 療中者,應自不能工作之第幾日起,發給職業傷害補償費或職業病補償費?第4 日第5 日第7 日第10 日。 61. (4) 你目前正在進行定樁工作,樁位幾已測設好,但是還要一個小時才可完成最後一個樁。下班時間已到,而公司 亦曾通知避免逾時工作。公司辦公室人員已下班,而你的測量隊要兩星期以後才能再回此工作區域。請問你該 如何做? 與辦公室聯絡,尋求指示 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準時下班 確定公司能付加班費再進行工作 直接進行最後樁位之測設。 62. (1) 當作業區域附近並無診所、醫院、醫生等,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急送受傷之員工時,做為負責人,下列何者為最 基本之急救必備? 24 必須有一位具有急救訓練合格執照人員在工作區域 必須有一位急診醫療專家在工作區域 必須有一位執業護士在工作區域 必須有一組醫務輔助人員在工作區域。 63. (4) 雇主使勞工從事缺氧危險作業時,應置備測定空氣中氧氣濃度之必要測定儀器,並採取隨時可確認空氣中氧氣 濃度、硫化氫等其他有害氣體濃度之措施。下列何者不是「缺氧症預防規則」所規範之缺氧危險場所? 長期間未使用之水井、坑井、豎坑、隧道、沈箱或類似場所等之內部 供裝設電纜、瓦斯管或其他地下敷設物使用之暗渠、人孔或坑井之內部 穀物或飼料之儲存、果蔬之燜熟、種子之發芽或蕈類之栽培等使用之倉庫、地窖、船艙或坑井之內部 長期間未使用且有崩塌危險之山間產業道路。 64. (1) 「缺氧症預防規則」所規範之缺氧,乃指空氣中氧氣濃度未滿 百分之十八之狀態 百分之三十之狀態 百分之八之狀態 百分之二十八之狀態。
1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1:基本學能
1. (1) 我國現時土地測量所採用之長度單位為公尺市尺英尺台尺。
2. (2) 市場上房屋建築面積一般以坪為單位,一坪等於3.344 ㎡3.305 ㎡36 平方呎18 平方台尺。
3. (4) 目前台灣地區使用TM 二度分帶坐標系統,下列何者不符合此坐標系統之定義?原點為中央經線與赤道交點
中央經線尺度比率為0.9999東經121°為中央經線原點之X 坐標為500,000 公尺。
4. (1) 長125m 寬35m 之長方形土地一塊,面積為若干公頃?0.43754.37543.7544。
5. (3) 土地面積換算,下列何者錯誤?一公頃等於10,000 平方公尺一公畝等於100 平方公尺一公頃約等於2,93
4 坪一甲約等於0.9699 公頃。
6. (2) 多色地圖中,水稻田使用之顏色一般為藍色綠色紅色黑色。
7. (4) 地球參考橢球體之長軸半徑為a,短軸半徑為b,則扁率為 。
8. (4) 下列何者非為圖廓外之資料?指北針圖名比例尺測量者姓名。
9. (3) 測繪1/500 地形圖,兩點間距離實地為70 公尺,在圖上長度應為7 公分10 公分14 公分20 公分。
10. (2) 1/2000 地圖上10 ㎝之實地長為2m200m20m2,000m。
11. (4) 大比例尺之細部測量常用之方法為交會法縱橫線法半導線法光線法。
12. (3) 測繪1/500 地圖,測得至某地物點之距離為40 公尺,縮繪在圖上的距離為2 ㎝4 ㎝8 ㎝20 ㎝。
13. (3) 1/2500 圖上距離16.4 ㎜,地上距離多少?25m16m41m40m。
14. (3) 若比例尺縮小1/3,則面積之縮小率為1/31/61/91/12。
15. (1) 1/500 地圖圖幅大小為30 ㎝×40 ㎝,其所涵蓋之面積為3 公頃4 公頃12 公頃5 公頃。
16. (4) 測量工作主要測量地球表面之地理、地系地系、地表地形、地面地物、地貌。
17. (1) 測量的三項基本要素為距離、方向、高程大小、方向、作用點角度、大小、距離方向、作用點、高程。
18. (1) 面積範圍在多少平方公里以下之測量作業,可視為平面測量?200300400500 平方公里以下。
19. (2) 測量作業程序為作業計畫→繪圖→測量→計算作業計畫→測量→計算→製圖作業計畫→計算→測量→
製圖作業計畫→製圖→計算→測量。
20. (3) 若水平角觀測得角度值為零度八分五秒,則手簿應記成為0°8'5"0°08'5"0°08'05"00°08'05"。
21. (1) 在半徑多少公里的圓面積內進行測量工作時,可以不必考慮地球曲率的誤差?10 公里20 公里30 公里4
0 公里。
22. (1) 人造衛星之發射及軌道計算、海洋資源之開發及地球科學之研究與應用、天然資源之探勘及開採、大地水準面
之計算等,均須下列何項資料?重力資料正高資料磁力資料潮汐資料。
23. (3) 玉山主峰三角點,內政部採水準測量施測結果公佈高程為3,951.798 公尺,此為力高正常高正高橢球高。
24. (4) 我國現行國家坐標系統採用的是下列何種?TWD67WGS84WGS97TWD97。
25. (2) 我國國家坐標系統,其地球原子的長半徑為若干?6,378,130m6,378,137m6,378,157m6,378,160m。
26. (2) 台灣地區目前所採用的地圖投影為下列何種方法?橫麥卡托1 度分帶投影橫麥卡托2 度分帶投影橫麥卡
托3 度分帶投影橫麥卡托6 度分帶投影。
27. (3) 台灣地區目前所採用的橫麥卡托地圖投影,中央經線位於何處?東經119 度東經120 度東經121 度東
經123 度。
28. (1) 澎湖、金門地區目前所採用的橫麥卡托地圖投影,中央經線位於何處?東經119 度東經120 度東經121
度東經123 度。
29. (2) 台灣地區橫麥卡托TM2 度分帶地圖投影,橫坐標西移量為多少?200,000 公尺250,000 公尺350,000 公尺
500,000 公尺。
30. (3) 世界橫麥卡托投影(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簡稱UTM),在國內亦稱為二度TM 坐標三度TM 坐標
六度TM 坐標八度TM 坐標。
31. (2) 台灣地區現行高程系統採用的基準是下列何項?TWVD2000TWVD2001TWVD2002TWVD2003。
2
32. (4) 台灣地區目前高程基準採用下列何處驗潮站之潮汐平均值化算?花蓮港驗潮站高雄港驗潮站台中港驗
潮站基隆港驗潮站。
33. (3) 台灣地區水準點高程,採用下列何種系統?力高系統正常高系統正高系統地形高系統。
34. (1) 台灣地區之水準原點設立於何處?基隆市海門公園台中市公園南投虎子山高雄市西子灣。
35. (4) 潮汐之形成主要是由於月球、太陽等天體對地球各處引力不同所引起之週期性海水面升降現象,其週期約為
5 年10 年15 年20 年。
36. (3) 一個半徑角約為多少?28.6475 度31.8609 度57.2957 度63.6619 度。
37. (3) 已知實地距離為8 公里,在5 萬分一之地圖上距離為多少?8 ㎝10 ㎝16 ㎝40 ㎝。
38. (3) 已知甲地到乙地的圖上距離為10 公分,而兩地的實地距離為1 公里,則該圖之比例尺為何?1/1001/1000
1/100001/100000。
39. (4) 一平方公尺等於多少坪?3.30523.30250.30520.3025。
40. (3) 一甲土地等於多少公頃?1.03101.30100.96990.7686。
41. (2) 測量作業時,在同一環境下觀測多次,得其各次結果而取平均值,可消除常差偶然誤差累積誤差錯誤。
42. (2) 測量時,由於儀器改正未妥善或製造上有問題而造成之誤差,稱為必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人為誤
差。
43. (4) 測量時,由於觀測者之習慣所造成之誤差,是為必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人為誤差。
44. (3) 測量時,由於溫度變化、大氣折光及氣候關係等所造成之誤差,是為必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人為
誤差。
45. (1) 評定測量精度時,採用觀測誤差絕對值的平均值,稱之為平均誤差或是誤差標準誤差相對誤差。
46. (2) 距離觀測量的精度與觀測量本身的比值,稱之為絕對精度相對精度平均精度傳播精度。
47. (2) 一組觀測成果經計算得其標準誤差為±0.85,則其平均誤差為若干?±0.57±0.68±1.07±1.26。
48. (3) 一組觀測成果經計算得其平均誤差為±0.785,則其標準誤差為若干?±0.529±0.626±0.984±1.164。
49. (4) 取三倍中誤差作為誤差極限,在一般測量出現的機率為±0.50±0.687±0.950±0.997。
50. (2) 下列圖形為打靶時彈著點位置,其中各同心圓之圓心為靶心,何者為高精密度但卻低準確度?
。
51. (2) 在1:500 的圖上,量得某兩點間的距離d=36.7 ㎜,d 的中誤差為,求該兩點的實地距離D 及其中誤
差為18.35m±0.05m18.35m±0.1m18.35m±0.15m18.35m±0.2m。
52. (3) 測量精度與標準誤差成何種關係?相等正比反比對比。
53. (2) 假設以P 來表示一觀測量的權,而該觀測量的標準差為,則權與標準差的關係為
(k 為比例常數)。
54. (3) 最小自乘法原理係指下列何項意義?觀測值改正數之和應符合最小原則觀測值改正數之和的開方應符合
最小原則觀測值改正數之平方和應符合最小原則觀測值改正數之平方和的開方應符合最小原則。
55. (3) 觀測三角形之三內角,結果閉合差為20 秒,下列改正何者最符合最小自乘法原理?一角不改、二角各改10
秒一角改10 秒另兩角各改5 秒各角改20/3 秒二角不改一角改30 秒。
56. (3) 60 度的正弦函數值等於多少?11/2√3/20。
57. (1) 測量點位之橫坐標的計算公式為下列何式?
。
58. (2) 測量點位之縱坐標的計算公式為下列何式?
。
3
59. (1) 長125m 寬40m 之長方形土地,面積為多少坪?1512.51521.52512.52521.5。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2:距離測量
1. (4) 在緩傾斜地區之AB 兩點,距離約2 公里,欲迅速而確實的測量其長度,宜採用鋼卷尺量法銦鋼尺量法
間接距離計算法電子測距儀測量法。
2. (1) 在傾斜地區實施直立尺式視距測量,必須使標尺直立垂直望遠鏡稍向前傾稍向後傾。
3. (1) 在距離測量時,小誤差出現之頻率較大誤差為高低相等不一定。
4. (2) 使用鋼卷尺量距時,彈簧秤之作用為消除鋼卷尺彎曲使用適度張力減少鋼卷尺偏斜避免鋼卷尺伸縮。
5. (1) 規定量距之精度為1/2000,則測量100 公尺長之標準誤差不得超過5 公分10 公分15 公分20 公分。
6. (3) 視距測量水平距離精度之最佳值為1/1001/3001/10001/3000。
7. (2) 用一較標準尺短1 公分之30m 鋼卷尺量得一距離為150 公尺,則其修正後之距離應為149.90 公尺149.95 公
尺150.05 公尺150.10 公尺。
8. (4) 下列量距方法中,何者精度最高?視距測量視角測量布卷尺量距電子測距法。
9. (3) 某角度分別由技術相當之甲、乙、丙三人觀測,甲觀測一次為47°37'40",乙觀測九次其平均值為47°37'30",丙
觀測四次其平均值為47°37'22",則此角度最或是值為47°37'20"47°37'00"47°37'28"47°37'30"。
10. (3) 量距之目地在求得兩點間之斜距垂距平距等距。
11. (3) 橫距桿長為b,應用經緯儀測得兩端夾角為α,則水平距離D 為
。
12. (2) 橫距桿長通常為50 公分2 公尺5 公尺10 公尺。
13. (1) 視角測量測距之誤差與距離平方成正比平方成反比平方根成正比平方根成反比。
14. (3) 所使用之量距卷尺較標準尺長度為長,則量距時之距離誤差稱為錯誤偶然誤差系統誤差中誤差。
15. (3) 後尺手讀數為25 公尺,前尺手讀數為0.456 公尺,則此段距離長為25.456 公尺24.456 公尺24.544 公尺
25.544 公尺。
16. (3) 量距時因讀數或記簿錯誤而導致之誤差乃屬系統誤差偶然誤差人為誤差相消誤差。
17. (2) 所謂兩點間之距離,一般係指兩點間之垂直距離水平距離傾斜距離直線距離。
18. (2) 在等傾斜地面直接量得兩點間之斜距為100m,已知兩點間之高程差為2.00m,則此兩點間之平距為99.99m
99.98m99.96m99.95m。
19. (2) 距離測量時,後尺手之讀數為30m,前尺手之讀數為0.23m,則此段之距離為30.23m29.77m29.87m29.
83m。
20. (3) 用30 公尺鋼卷尺測得二點之距離為210 公尺,事後與標準尺比較,該尺長為30.01 公尺,則此距離之真實長度
為209.93 公尺209.97 公尺210.07 公尺210.03 公尺。
21. (2) 電子測距儀最適用於高程測量距離測量斷面測量方位角測量。
22. (3) 電子測距儀上所測得之距離,在未化算前為兩點間之水平距離垂直距離傾斜距離海水面距離。
23. (1) 設標尺之夾距為L,K 為乘常數,C 為加常數,當望遠鏡視準線呈水平時,則平坦地視距測量之距離公式為
D=K.L+CD=K-L-C D=K-L.C。
24. (3) 用一較標準尺長1 公分之30m 鋼卷尺量得一距離為150 公尺,則其修正後之距離應為149.90 公尺149.95 公
尺150.05 公尺150.10 公尺。
25. (3) 下列何種測距儀器適合於室內或約100m 以內短距離之量測,觀測方便迅速?全測站經緯儀微波測距儀
手持式雷射測距儀GPS 衛星接收儀。
26. (2) 量得兩點之傾斜距離為S,傾斜角為α,則該兩點間之水平距離為S.sinαS.cosαS.tanαS.cot
4
α。
27. (4) 精度較高之量距尺為測繩布卷尺塑膠卷尺銦鋼尺。
28. (3) 視距測量之視距乘常數一般為050100200。
29. (4) 一公尺等於10 公分12 公分50 公分100 公分。
30. (3) 高精度之直接距離測量,使用尼龍卷尺測繩銦鋼尺竹尺。
31. (2) 精密量距時,測尺端連彈簧秤之作用,可以保持該測尺與檢定長度時之溫度張力傾斜偏倚 相等。
32. (2) 測得A、B 兩點之高程差為h,兩點之傾斜距離為S,則兩點間之水平距離為
。
33. (1) 距離測量之精度,用電子測距儀較尼龍卷尺為高低相等或高或低。
34. (3) 用電子測距儀測距時,在其發射器與反射器之間,須為無聲無光無阻擋無風。
35. (2) 在平坦地區用經緯儀作視距測量,望遠鏡視線水平讀得標尺夾距為1.12 公尺,則儀器與標尺間之距離為11.
2 公尺112 公尺110 公尺11 公尺。
36. (3) 依據二個已知點的平面坐標值,即可計算得此兩點間的傾斜距離垂直距離水平距離圓弧長度。
37. (4) 一台尺約等於100.00 公分33.00 公分30.48 公分30.30 公分。
38. (2) 卷尺長度不合標準時,對量距總長產生的誤差是相消誤差系統誤差閉合誤差偶然誤差。
39. (2) 一英哩約等於1.509 公里1.609 公里1.709 公里1.809 公里。
40. (2) 紅外線測距儀所發射的光波是可見光不可見光低頻電磁波極低頻電磁波。
41. (2) 兩點間距離為1,000 公尺,其量距誤差為100 公分,則量距精度為1/1001/10001/50001/10000。
42. (3) 三邊測量是測量三角形的內角三邊之方位角三邊之邊長三邊之天頂距。
43. (1) 台制一甲土地的面積等於2,934 坪3,025 坪3,000 坪2,735 坪。
44. (3) 標桿上漆有紅白相間油漆,每段長為5 公分10 公分20 公分25 公分。
45. (3) 在1/500 比例尺地圖上之兩點長度為10 公分,則相應實地距離為20 公尺30 公尺50 公尺100 公尺。
46. (3) 在平坦地量距時,卷尺未能平貼於地面或未保持水平,對量距總長所產生之總誤差為相消誤差偶然誤差
系統誤差自然誤差。
47. (1) 卷尺量距時所用之拉力不同,其所產生之誤差為人為誤差偶然誤差系統誤差自然誤差。
48. (2) 使用30 公尺長之普通卷尺量得距離為119.92 公尺,但該卷尺與標準尺比較時,卷尺上29.98 公尺分劃處相當
於標準尺30 公尺,則此段正確距離為120.08 公尺120.00 公尺119.84 公尺119.76 公尺。
49. (1) 在斜坡上設置經緯儀實施視距測量時,標尺應保持垂直豎立向後或向前任意傾斜豎立與經緯儀視準軸
垂直豎立向左右任意偏斜。
50. (2) A、B、C 三點在斜坡同一直線上,AB、BC 之斜距,及傾斜角、,則AC 之水平距離為
。
51. (4) 光波電子測距儀之測距精度,易受氣象因素影響,故須記錄風向與風速風向與溼度溼度與氣壓氣溫
與氣壓。
52. (4) 在斜坡地上直接量水平距離時,決定卷尺水平的儀器是稜鏡矩十字儀六分儀水準器。
53. (3) 在A、B 兩點間實施視距測量,測得視距間隔為a,中絲讀數為m,垂直角為α,及已知視距乘常數為100,
加常數為0,則計算AB 水平距離時須應用的數值為100、m、α、a100、0、α、m100、0、α、aa、0、
m、α。
54. (3) 設D 為電子測距儀所測得之距離,則下列有關電子測距儀之自然誤差,何者錯誤?測量時大氣壓力每升高2
5 ㎜ Hg 時,相應改變量約為-10ppmD測量時氣溫每升高10°C 時,相應改變量約為+10ppmD測距精度受
太陽黑子影響大濕度對光波測距儀影響小。
55. (2) 鋼卷尺距離測量所能達到之最佳精度約為三千分之一五千分之一五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
56. (1) 若測線傾斜為3%而視為水平時,50m 之誤差將為0.022m0.033m0.044m0.088m。
57. (4) 下列何者不是電子測距儀之基本裝置?電源反射稜鏡載波發生器無線電。
5
58. (1) 短程光波(光電)測距儀測量範圍約為2 公里以內7 公里以內10 至20 公里100 至500 公里。
59. (3) 利用電子測距儀觀測兩測站間之水平距離,不需要觀測溫度氣壓儀器高垂直角。
60. (1) 一支20 公尺測尺量測距離,結果為200.50 公尺,實際檢核此測尺尺長為19.99 公尺,試求修正後距離為200.
40 公尺200.45 公尺200.55 公尺200.60 公尺。
61. (3) 某三角形土地,經測得其三邊之長度分別為50m,60m,70m,則此土地之面積為
200 ㎡300 ㎡600 ㎡1,500 ㎡。
62. (2) 假設某一電子測距儀之量測精度為±(5 ㎜+5ppm‧D),D 為距離,以該儀器量測一段800 公尺距離,請問下列
何者為其量測精度?± ㎜± ㎜± ㎜± ㎜。
63. (2) 某段距離經多次量得數據分別為90.125m,90.123m,90.130m,95.236m,90.126m,則該段距離最或是值為9
0.125m90.126m91.148m91.150m。
64. (4) 在某區域之地形圖(比例尺為1/500)中,若量得A、B 兩點之直線長度為10 ㎝,由圖中得知A、B 兩點之高程
依序為105m 及107m,則A 點至B 點之坡度為1%2%3%4%。
65. (1) 緩傾斜地視距測量,下列何者對水平距離影響較大?視距間隔讀數誤差垂直角誤差視距加常數之誤差
自然誤差。
66. (4) 距離二公里之地球曲率差約為0.7m7 ㎝15 ㎝30 ㎝。
67. (2) 一般三角高程測量在測距小於若干公尺時,可忽視地球曲度及大氣折光差?100m250m1,000m20km。
68. (2) 利用視距法測量距離,精度可達1/100~1/2001/300~1/10001/2000~1/50001/10000~1/30000。
69. (3) 在2%之斜坡上量距,若忽略高差的影響,則其對量距精度之影響約為1/200001/100001/50001/1250。
70. (2) 以電子測距儀量距時,下列何種誤差影響量會隨量測距離增加?儀器站對心誤差尺度誤差稜鏡加常數
誤差稜鏡站對心誤差。
71. (1) 以電子測距儀量距時,下列何種誤差影響量不會隨量測距離增加?儀器站對心誤差尺度誤差氣象誤差
幾何誤差。
72. (1) 電子測距儀所用以測定參考訊號與測距訊號相位差之電子機件,量距時通常會產生周期性誤差,其波長為何?
調變訊號波長之半與調變訊號波長相同調變訊號波長之四分之一與調變訊號波長無關。
73. (1) 以電子測距儀觀測距離時,產生的誤差有a.儀器站對心誤差、b.儀器站定平誤差、c.瞄準(照準)誤差,下列何者
誤差對距離量測之誤差影響通常為最大?abc一樣大。
74. (4) 下列何者不屬於以電子測距儀觀測距離時之人為誤差?儀器站對心誤差儀器站定平誤差瞄準(照準)誤
差幾何誤差。
75. (1) 有關電子測距儀操作之敘述,下列何者為誤?使用附有證明其稜鏡加常數為零之稜鏡時,無須再經稜鏡加
常數率定作業使用之稜鏡,雖已知其稜鏡加常數,但是設定於儀器內之值不一定符合,除可檢查儀器設定
外,亦應於作業前進行稜鏡加常數率定作業,以為確定電子測距儀量距時,常配合使用多組稜鏡,為避免
混淆,同一作業時段宜採用稜鏡加常數相同之稜鏡稜鏡加常數率定作業可以由操作人員自行進行,無須送
廠檢驗。
76. (4) 如所測距離為500 公尺,而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之電子測距精度為±(2 ㎜+2ppm),由儀器所產生之誤差量為2
㎜4 ㎜5 ㎜ ㎜。
77. (1) 有一距離為1,000 公尺,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電子測距精度為±(2 ㎜+2ppm),如儀器對心誤差與稜鏡對心誤差
均為3 ㎜,該距離觀測量之誤差為 ㎜ ㎜10 ㎜6 ㎜。
78. (3) 以數種不同規格全測站經緯儀測量,在距離為1,000 公尺時,下列何者有較高之儀器測距精度?±(5 ㎜+2pp
m)±(2 ㎜+5ppm)±(2 ㎜+2ppm)±(5 ㎜+5ppm)。
79. (3) 以數種不同規格全測站經緯儀測量,在距離為2,000 公尺時,下列何者有較高之儀器測距精度?±(5 ㎜+2pp
m)±(2 ㎜+5ppm)±(3 ㎜+2ppm)±(2 ㎜+3ppm)。
80. (1) 有一距離為3,000 公尺,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電子測距精度為±(3 ㎜+5ppm),如儀器對心誤差為3 ㎜,稜鏡對
心誤差為5 ㎜,該距離觀測量之誤差為 ㎜ ㎜ ㎜16 ㎜。
81. (1) 有一距離為1,000 公尺,使用之全測站經緯儀電子測距精度為±(3 ㎜+5ppm),如儀器對心誤差為3 ㎜,稜鏡對
6
心誤差為5 ㎜,該距離觀測量之誤差為 ㎜ ㎜10 ㎜16 ㎜。
82. (3)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AC 距離,再設站於B 量測BC 距離,
稜鏡加常數應為AB+BC-ACAC+AB-BCAC-(AB+BC)AB-(AC+BC)。
83. (1)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30.506m、AC 距離為61.000m,再設站
於B 量測BC 距離為30.506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2m-0.006m-0.028m-0.015m。
84. (2)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51.702m、AC 距離為74.020m,再設站
於B 量測BC 距離為22.300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8m0.018m-0.022m0.022m。
85. (1) A、B、C、D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四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31.108m、AD 距離為90.390m,再
設站於C 量測BC 距離為29.105m、CD 距離為30.201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2m-0.024m-0.008m
-0.015m。
86. (3)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31.671m、AC 距離為53.957m,再設站
於B 量測BC 距離為22.305m、BA 距離為31.673m,稜鏡加常數應為-0.018m-0.009m-0.020m-0.0
25m。
87. (3) A、B、C 為同一直線上之順序三點,以電子測距儀設站於A 量測AB 為29.768m、AC 距離為60.532m,再設站
於C 量測CB 距離為30.765m、CA 距離為60.534m,稜鏡加常數應為0.002m0.020m0.000m0.004m。
88. (2)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2,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中誤差為±0.005m,則其相對精度為1/25001/500000
1/2500001/750000。
89. (4)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1,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中誤差為±0.030m,則其相對精度為1/15001/150000
1/5000001/50000。
90. (3)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1,5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1/18750,則其中誤差為±0.008m±0.028m
±0.080m±0.280m。
91. (3) 經以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1,2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1/6000,則其中誤差為±0.002m±0.020m
±0.200m±0.050m。
92. (2) 經以某電子測距儀測得一距離6,000m,而該距離觀測量相對精度為1/20000,假定該儀器之量測中誤差中之尺
度誤差部分可略,使用同一儀器量測600m 距離時,其相對精度為1/200001/20001/2000001/30000。
93. (1) 以電子測距儀量測距離,下列何者之相對精度最高?距離1,200m;中誤差為±0.005m距離120m;中誤差為
±0.001m距離12,000m;中誤差為±0.065m距離600m;中誤差為±0.003m。
94. (1)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536.951m;如測得垂直角為3°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
正,則AB 間水平距離為何?536.215m536.951m531.577m508.849m。
95. (4)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321.223m;如測得垂直角為5°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
正,則AB 間水平距離為何?322.450m293.120m27.996m320.001m。
96. (2)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得其距離為536.951m;如測得天頂距為55°00'00",若忽略海平面歸化改
正,則AB 間水平距離為何?307.982m439.844m493.844m508.849m。
97. (3)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
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
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平距,得其距離為567.000m;兩點高程均為1,000m,設地球半徑為6,370 公里,
其「海平面歸化改正」量為何?-0.009m+0.009m-0.089m+0.089m。
98. (1)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
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
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平距,得其距離為1,536.951m;兩點高程均為1,000m,設地球半徑為6,370 公里,
其「海平面歸化改正」量為何?-0.241m+0.241m-0.024m+0.024m。
99. (1) 測量製圖時,由於地球表面與大地水準面均非規則面,所以平面製圖時以橢球面做為投影基準。距離量測時,
水平距離亦須化算到橢球面。此一化算在平面測量中通常以近似方式進行,稱為「海平面歸化改正」。若以
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斜距,經傾斜改正後得其距離為1,200.000m;兩點高程均為100m,設地球半徑為
6,370 公里,其「海平面歸化改正」量為何?-0.019m+0.019m-0.188m+0.188m。
100. (4) 以卷尺量距時,有六項改正,須視情況進行,包含尺長改正、溫度改正、拉力改正、垂曲(懸垂)改正、傾斜改
7
正、海平面歸化改正,下列何者在所要求精度超過1/50000 時,方才需要進行?尺長改正溫度改正拉力
改正海平面歸化改正。
101. (2) 以卷尺量距時,有六項改正,須視所要求之精度採用。包含尺長改正、溫度改正、拉力改正、垂曲(懸垂)改正、
傾斜改正、海平面歸化改正。何兩者為影響量最大,在一般距離量測均須改正?尺長改正、海平面歸化改
正尺長改正、傾斜改正尺長改正、拉力改正傾斜改正、海平面歸化改正。
102. (3) 有關電子測距儀之操作與化算,下列何者一般而言不屬於系統誤差?海平面歸化氣溫效應測站定心
稜鏡常數。
103. (2) 若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平距,得其距離為10,000.000m;設地球半徑為6,370 公里,其「幾何誤差」
改正量為何?-0.001m+0.001m-0.010m+0.010m。
104. (2) 以全測站經緯儀量測A、B 點間距離時,其化算項目中包含「幾何誤差改正」與「海平面歸化改正」,下列敘
述何者為誤?「幾何誤差改正」為將所測平距化算為弧距以絕對值相比,「海平面歸化改正」改正量較
「幾何誤差改正」改正量小「海平面歸化改正」為將所測距離近似化算到橢球面「幾何誤差」之改正量
均為正值。
105. (1) 下列何者為「幾何誤差改正」之計算公式? 。
106. (2) 無稜鏡電子測距系統,其用以量測之訊號為由下列何者現象所獲得?反射反向散射折射透射。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3:高程測量
1. (3) 「半半校正法」為使水準儀之水準軸垂直於水平軸視準軸直立軸光軸。
2. (3) 水準測量中,主要之自然誤差為溫度及濕度溫度及大氣折光地球曲面差及大氣折光差地球曲面差及
濕度差。
3. (2) 縱切於水準管中點之切線稱為視準軸水準軸水平軸直立軸。
4. (1) 精密度最高之水準測量為一等水準測量二等水準測量三等水準測量支線水準測量。
5. (1) 裝置於自動水準儀之水準器大都為圓盒水準器管狀水準器圓盒水準器及管狀水準器管狀水準器或圓
盒水準器。
6. (4) 水準測量時,為避免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軸的誤差,常採用交互觀測望遠鏡放大倍率較高的水準器銦
鋼水準尺平衡照準距離 消除之。
7. (3) 中線水準測量為沿路線中心測定全線地形起伏狀態者,亦稱本線水準測量支線水準測量縱斷面水準測
量橫斷面水準測量。
8. (1) 標尺分劃最小格一般為1 或0.5 公分2 公分5 公分10 公分。
9. (4) 水準測量時豎立標尺之點,兼有前視及後視讀數者,稱為後視點前視點間視點轉點。
10. (4) 水準測量時,扶標尺者除須兩手扶持標尺使標尺直立而穩定外,通常站於標尺之左方右方前方後方。
11. (3) 僅將水準儀之圓水準器整平即可作水準測量者為定鏡水準儀轉鏡水準儀自動水準儀手水準儀。
12. (1) 水準測量之標尺墊,其功用為使標尺能位置及高度固定不左右偏移不前後傾斜易變換位置。
13. (4) 我國所用水準標尺之分劃長度採用台尺制市尺制英呎制公尺制。
14. (3) 水準測量中常使儀器與前視及後視之標尺距離約略相等,可消除之誤差為溫度變化標尺不直視準軸與
水準軸不平行氣泡不居中。
15. (1) 使用自動水準儀測量之最大優點為快捷輕便精度高讀數清晰。
16. (1) 水準測量高程差等於後視減前視後視加前視後視與前視之平均值後視乘前視。
17. (2) 水準儀整平後測讀A 點標尺之數值為1.3m,B 點標尺之數值為2.5m,則A 點高程較B 點低1.2m高1.2m
低3.8m高3.8m。
18. (1) 水準器水平之符合讀法,是氣泡兩端之半像互相吻合左像略高右像略高兩像分開。
8
19. (1) 水準測量所採用之平均海水面高程假設為0 公尺5 公尺10 公尺100 公尺。
20. (1) 用非自動水準儀作水準測量、讀標尺數時,必須先使腳架穩固記簿者準備氣泡水平前視後視距離相
等。
21. (1) B.M.是下列何者的英文縮寫?水準點三角點導線點天文點。
22. (3) 過望遠鏡十字絲中心與物鏡光學中心之連線稱為水準軸水平軸視準軸光軸。
23. (4) 整置水準儀須先定心後再定平先定平後再定心定心即可定平即可。
24. (1) 下列各種水準器,何者精度最低?圓盒水準器盤面水準管望遠鏡水準管符合水準器。
25. (2) 標尺讀數可由持尺者讀定者,稱為自現標尺覘板標尺游標尺視距標尺。
26. (2) 手持水準儀一般常用以斷面測量簡易高程測量水準導線水準網。
27. (3) 水準測量讀標尺讀數時,在具有三絲之望遠鏡中,用上絲下絲中絲右絲。
28. (3) 水準儀構造之主要幾何條件何者正確?視準軸與直立軸平行水準軸與直立軸平行視準軸與水準軸平行
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
29. (4) 水準點石樁頂之中心一般為鑴刻一"十"字漆繪一"十"字凹形半球體凸形半球體。
30. (2) 水準測量時,水準儀照準已知高程點上之標尺,稱為前視後視間視側視。
31. (1) 水準測量之轉點位置應選擇於堅實凸出地點平坦鬆軟地點水溝蓋人孔蓋。
32. (2) 水準測量中前後視兩點之高程差為後視加前視後視減前視後視乘前視後視除前視。
33. (2) 水準器內之液體為蒸餾水酒精或醚鹽酸冰水。
34. (2) 使用水準儀測量高程差,稱為氣壓高程測量直接高程測量間接高程測量三角高程測量。
35. (1) 假設水準管軸垂直於直立軸,調整水準器水平,必須使水準器內之氣泡居中偏左端偏右端固定不動。
36. (4) 水準儀之所以能向任意水平方向照準,因其望遠鏡能依視準軸水平軸水準軸直立軸 任意旋轉。
37. (1) 在縱斷面水準測量中,儀器視準軸高程等於地面高加後視讀數前視讀數間視讀數腳架高。
38. (2) 水準儀使用之前先行校正,使水準軸平行於直立軸視準軸平行於水準軸視準軸平行於直立軸水準軸
垂直視準軸。
39. (3) 水準測量中,因記簿錯誤而導致之誤差,屬於系統誤差相消誤差錯誤偶然誤差。
40. (3) 水準測量有一等、二等、三等之分,其主要之不同為距離的遠近高程差的大小精度的高低使用率的
多寡。
41. (3) 水準儀之主要用途為測量水平角垂直角高程距離。
42. (3) 為消除水準儀視準軸校正不完善所產生之誤差,在實施水準測量時,常須使前視距離略大後視距離略大
前後視距離約略相等前後視距離不計。
43. (4) 整置水準儀概略水平後,即可觀測標尺實施水準測量者為定鏡水準儀轉鏡水準儀Y 式水準儀自動水準
儀。
44. (3) 普通水準儀之水準器靈敏度在5"~10"10"~20"20"~30"30"~40"。
45. (4) 水準測量不宜中午或氣流不穩定時觀測,係為減少沉陷誤差標尺誤差地球曲率誤差讀數誤差。
46. (3) 欲消除大氣折光差,水準測量時應氣泡居中增加望遠鏡放大倍率使前後視距離相等儘量縮短觀測時
間。
47. (4) 高程測量之方法以何者精度最高間接物理三角直接水準 測量。
48. (2) 已知A 點之標高為10 公尺,今由A 點開始觀測至B 點,所有後視讀數和為12.853 公尺,前視讀數和為15.32
1 公尺,則B 點之標高為2.468 公尺7.532 公尺12.468 公尺17.532 公尺。
49. (2) 水準測量時,標尺扶立不直,恆使讀數減少增加不變不一定。
50. (3) 水準測量中,祇有前視而無後視者稱為轉點水準點中間點臨時點。
51. (2) 地圖上之"BM "記號表示三角點水準點導線點圖根點。
52. (4) 水準測量從一已知點起測,閉合於該已知點,若其高程差不等於零,則其差數稱為視差系統誤差垂直
角誤差高程閉合差。
9
53. (4) 水準閉合差限制值計算式為±C ,式中K 的單位為公厘公分公尺公里。
54. (3) 平均海水面為水平面垂直面水準面圓形面。
55. (1) 用木樁校正法時,水準儀若整置於兩標尺中點,則不論該儀器視準軸與水準軸是否平行,前後二標尺讀數之
差係二點正確之高程差較正確值為大較正確值為小較正確值可大可小。
56. (4) 水準測量如過河流,不能平衡前後照準距離時,可採用間接高程測量直接高程測量氣壓高程測量對
向水準測量。
57. (4) 已知A、B 兩點之高程為11.166m、11.157m。今自A 點開始實施水準測量觀測至B 點,得後視讀數和26.420m;
前視讀數和為26.431m,則閉合差為+0.001m-0.001m+0.002m-0.002m。
58. (2) 水準器之靈敏度,係由水準器一分劃所對之中心角表示,此分劃長一般為1 ㎜2 ㎜3 ㎜5 ㎜。
59. (1) 水準測量時,應儘量使前視距離與後視距離相等前視距離大於後視距離前視距離小於後視距離前視
讀數與後視讀數相等。
60. (1) 設後視A 點之標尺讀數為R ,前視B 點之標尺讀數為R ,則由A 至B 之高程差為
R -R R -R R +R R .R 。
61. (1) 已知B 點高程為13.541m,今由A 點測至B 點,得後視讀數和為13.543m,前視讀數和為15.118m,則A 點高
程為15.116m11.966m15.120m11.575m。
62. (2) 水準軸不垂直於直立軸時,其校正法為木樁校正法半半校正法直接校正法符合校正法。
63. (2) 水準儀裝置平行玻璃板,其目的為增大望遠鏡倍率精密讀定標尺讀數使水準器易於調平消除大氣折
光差。
64. (3) 渡河水準測量觀測結果如下:儀器在A 點旁,A 點標尺讀數0.482m,B 點標尺讀數1.286m;儀器在B 點旁,A
點標尺讀數0.835m,B 點標尺讀數1.433m,則A、B 兩點之高程差絕對值為0.706m0.636m0.701m0.675
m。
65. (2) 水準測量之閉合差容許值與距離平方成正比距離平方根成正比距離平方成反比距離平方根成反比。
66. (4) 工程水準儀之水準器靈敏度約為0.1"/2 ㎜~1"/2 ㎜1"/2 ㎜~5"/2 ㎜5"/2 ㎜~10"/2 ㎜20"/2 ㎜~30"/2 ㎜。
67. (3) 水準儀以補正器導引視準軸水平者,稱為精密水準儀轉鏡水準儀自動水準儀傾斜水準儀。
68. (2) 普通水準測量時,視準線不可過於接近地面,最少應在10 ㎝30 ㎝50 ㎝100 ㎝ 以上。
69. (3) 施工測量時,用以定水平面最方便又準確之儀器為平板儀直角稜鏡雷射水平儀精密水準儀。
70. (2) 我國一等水準點兩標石間之距離以1 公里2 公里3 公里4 公里 為原則。
71. (1) 已知水準儀靈敏度為20",視距為50m,當氣泡居中時讀得標尺之讀數為1.555m,若氣泡往水準尺方向移動2
格,則水準尺讀數為1.565m1.576m1.555m1.532m。
72. (4) 水準點刻號寫於東面西面南面北面。
73. (1) 檢校水準管軸時,氣泡居中旋轉180°後,發現氣泡偏離中心二格,故旋轉水準管之改正螺絲,使氣泡向中心移
動1 格2 格3 格4 格。
74. (2) 水準測量時,所生地球弧面差之數值與地球半徑成正比成反比平方成正比平方成反比。
75. (4) 下列何者不符合一等水準測量之規範?視距約40m使用銦鋼尺配平行玻璃板閉合差限制為±20
內。
76. (2) 定鏡水準儀校正項目為:a.水準管軸校正b.視準軸校正c.橫十字絲校正,則正確之校正步驟為a→b→ca→c
→bb→a→cb→c→a。
77. (3) 測量寬河兩岸兩點之高程差,應實施逐差水準測量橫斷面水準測量對向水準測量任何一種水準測量
均可。
78. (1) 平均海水面乃多年潮汐觀測記錄之平均結果,此種工作稱為驗潮驗汐水文測量水深測量。
79. (1) 水準標尺前傾4°時之標尺讀數為3.821m,其相對於標尺垂直豎立時之讀數大0.009m小0.009m大0.267m
小0.267m。
80. (1) 假設三公尺之標尺較標準尺超過3 ㎜,今使用該種標尺二支測得高程差為+100.000 公尺時,其改正數應為
+0.100 公尺-0.100 公尺+0.200 公尺-0.200 公尺。
10
81. (4) 水準測量時,前後視距離相等亦不能消除之誤差為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管軸之誤差地球弧面差大氣折
光差儀器下陷所引起之誤差。
82. (3) 凡水準尺所立之點,其目的僅為測得該點之高程者稱為轉點水準點中間點高程點。
83. (4) 在水準測量記錄表格中,轉點之點位註記為B.S.F.S.B.M.T.P.。
84. (1) 在直接水準測量中,下列那一項為天然誤差?地球弧面差水準尺為非標準水準尺視準軸不平行於水準
軸記錄及計算之錯誤。
85. (3) 測量時因讀數或記簿錯誤而導致之誤差乃屬系統誤差偶然誤差人為誤差相消誤差。
86. (4) 下列何者不屬於測量之三種基本工作量距離測角度測高程量面積。
87. (1) 測量乃要量兩點之方向、高度、距離方向、大小、距離方向、高度、位置距離、位置、高度。
88. (2) 水準儀之腳螺旋的功能為使水平軸水平使水準軸水平精密照準目標消除色像差。
89. (3) 望遠鏡之物鏡的作用為使視準軸水平使橫十字絲水平使目標之成像清晰使十字絲清晰。
90. (4) 望遠鏡之目鏡的主要作用為使視準軸水平使橫十字絲水平使目標之成像清晰使十字絲清晰。
91. (1) 使用望遠鏡照準目標,若眼睛左右或上下移動時,物像與十字絲發生相對運動,此現象稱為視差較差
動差閉合差。
92. (3) 使用望遠鏡照準目標時,產生視差之原因為望遠鏡與目標之高程差相差太大望遠鏡與目標之距離太遠
物像與十字絲面未完全重合視準軸與光軸未完全重合。
93. (1) 使用望遠鏡時,欲消除視差之現象,必須重新調整目鏡與物鏡之焦點橫十字絲縱十字絲微動螺旋。
94. (2) 有關調整微傾水準儀之水準器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先調整傾斜螺旋使管狀水準器水平,再調整腳螺旋
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先調整腳螺旋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再調整傾斜螺旋使管狀水準器水平先調整腳螺旋使
管狀水準器水平,再調整傾斜螺旋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先調整傾斜螺旋使圓盒水準器水平,再調整腳螺旋使
管狀水準器水平。
95. (4) 水準儀之水準軸必須垂直於水平軸垂直於視準軸平行於水平軸垂直於直立軸。
96. (1) 水準儀觀測時,若十字絲不清晰,應調整目鏡之焦點物鏡之焦點十字絲校正螺絲光軸。
97. (2) 以水準儀觀測標尺時,若目標成像不清晰,應調整目鏡之焦點物鏡之焦點十字絲校正螺絲光軸。
98. (2) 水準測量時,是以下列何者切於水準尺之讀數來計算高程差?十字絲之上絲十字絲之中絲十字絲之下
絲十字絲之縱絲。
99. (3) 水準儀觀測讀數之方向與水準路線之前進方向相同時,該水準尺之讀數稱為後數後視前視前數。
100. (4) 水準點為已知坐標之點已知角度之點已知距離之點已知高程之點。
101. (1) 若兩點間相距較遠或高差太大,無法於該二點間只整置水準儀一次即可直接測量其高程差,而必須設置轉點,
分別測量各點間之高程差,稱為逐差水準測量面積水準測量對向水準測量橫斷面測量。
102. (2) 若普通水準測量之誤差界限為,則水準路線長度為4,000m 時閉合差之絕對值不可超過20 ㎜40
㎜80 ㎜160 ㎜。
103. (3) 採用電子水準儀自動讀數時,需配合覘板式水準尺自讀式水準尺條碼式水準尺直讀式水準尺。
104. (3) 水準儀之視準軸誤差對水準尺讀數誤差之影響,與下列何者成正比?水準儀之視準軸高程水準尺之高程
水準儀至水準尺之視距長水準尺讀數大小。
105. (1) 有關望遠鏡之用法,下列何者正確?先調整目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再調整物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先
調整物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再調整目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先調整物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再調整目
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先調整目鏡之焦點使物像清晰,再調整物鏡之焦點使十字絲清晰。
106. (2) 有關水準儀水準器及視準軸之檢查及校正,下列何者正確?先以定樁法檢查視準軸;其次再檢查水準器,
若有誤差時採用半半改正法先檢查水準器,若有誤差時採用半半改正法;其次再以定樁法檢查視準軸先
以定樁法檢查水準器;其次再檢查視準軸,若有誤差時採用半半改正法先檢查視準軸,若有誤差時採用半
半改正法;其次再以定樁法檢查水準器。
107. (4) 水準測量之精度要求較高時,必須使用下列何者作為轉點?石頭水泥路面測針鐵墊。
108. (1) 直接水準測量時,後、前視之距離保持相等,仍無法消除下列何項誤差?水準軸誤差視準軸誤差地球
11
曲率誤差大氣折光差。
109. (3) 水準測量之誤差界限與下列何者成正比?水準路線總長水準路線總長之平方水準路線總長之平方根
水準路線總長之倒數。
110. (2) 水準儀觀測讀數之方向與水準路線之前進方向相反時,該水準尺之讀數稱為後數後視前視前數。
111. (1) 水準測量閉合差之改正數與下列何者成正比例?距離距離之平方距離之平方根距離之倒數。
112. (2) 水準儀之主要軸不包含直立軸水平軸水準軸視準軸。
113. (4) 受風力影響,若扶標尺有輕微搖動,則水準測量測讀標尺時,應讀其平均值最中間數值最大數值最
小數值。
114. (2) 自動水準儀望遠鏡之視準軸傾斜時任何傾斜量均可自動恢復水平在補償器的作用範圍內可自動恢復水平
在傾斜螺旋的作用範圍內可自動恢復水平在平行玻璃板的作用範圍內可自動恢復水平。
115. (3) 直接水準測量所測得之高程是以下列何者為基準?地平面橢球面平均海水面水平面。
116. (3) 直接水準測量時,A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259m,B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113m,已知A 點之高程為48.245m,則
B 點之高程為45.873m48.099m48.391m50.617m。
117. (2) 直接水準測量時,A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259m,B 點水準尺之讀數為1.113m,已知B 點之高程為48.245m,則
A 點之高程為45.873m48.099m48.391m50.617m。
118. (2) 水準測量時,已知後視點高程為56.119m,後視讀數為1.346m,前視讀數為1.571m,則前視點高程為53.202
m55.894m56.334m59.036m。
119. (3) 轉點之意義為轉動標尺之點轉動水準儀之點兼作前視及後視之點兼作前視及間視之點。
120. (4) 下列何者不是水準儀之檢查與校正的項目?水準器之檢查與校正十字絲橫絲之檢查與校正視準軸之檢
查與校正橫軸之檢查與校正。
121. (1) 水準儀之視準軸誤差,可採用下列何種方法消除之?儀器對前後視距離保持相等對向觀測正倒鏡觀測
取平均重複觀測取平均。
122. (2) 下列何種水準尺常配合精密水準儀應用於精密水準測量?鋁質水準尺銦鋼水準尺抽升式水準尺覘標
式水準尺。
123. (3) 下列何種水準儀是最常用,並且觀測方便迅速?轉鏡水準儀定鏡水準儀自動水準儀微傾水準儀。
124. (2) 直接水準測量時,整置水準儀的第一步驟為定心定平定方位定延長線。
125. (4) 水準測量作業時,使用尺墊之目的為保持標尺乾淨消除標尺接縫誤差保持標尺垂直,不致前後傾斜
保持標尺穩固,不致下陷。
126. (2) 水準管每一個分劃的長度通常為1 ㎜2 ㎜5 ㎜10 ㎜。
127. (3) 組成測量儀器之望遠鏡的各部分,不包含目鏡物鏡游標十字絲。
128. (1) 水準軸未垂直於直立軸時,須調整下列何者之校正螺絲?水準器直立軸十字絲視準軸。
129. (4) 以微傾水準儀後視讀數後,再瞄準前視水準尺時,發現管狀水準器之水準氣泡未居中,此時應旋轉制動螺
旋微動螺旋腳螺旋傾斜螺旋。
130. (3) 校正水準儀之水準器的目的,在使水準軸與視準軸垂直視準軸平行直立軸垂直直立軸平行。
131. (2) 校正水準儀之視準軸的目的,在使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水準軸平行水平軸垂直水平軸平行。
132. (3) 採用定樁法檢查與校正水準儀之目的在使水準軸與直立軸垂直視準軸與水平軸垂直視準軸與水準軸平
行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
133. (1) 採用半半改正法校正水準儀之目的在使水準軸與直立軸垂直視準軸與水平軸垂直視準軸與水準軸平行
視準軸與水準軸垂直。
134. (2) 選出有關水準測量正確的敘述?自動水準儀藉由平行玻璃自動水平中間點是僅作前視而無後視之點前
視後視水準尺距離相等,可消去水準管軸不垂直於直立軸之誤差水準測量之路線愈長,精度愈高。
135. (4) 水準儀之裝置中,下列何者可使儀器水平?目鏡環微動螺旋測微鼓腳螺旋。
136. (2) 台灣高程基準TWVD2001 提供之高程資料是屬於何種高程系統?力高正高常高正常高。
137. (1) 水準測量中,若已先讀後視,但在尚未讀出前視之前,儀器腳架下陷,而此時水準氣泡仍然居中,則前視
12
讀數變小,高程差變大前視讀數變大,高程差變小前視讀數變小,高程差變小前視讀數不變,高程差
不變。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4:角度測量(含光學式、電子式經緯儀)
1. (2) 設度盤最小格為20',游標共刻有40 格,則其最小讀數為20"30"40"60"。
2. (1) 如果觀測三測回,則每一測回開始時,水平角度盤應分別對0°、60°、120°0°、45°、90°0°、90°、180°0°、
120°、240°。
3. (2) 經緯儀定平用之踵定螺旋共有1 個3 個5 個7 個。
4. (4) 經緯儀望遠鏡之縱轉就是望遠鏡繞視準軸直立軸水準軸水平軸(或稱橫軸) 之迴轉。
5. (3) 一方向線之方位角與其反方位角相差45°90°180°270°。
6. (4) 在一點設站用經緯儀觀測數個方向之水平角時,最便捷之觀測方法為複測法內角法外角法方向觀測
法。
7. (3) 在導線點觀測水平角時,測讀一測線之延長線與次一測線之夾角稱為內角外角偏角方位角。
8. (4) 能直接顯示觀測之水平角、垂直角、平距、斜距等數值,且能自動記錄者為光學經緯儀複測經緯儀羅
盤經緯儀電子測距經緯儀(全測站儀)。
9. (4) 方位角300°改為方向角為W30°NN120°WS120°NN60°W。
10. (4) 利用望遠鏡正倒鏡觀測水平角度可消除儀器水準軸誤差直立軸誤差度盤刻劃不均勻誤差視準軸偏心
誤差。
11. (1) 光學垂準器(對點器)之用途是定心定平量儀器高讀定度盤。
12. (4) 精度較高之經緯儀其度盤讀數設備多採用游標光學分微尺單線放大鏡光學測微器。
13. (4) 用經緯儀正鏡觀測某點天頂距讀數為92°34'10",倒鏡讀數為267°25'40",則其垂直角為仰角2°34'10"仰角2°
34'15"俯角2°34'10"俯角2°34'15"。
14. (2) 在A 點整置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依次照準B、C、D 點,其度盤讀數分別為:0°0'10"、15°21'03"、51°17'20",則
∠CAD 之水平角為15°20'53"35°56'17"51°17'10"66°38'23"。
15. (3) 用經緯儀觀測水平角,雖採行正倒鏡觀測讀數之中數,仍不能消除視準軸誤差水平軸誤差直立軸誤差
視準軸偏心差。
16. (1) 經緯儀懸吊垂球之線,應與直立軸視準軸水平軸水準軸 成一直線。
17. (2) 在A 點向B 點實施三角高程測量,A 點之儀器高為i,AB 之水平距離為D,B 點之覘標高為Z,觀測之垂直角
為α,則AB 兩點之高程差為
D.tanα+i+ZD.tanα+i-ZD.tanα-i-ZD.tanα-i+Z。
18. (4) 在我國計算某一測線之方位角,一般係自子午線之東西南北 端為零度起算,順時針方向量至該測
線之角度。
19. (2) 用經緯儀觀測角度,導致直立軸不正直之原因為儀器構造誤差定平不實誤差觀測誤差自動現象誤差。
20. (3) 普通經緯儀之水平度盤裝有二個游標,二游標之零線(指標線)相距為45 度90 度180 度270 度。
21. (2) 天頂水準器為測量下列何者之基準?水平角垂直角方位角視距測量。
22. (3) 經緯儀過望遠鏡十字絲中心與物鏡光學中心之連線,稱為水平軸直立軸視準軸水準軸。
23. (2) 使經緯儀中心與地面測站中心一致之動作,是為定平定心對焦定平與對焦。
24. (3) 為減少因度盤分劃刻製不勻之誤差,通常於水平角觀測時正倒鏡取平均二游標讀數取平均值在零方向
(原方向)變換度盤位置,測n 組取平均增加測回數取平均值。
25. (1) 整置經緯儀時,已大約定心定平後,再逐步修正定心後再定平定平後再定心定心即可定平即可。
26. (2) 游標60 格等於度盤59 格,游標最小讀數為20",則度盤一格應為10'20'30'40'。
27. (3) 為測算未知點高程且能自動改正地球曲率及折光差,可採用何種方法觀測垂直角?偏角法方向觀測法
13
對向觀測法反覘觀測法。
28. (3) 使用天頂距式垂直度盤經緯儀,測得正鏡讀數為92°35'40",倒鏡讀數為267°24'30",則垂直角(俯仰角)為2°35'
35"-2°30'40"-2°35'35"2°30'40"。
29. (3) 經緯儀望遠鏡正倒鏡之水平角讀數之差應為0°90°180°270°。
30. (2) 以經緯儀測得某一方向之俯角為10°,則其天頂距為80°100°110°120°。
31. (1) 設直線AB 之磁方向角讀數為N30°E,當時之磁偏角是2°W,若數年後該地區之磁偏角是1°E,則直線AB 之磁
方向角讀數為N27°EN29°EN31°EN33°E。
32. (3) 複測經緯儀又名方向經緯儀光學經緯儀雙軸經緯儀單軸經緯儀。
33. (1) 水平度盤之周邊刻有0°至360°,此圓盤稱為下盤上盤中盤內盤。
34. (1) 望遠鏡照準目標步驟目鏡調整→調焦透鏡調整→方向標定調焦透鏡調整→目鏡調整→方向標定方向標
定→調焦透鏡調整→目鏡調整目鏡調整→方向標定→調焦透鏡調整。
35. (3) 經緯儀之視準軸與水平軸不垂直時,可以二次縱轉法校正之,其改正量為誤差的1/21/31/41/5。
36. (4) 方位角260°改為方向角為N60°ES30°ES80°ES80°W。
37. (3) 方位角222°,其反方位角為132°310°42°222°。
38. (1) 以經緯儀測得某一方向之天頂距為100°,則其垂直角(俯仰角)為-10°+10°-80°+80°。
39. (1) 游標一分劃較主尺之一分劃短者,稱為順讀游標逆讀游標複游標單游標。
40. (1) 以主尺(N-1)格之長在游標上等分為N 格,稱為順讀游標逆讀游標單游標複游標。
41. (4) 經緯儀之下盤不能隨照準架旋轉者為複測經緯儀游標經緯儀羅盤經緯儀方向經緯儀。
42. (4) 自望遠鏡中觀測遠方一目標,其經過十字絲交點及物鏡主點之連線,稱為水平軸水準軸直立軸視準
軸。
43. (3) 下列角度記簿何者正確?135°5'5"135°5'05"135°05'05"135°05'5"。
44. (2) 使用經緯儀觀測時,常以望遠鏡之正鏡位置及倒鏡觀測,此種操作名為橫轉縱轉二次縱轉前視。
45. (1) 經緯儀之水準軸與直立軸是否垂直之檢校方法,稱為半半校正法一次反轉法二次反轉法木樁校正法。
46. (1) 若兩方向角為S30°40'W,S50°55'W,則其夾角為20°15'80°05'20°25'40°42'25"。
47. (2) 沿磁子午線起算之方位角稱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真方向角磁方向角。
48. (3) AB 方向的磁方位角讀數為89°,真方向角為S89°E,則磁偏角為偏東1°偏西1°偏東2°偏西2°。
49. (3) 經緯儀四軸分別為直立軸V、水平軸H、水準軸L 和視準軸Z,施行校正時,應先使H⊥VZ⊥LL⊥V
Z//H。
50. (4) 觀測垂直角(俯仰角)時,儀器為象限式度盤,α1 表正鏡測得之垂直角,α2 表倒鏡測得之垂直角,若此儀器垂
直度盤有指標差,則等於 之絕對值。
51. (3) 偏角度數不大於90°100°180°360°。
52. (1) 用天頂距式度盤之經緯儀觀測一垂直角,正鏡時讀數為86°04'39",倒鏡時讀數為273°55'17",則該垂直角(俯仰
角)為3°55'19"-3°55'19"3°50'39"-3°50'39"。
53. (3) 方格北與真北之夾角稱為磁偏角偏角製圖角半徑角。
54. (3) 下列何者不是經緯儀之主要用途?測水平角及垂直角(縱角)定直線必要時可代替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
藉視距絲行視距測量。
55. (1) 觀測柱子有無傾斜可使用經緯儀平板儀視距儀光波測距儀 為之。
56. (4) 天頂距與垂直角(俯仰角)之和等於360°270°180°90°。
57. (1) 經緯儀採正倒鏡觀測,其目的在消除儀器誤差人為誤差自然誤差錯誤。
58. (2) 重要工程之控制測量不可採用經緯儀導線測量視距導線測量三角測量三邊測量。
59. (3) 下列有關測量之敘述,何者為錯誤?直角相當於100g(Grad)100m×100m 之面積為一公頃方位角ψ =30
°,則方位角ψ =150°使用五角稜鏡可定直角。
60. (1) 用以標定中心線位置最方便又準確之儀器為經緯儀測距儀水準儀直角稜鏡。
14
61. (4) 施測經緯儀導線時,若考慮其精度,則點數愈多愈好邊長愈短愈好點數愈少,邊長愈短愈好點數愈
少,邊長愈長愈好。
62. (3) 一般導線係對下列何者之改正?有錯誤時只有系統誤差時只有偶差時有系統誤差及偶差時。
63. (4) 一測線之方向角為S30°W,則相當於方位角60°70°150°210°。
64. (4) 何者不是直接量距應用之儀器竹尺鋼卷尺電子測距儀經緯儀。
65. (3) 地球橢球長軸與短軸之差約為地球半徑的1/1001/2001/3001/400。
66. (4) 設外調焦望遠鏡之焦距值為f,十字絲之上下絲間距值為p,則視距測量乘常數為f+pf.pp/ff/p。
67. (3) 經緯儀架於A,B 連線之間,照準A 標尺讀得間距為0.656m,照準B 標尺讀得間距為0.411m,若視線水平,
儀器乘常數K=100,加常數C=30 ㎝,則AB 之平距為106.7107.0107.3107.6 公尺。
68. (4) 直接高程測量所使用的儀器是測距儀經緯儀氣壓計水準儀。
69. (3) 旋轉望遠鏡之目鏡環,其作用係使十字絲平面上的物像縮小倒立清晰正立。
70. (4) 大氣折光差約為地球曲面差的1/21/31/51/7。
71. (3) 某測量望遠鏡物鏡焦距為37.5 ㎝,目鏡焦距為2.5 ㎝,則其放大倍數為5101520。
72. (2) 影響三角高程測量最大的自然誤差為溫度之變化地球曲面差溼度之變化氣壓之變化。
73. (1) 誤差的來源有儀器誤差、人為誤差、自然誤差人為誤差、自然誤差儀器誤差、自然誤差儀器誤差、
人為誤差。
74. (4) 用經緯儀測得一方向之天頂距為101°12',則其垂直角(俯仰角)為仰角1°12'俯角1°12'仰角11°12'俯角11
°12'。
75. (1) 方位角230°改為方向角為S50°WS50°EN40°WN60°E。
76. (3) 用經緯儀正鏡觀測某點天頂距讀數為88°34'40",倒鏡讀數為271°27'40",則其垂直角為仰角1°33'30"俯角1°
33'30"仰角1°26'30"俯角1°26'30"。
77. (4) 若兩方向角為N10°W,S70°E,則其夾角為60°70°100°120°。
78. (1) 一測線之天頂距以正鏡觀測時,垂直度盤讀數為88°34'40",復以倒鏡觀測,讀數為271°27'40",則其指標差為
1'10"1'40"2'20"3'20"。
79. (3) 七邊形閉合導線,其外角和應為900°1260°1620°1800°。
80. (3) 經緯儀觀測水平角時,採取正倒鏡之平均值,可消除定心誤差度盤刻劃誤差視準軸誤差望遠鏡誤差。
81. (2) 如果觀測四測回,則每一測回開始時,水平角度盤應分別對0°、60°、120°、180°0°、45°、90°、135°0°、90
°、180°、270°0°、120°、240°、360°。
82. (1) 經緯儀之下盤可隨著上盤旋轉者為複測經緯儀游標經緯儀羅盤經緯儀精密經緯儀。
83. (2) 用經緯儀測得一方向之天頂距為50°,則其垂直角為-40°+40°-50°+50°。
84. (1) 經緯儀望遠鏡縱轉前與縱轉後之水平角讀數相差為0°90°180°270°。
85. (3) 平面三角測量其三個內角和應為120°150°180°270°。
86. (3) 經緯儀觀測垂直角時,須使望遠鏡十字絲之上橫絲下橫絲中橫絲縱絲 與目標相切合。
87. (1) 三角高程測量於已知點設站觀測未知點者,稱為直覘反覘前覘後覘。
88. (3) 應用象限式之垂直度盤測垂直角,正鏡讀數為14°31'20",倒鏡讀數為14°30'50",則其指標差絕對值為30"2
0"15"10"。
89. (2) 零度在天頂方向之全圓周式垂直度盤,正鏡時所讀之角度為垂直角天頂距360°-天頂距270°-天頂距。
90. (3) 經緯儀天頂距正鏡讀數為95°,若儀器無誤差,則天頂距倒鏡讀數應為5°255°265°275°。
91. (3) 經緯儀儀器誤差不包括下列那一項?橫軸未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偏心視準軸未平行於橫軸水準管軸
未垂直於直立軸。
92. (4) 下列何者不為經緯儀之誤差?橫軸不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不垂直於橫軸水準軸不垂直於直立軸視準
軸不垂直於直立軸。
93. (4) 欲檢查經緯儀之橫軸與視準軸是否相互垂直,可用下列何種方式?分中法定樁法半半法二次縱轉法。
15
94. (3) 在A 點整置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依次照準B、C、D 點,其度盤讀數分別為0°0'10"、15°21'03"、51°17'20",則∠
BAD 之水平角為15°20'53"35°56'17"51°17'10"66°38'23"。
95. (3) 設直線AB 之磁方向角讀數為N30°E,當時之磁偏角是2°E,若數年後該地區之磁偏角是1°E,則直線AB 之磁
方向角讀數為N27°EN29°EN31°EN33°E。
96. (3) 方位角112°,其反方位角為22°68°292°248°。
97. (1) 以二個已知點為測站,分別整置經緯儀照準未知點,以交會法求得該未知點之點位,稱為前方交會法後
方交會法側方交會法雙點定位法。
98. (3) 觀測∠CBA 時,正鏡應先照準之方向為ABC北方。
99. (3) 下列何者不為方向角之正確表示法?S50°WN30°EE20°WN60°W。
100. (2) 測得方向角為N15°W, 方向角為S15°W,則∠CAB=30°330°60°300°。
101. (3) 若方向角為S40°E,則其反方向角為S50°ES45°WN40°WN50°W。
102. (4) 若方向角S45°E,其反方位角為45°135°225°315°。
103. (2) 使用經緯儀釘定直線之中間節點時,通常採用一次縱轉法二次縱轉法二次複測法多次複測法。
104. (3) 測線與磁子午線所夾的銳角稱為真方向角磁方位角磁方向角真方位角。
105. (4) 地圖上量得方向角為S2°W,若此處製圖角為4°W,則真方向角為S6°WN2°WS6°ES2°E。
106. (1) 已知之磁方向角讀數為N30°E,當時之磁偏角是2°W,且知此處之製圖角為2°E,則自地圖上量得之坐標方位
角應為26°28°32°34°。
107. (4) 在A 點測得AB 之磁方位角等於40°30'20",在C 點測得CB 之磁方位角等於290°10'40",則∠ABC=110°19'40"
69°40'20"109°39'40"249°40'20"。
108. (3) 設順讀式游標之度盤最小分劃為10',游標最小分劃為10",則游標總格數之長度應等於度盤幾格的長度?6
1605958。
109. (2) 以方向組法觀測四測回,則第三測回之零方向倒鏡讀數之「度數」讀數應為315°270°225°180°。
110. (4) 天頂距之意義是:測站頂至觀測目標之垂直距離兩點沿天頂方向之水平距離儀器由水平方向至觀測目
標點逆時針方向之夾角儀器由天頂方向至觀測目標點順時針方向之夾角。
111. (3) 下列何者不是經緯儀本身的所能提供的功用?測水平角測垂直角測方位角定延長線。
112. (3) 在方向觀測法中,測量角度之首先步驟為對準真子午線對準磁子午線選擇零方向縱轉望遠鏡。
113. (1) 以經緯儀測定已知直線之延長線至C 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正倒鏡所測定之C 點未能重合,可取兩次測
定之中點為延長點C正倒鏡所測定之C 點必須重合,否則須重測經緯儀必須安置於B 點經緯儀必須安
置於A 點。
114. (1) 一測線之方向角乃此線與子午線所夾之銳角鈍角偏角俯角。
115. (1) 空間中兩相交直線投影於水平面上所構成之交角,稱為水平角垂直角方向角方位角。
116. (4) 自望遠鏡中觀測遠方一目標,其經過十字絲交點到該目標之視線,稱為橫軸水準軸垂直軸視準軸。
117. (4) 通常經緯儀之軸誤差有:一二三四 種。
118. (1) 經緯儀之橫軸不垂直於垂直軸時,其改正量為誤差的1/21/31/41/5。
119. (2) 經緯儀測水平角時,選擇測站周圍之任一測點作為參考方向,此參考方向稱為原方向零方向逆方向
反方向。
120. (3) 經緯儀正鏡觀測後,須將望遠鏡繞橫軸迴轉約180°,此動作稱為橫轉迴轉縱轉倒轉。
121. (2) 經緯儀實施方向組法觀測水平角,首測回自零方向起,一一觀測各方向後,望遠鏡回歸至零方向時,其讀數
之度數應為90°180°270°360°。
122. (4) 一縱角度盤是天頂距式之經緯儀,如正鏡讀得天頂距為89°10'20",設垂直度盤無誤差,則倒鏡觀天頂距讀數為
0°49'40"90°49'40"189°49'40"270°49'40"。
123. (3) 用經緯儀測得一方向之垂直角為-30°,則其天頂距為60°90°120°150°。
124. (2) 下列何者為經緯儀所具有的基本功能:a.測定水平角;b.測定垂直角;c.視距測量;d.測定真方位角;e.測定延
長線;f.測定高程值aceabeadfbcd。
16
125. (3) 度盤刻劃誤差可藉何法減小之?正倒鏡觀測半半改正法變換度盤位置重複觀測提高水準器靈敏度。
126. (3) 經緯儀測量水平角時,常取正鏡及倒鏡觀測之平均結果,意在消除直立軸誤差度盤刻劃誤差水平軸誤
差望遠鏡視差現象。
127. (1) 經緯儀視準軸偏心誤差,可藉何法消除之?正倒鏡觀測取平均值取二游標之平均值觀測時使視準軸保
持相同之垂直角觀測前嚴密校正度盤水準器,並確實定平。
128. (1) 經緯儀在烈日下曝晒,會使氣泡不易居中儀器轉動困難照準點模糊十字絲變形。
129. (4) 經緯儀有度盤偏心誤差時,採用何種方式消除?提高測角測回數降低測角測回數實施半半改正取A、
B 二游標之平均讀數。
130. (4) 現代經緯儀雖已無游標之裝置,然游標原理仍被應用著,只是利用儀器設計將二游標位置讀數之平均值直接
被觀測者讀得,其中所謂「二游標位置」在水平度盤上相差60°90°120°180°。
131. (3) 因水平度盤及其讀數裝置之對應關係可以隨時調整,因此水平度盤沒有下列那一項誤差?度盤偏心誤差
度盤分劃誤差指標差視準軸偏心誤差。
132. (4) 作視準軸校正時,如正鏡後視A,縱轉望遠鏡前視得B;倒鏡重新後視A,再縱轉望遠鏡前視得C。如BC 為
1.6 ㎝,則校正視準軸應對B、C 中點與B 相距0.4 ㎝之點與C 相距0.2 ㎝之點與C 相距0.4 ㎝之點。
133. (1) 用以標定水溝中心線位置最方便又準確之儀器為經緯儀直角稜鏡雷射水平儀水準儀。
134. (2) 下表為測站B 對測點A、C 做水平角之記錄,則∠ABC 為125°10'10"125°10'15"125°10'20"125°10'25"。
135. (2) 應用方向觀測法觀測水平角,若作多測回觀測時,每測回均須變換度盤,其目的在於消除何種誤差?橫軸
誤差度盤分劃誤差視準軸誤差直立軸誤差。
136. (2) 下列何種經緯儀儀器誤差,不能藉正倒鏡觀測取消?十字絲偏斜誤差直立軸誤差視準軸偏心指標差。
137. (4) 經緯儀採方向組法觀測水平角時,每測回變動度盤起始值之主要目的在消除視準軸誤差水準軸誤差橫
軸誤差度盤分劃誤差。
138. (3) 經緯儀各軸定義如下:垂直軸為VV,橫軸為HH,視準軸為ZZ,水準軸為LL,則下列何者為錯?ZZ⊥HH
LL⊥VVZZ⊥LLHH⊥VV。
139. (3) 使用經緯儀時,先使十字絲能看清楚,再使觀測目標能看清楚之操作程序稱為對焦照準取消視差定
焦。
140. (4) 下列關於經緯儀各主軸相互應有之幾何關係,何者錯誤?水準軸須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須垂直於橫軸
橫軸須垂直於直立軸視準軸須垂直於直立軸。
141. (3) 經緯儀垂直度盤之最小分劃為10',其測微器上分為10 大格,每大格再細分3 小格,試問此經緯儀垂直角最小
讀數為6 秒10 秒20 秒30 秒。
142. (1) 電子經緯儀可以自動讀出與顯示下列何項量測資料?角度距離坐標高程。
143. (3) 經緯儀之儀器誤差中,下列何者不會影響所測得之水平角度?視準軸不垂直橫軸直立軸誤差縱角指標
差視準軸偏心誤差。
144. (3) 經緯儀觀測之結果如下,則水平角∠EDF 之角度為61°32'15.5"61°32'20"61°32'17.5"61°32'10"。
145. (2) 經緯儀觀測之結果如下,則水平角∠ABC 之角度為61°31'20"61°32'20"61°31'30"61°32'30"。
17
146. (4) 下列為幾個經緯儀的校正項目:A.視準軸校正;B.水準軸校正;C.橫軸校正,其正確的校正順序為何?BCA
CBAABCBAC。
147. (3) 使用經緯儀測量水平角時,若正鏡時其方向之讀數為68°21'30",則下列何者可能為其倒鏡讀數68°21'29"15
8°21'28"248°21'35"338°21'36"。
148. (2) 經緯儀天頂距倒鏡讀數240°,則其垂直角為俯角60°俯角30°仰角60°仰角30°。
149. (2) 經緯儀觀測水平角之結果如下表,則水平角∠APB 為70°53'20"70°53'16"70°52'14"70°52'12"。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5:基本繪圖
1. (1) 控制點展繪完畢後,再以點與點間之距離檢核有無錯誤,該項檢核容許之誤差,在圖面上不得超過0.2 公厘
0.4 公厘0.6 公厘0.8 公厘。
2. (1) 在圖紙上展繪已知控制點,一般標下列何種數值?縱橫坐標經緯度夾角與邊長方位角與邊長。
3. (1) 繪製土地經界線使用黑色藍色棕色紅色。
4. (2) 將100 張30 ㎝×40 ㎝圖幅之原圖,併接描繪成60 ㎝×80 ㎝圖幅之透明膠片圖,最少共有幾張?15 張25 張
30 張40 張。
5. (3) 傾斜字體一般適用於圖名地名註記河流註記村莊註記。
6. (2) 地圖上註記"文"記號處表示法院學校銀行工廠。
7. (4) 等大圖面所涵蓋之土地面積,在1/1000 圖為1/500 圖之1 倍2 倍3 倍4 倍。
8. (3) 地圖上"字列註記"之字列中心線與圖廓線傾斜者,稱為垂直字列平行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9. (4) 地形圖測量須測定角度方向及高度角度和距離高程、方向和距離。
10. (3) 地圖上註記湖泊及河流,應用何種中文字體﹖宋體字仿宋體字傾斜字聳肩字。
11. (4) 在同一張地形圖中,有四種三種二種一種 等高距。
12. (3) 等高線閉合成一小圈時,表示何種地形?山坡陡坡窪地或山峰懸崖。
13. (1) 兩河流匯合處上游之等高線常成何種形狀?M 形S 形V 形Z 形。
14. (1)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郵局醫院電力桿電信桿。
15. (4)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公園學校寺廟停車場。
16. (2) 地形圖測量之程序為何?圖根測量,三角測量,細部測量,清繪三角測量,圖根測量,細部測量,清繪
細部測量,三角測量,圖根測量,清繪細部測量,圖根測量,三角測量,清繪。
17. (3) 為便於計算高程及判讀地形高低起伏,為何種等高線?首曲線助曲線計曲線間曲線。
18. (2) 圖上註記之字列,其中心線與圖廓下邊垂直者,稱為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屈曲字列。
19. (4) 如所繪地形圖須用多色表示者,等高線一般用何種顏色?藍色黑色綠色棕色。
20. (2) 地圖上之符號表示池塘房屋岩石階梯。
21. (2) 多色式地形圖上,套繪河流、湖泊等地物時,一般使用紅色藍色黑色黃色。
22. (2) 地圖上之等高線有粗實線、細實線、長虛線、短虛線之分,細實線為計曲線首曲線間曲線助曲線。
18
23. (3)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道路水溝小橋房屋。
24. (1) 製圖時三角點之記號為 ☆。
25. (2) 橫麥卡托投影屬於何種類型投影?等積投影正形投影正方向投影透視投影。
26. (2) 下列何者不是色彩的三屬性?色相對比亮度飽和度。
27. (3) 螢幕繪圖所使用的色光三原色為紅、黃、綠紅、藍、紫紅、綠、藍青、洋紅、黃。
28. (4) 印刷地圖所使用的色料三原色為橙、黃、青橙、綠、紫黃、綠、紅青、洋紅、黃。
29. (3) 用色光三原色双双混合,可得到下列那三種間色光?黃、紫、橙橙、青、黃黃、青、洋紅青、黃、紫。
30. (1) 用色料三原色雙雙混合,可得到下列那三種色料三間色?紫、橙、綠橙、藍、綠紅、綠、藍紫、綠、
藍。
31. (2) 下列有關等高線特性之敘述,何者為錯誤?等傾斜面的等高線相互平行等高線間隔與地面坡度成正比等
傾斜面的等高線間隔相等等高線間隔愈密,地面坡度愈大。
32. (1) 下列何種等高線為等高線地形圖主體,用以表示地貌狀態的基本曲線?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助曲線。
33. (1) 一般1/1000 地形圖上首曲線的等高距為1m5m10m20m。
34. (1) 一般1/1000 地形圖上計曲線的等高距為5m10m25m50m。
35. (3) 利用光線暗影之深淡色調表示地貌之起伏狀態,此種地形圖地貌表示法稱為立體模型法暈潝法暈渲法
浮雕法。
36. (2) 下列何種字體適用於地名註記?隸字等線字傾斜字聳肩字。
37. (4) 下列何種字體適用於山脈註記?宋體字等線字傾斜字聳肩字。
38. (2) 依內政部公布之基本地形圖資料庫圖式規格表,圖式線號規格中1 號線之規格為0.05 ㎜0.1 ㎜0.15 ㎜0.
2 ㎜。
39. (4) 隸字常用於表示地形圖的地名註記湖泊註記山名註記地圖圖名。
40. (3) 彩色地圖上的行政界線,一般使用何種顏色?紅色黃色黑色藍色。
41. (3) 下列何者不是地名註記的要素?字體字色字寬字大。
42. (3) 屈曲字列常用於表示何種地物之註記?居住地湖泊河流山岳。
43. (3) 大字隔間距為字大之若干倍時,常用來表示何種地物之註記?居住地地標道路建物。
44. (2)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土堆墳墓旱田果園。
45. (3) 地圖上之“ "記號表示水田沼澤旱田砂地。
46. (3) 研究地圖的表現形式稱為地圖製印地圖編製地圖整飾地圖投影。
47. (2) 在地形圖上常以不同的色別表示不同類別的對象,下列那一種情況不正確?綠色表示植被紫色表示建物
棕色表示地貌藍色表示水系。
48. (4) 一張十萬分之一地形圖的涵蓋範圍為經差1 度,緯差30 分經差30 分,緯差1 度經差1 度,緯差1 度
經差30 分,緯差30 分。
49. (3) 一張二萬分五千之一地形圖的涵蓋範圍為經差7.5 分,緯差15 分經差15 分,緯差7.5 分經差7.5 分,緯
差7.5 分經差15 分,緯差15 分。
50. (2) 地圖語言是一套約定成俗的地圖內容描述工具,用來將地圖包含的資訊傳遞給用圖者,下列何者不是地圖語言
的一種?地圖符號地圖尺度地圖色彩地圖註記。
51. (4) 地圖符號不包括下列何種形狀?點狀線狀面狀體狀。
52. (1) 地圖符號系統可用六個圖形變量加以定義,下列何者不是圖形變量?數量形狀尺寸方向。
53. (2) 由大比例尺地圖編製一系列的中小比例尺地圖之作業程序,稱為地圖投影地圖縮編地圖整飾地圖製
印。
54. (2) 將線型特徵物減少坐標量,但保留特徵點及形狀之縮編程序稱為平滑化簡單化篩選併消。
55. (3) 組合許多位置接近的點、線或面特徵物,使其成為單一特徵物的縮編程序稱為併消增顯合併移位。
56. (3) 當製圖比例尺小於多少時,地圖製作不需考慮地球為一旋轉橢球體,而直接使用球體表示地球形狀即可?1/
19
1000001/10000001/100000001/100000000。
57. (4) 下列是有關數值地圖資料檔的敘述,何者為錯誤?數值地圖資料可分成向量式與網格式兩大類向量式圖形
資料檔是以一連串的x,y 或x,y,z 坐標所組成網格式圖形資料檔是在事先設定好的網格陣列上,將地形物通過
各網格之情形加以記錄而成所有測量儀器產生的原始資料皆為向量式資料。
58. (4) 下列何者不是向量圖資料檔的格式?DWGSHPDGNPCX。
59. (3) 下列何者不是影像圖資料檔的格式?BMPTIFFDXFGIF。
60. (4) 下列何者不是地圖編修作業的工作?加註圖式符號及地理名稱地圖接邊處理設定地圖的色彩地圖坐
標系統轉換。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6:埋石設標
1. (1) 測量作業中需要造標者為下列何種測量?三角測量地形測量等高線測量水準測量。
2. (2) 埋設標石與原測定設樁位置應在同一垂直線上,如有誤差不得逾多少㎜?10 ㎜5 ㎜8 ㎜15 ㎜。
3. (1) 樁位測量時因地形地物阻礙,不能實地埋設者,是屬於何種樁位?虛樁界樁中心樁副樁。
4. (1) 某三角點埋設標石之對心誤差為10 ㎝,該三角點至另一三角點之邊長為3,400m,其產生之方向誤差最大為多
少角度?6"10"15"20"。
5. (3) 埋設標石以何者為宜?與地面平沒入地面10 ㎝高出地面10 ㎝可任意埋設為原則。
6. (4) 於建築物屋頂平台設置三角點,其埋設標誌之材料以何者為宜?石樁塑膠樁水泥樁金屬標。
7. (2) 三角點標石之頂端刻有下列何種記號?一十 ▲。
8. (3) 三角測量選點時,單一三角形之形狀,以何者為最佳?鈍三角形銳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9. (2) 三角點標石十字刻劃的北方,應如何辨識?等級及點別刻字方向點號刻字方向測設機關刻字方向測設
日期刻字方向。
10. (4) 三角測量時,若必要架設高覘標,應考慮觀測之視線高出中間障礙物多少公尺以上?2 公尺3 公尺4 公尺
5 公尺。
11. (4) 控制點經選定後,應釘設標誌,並繪製主題圖綜橫斷面圖地勢圖位置略圖。
12. (4) 若以衛星控制點作為基本控制點,點位採用不銹鋼材質時,其十字刻劃、刻字、埋設區分、規則及埋設方式等
應依規定設置。下列有關規定,何者正確?東:測設機關、中:點號、西:等級及點別西:測設機關、中:
點號、東:等級及點別南:測設機關、中:點號、北:等級及點別北:測設機關、中:點號、南:等級及
點別。
13. (4) 基本控制點之位置經選定後,應埋設界標都市計畫樁標竿標石。
14. (3) (本題刪題1000817)建造覘標係供三角測量觀測之用,於造標時,其覘標之心柱標旗基柱覆板 ,不得
阻礙觀測方向。
15. (3) 在永久測量標上堆積雜物,致妨礙永久測量標效用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首先應令行為人責令罰鍰
處罰行為人限期恢復原狀訴請司法機關處理。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7:儀器之一般保養與維護
1. (1) 測量儀器在搬運途中,首應注意何種動作?防震防潮防銹防曬。
2. (1) 測量儀器儲存,首應考量何種動作?防潮防風防震防曬。
3. (4) 經緯儀外部應經常擦拭定期擦拭每日擦拭視其必要性再擦拭。
4. (3) 經緯儀使用完畢,在裝箱之前,先將微動螺旋轉至壓縮彈簧至底放鬆彈簧至完全伸展居中隨意。
20
5. (4) 物鏡表面佈滿塵土,令:甲=「將鏡頭紙撕成兩半,並將起毛邊對齊捲起成管狀,用起毛端沾蒸餾水輕拭」;
乙=「用軟毛刷子輕刷」;丙=「用軟橡膠氣球吹子吹」。則清理的順序為乙甲丙甲乙丙乙丙乙甲。
6. (2) 儀器淋雨受潮,令:甲=「用60 瓦燈泡烘烤」;乙=「用乾的軟布擦拭鏡片以外的部份,抹去水分」;丙=「用
電扇吹」,則處理的順序為甲乙丙乙丙甲甲丙乙丙甲乙。
7. (4) 下列何者不是存放儀器的需求?避免溫差變化太大防曬防潮且避免淹水儀器櫃應密不通風。
8. (2) 以鋼卷尺量距沾到污水,令:甲=「用軟布沾稀的潤滑油擦拭,再用乾淨布擦掉油漬」;乙=「靜置約30 分鐘」;
丙=「用軟布抹掉卷尺上之水分」。則處理的順序為乙甲丙乙甲甲乙乙丙甲。
9. (4) 欲帶儀器到遠方執行長期測量工作,對於儀器之檢校,令:甲=「出發前一天檢校」;乙=「出發一週以前檢校」;
丙=「抵達工作地點後立即檢查」。上列何者動作為正確順序?甲乙丙乙與丙。
10. (2) 儀器箱除了堅固、外觀鮮明之外,還需要滿足一些要求,其中何種功能最不易滿足?吸收震動完全防潮
不怕小雨外殼鎖扣附設保險裝置。
11. (4) 令:甲=「加油潤滑腳螺旋螺絲」;乙=「加油潤滑直立軸軸承」;丙=「儀器外部(鏡片除外)之保養」。屬於測
量人員維護者為甲乙丙甲乙乙丙甲丙。
12. (1) 目前的儀器箱多用塑膠製作外殼,外殼以鉸鏈連接,內襯為一體成型之泡棉。下列各項何者錯誤?儀器箱可
充當板凳打開儀器箱取出儀器之後,立即蓋妥儀器箱,可避免鉸鏈處塑膠斷裂塑膠曬太陽易碎,所以儀器
箱儘量不要曬太陽在路邊測量時,如果欠缺警示裝置,可用儀器箱代替。
13. (2) 經緯儀使用完畢,在裝箱之前,先將腳螺旋轉至何種位置?完全升高居中完全降低隨意。
14. (3) 目前的儀器箱多用塑膠製作外殼,內襯為一體成型之泡棉,假設儀器箱已打開,令:甲=「鎖住制動螺旋」;
乙=「使照準架與基座之記號對齊,將經緯儀放入儀器箱中」;丙=「放鬆制動螺旋」;丁=「蓋妥箱子」。將
經緯儀裝箱之正確順序為甲乙丙丁乙丁甲丙乙甲丁甲乙丁。
15. (1) 攜帶標桿行進時,應該使尖端保持何種動作?朝後且朝下朝後朝前朝前且朝上。
16. (4) 攜帶水準尺行進或測量扶尺時,應該保護尺面,且須注意何種動作?不可觸摸刻劃不可觸摸註記之數字
隨意不可觸摸刻劃及註記之數字。
17. (4) 下列何者不合理?依照使用手冊之指示校正儀器儀器誤差較小,且能以適當方法予以消除時,可以不要校
正以經緯儀為例,儀器校正項目較多,如果校正量較大時,通常需重複循環校正不論儀器誤差種類及大小,
一律須送儀器廠校正。
18. (3) 保養儀器之原則為送交儀器廠商保養使用人自行保養使用人施行初級保養,視需要送交儀器廠商施行高
級保養不必保養。
19. (1) 各類測量儀器使用前,甲=「熟讀說明書」,乙=「瞭解組件構造與功能」,丙=「精研操作步驟與要領」,上
列何種為必須動作?甲乙丙甲乙乙丙甲丙。
20. (3) 水準尺用畢收藏應保持何種動作?堆疊平置交叉斜置直豎橫枕。
21. (2) 攜帶水準尺行進,在叉路口轉彎時,為避免撞及他人,宜將水準尺保持尺身朝前(縱向)扛在肩上垂直持尺
尺身橫向扛在肩上隨意持尺。
22. (4) 在工廠、工地、道路測量時,下列何種動作為宜?戴安全帽穿膠鞋穿安全背心視狀況選擇穿或戴安全
帽、膠鞋、安全背心。
23. (3) 在煉鋼廠高溫鍋爐附近測量,宜使用下列何種儀器?電子水準儀及電子經緯儀電子水準儀及光學經緯儀
光學水準儀及光學經緯儀光學水準儀及電子經緯儀。
24. (3) 測量儀器自箱中取出後,應立即將儀器箱蓋妥,其目的為可臨時作為人員的坐椅可作為墊高,便於觀測
避免灰塵、雨水及枯葉等雜物飛入沒有作用。
25. (3) 測量員可透過望遠鏡之目鏡環調整望遠鏡的測微鼓度盤刻劃十字絲準星 ,使其可以正確對準被測量
之目標。
26. (1) 一般地形測量用之水準儀,多為具有自動補償器的自動水準儀,就其精度言,係依據何者來區分?望遠鏡的
放大倍率望遠鏡的目鏡大小望遠鏡的長短望遠鏡的十字絲。
27. (3) 水準測量時,標尺墊之作用為使標尺升高以便觀測避免標尺之磨損或沾汙避免標尺下陷使標尺水平。
28. (1) 影響電子測距之氣象因素最大者為溫度氣壓濕度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
21
29. (4) 下列何者不屬於電子測距儀施測時的改正頻率偏差改正氣象改正加常數改正多路徑誤差改正。
30. (3) 木樁校正法係用以校正電子測距儀經緯儀水準儀平板儀。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8:測量基本準則
1. (4) 辦理測繪業務可設置之控制點,稱為標桿標尺覘板測量標。
2. (3) 下列何者屬於高程測量基準?比例尺坐標平均海水面圖根點。
3. (2) 下列何種測量不屬於應用測量?地籍測量基本測量工程測量都市計畫測量。
4. (1) 三角測量及精密導線測量所區分之等級,其主要依據為何?精度用途測殘方法重要性。
5. (1) 橫麥卡托投影屬於何種類型投影?正形投影等積投影正方向投影透視投影。
6. (3) 台灣之高程基準係依據基隆港的潮位站何種水準面為起算標準?最低潮位線低潮位線平均海水面最
高潮位線。
7. (2) 台灣本島現行2 度分帶橫麥卡托投影坐標系統,其中央經線之經度為何?120°E121°E122°E123°E。
8. (2) 新國家坐標系統(TWD97 坐標系統)所採用的地球原子為何?GRS67GRS80GRS84GRS97。
9. (3) 橫麥卡托投影之圓柱軸與地軸應互相一致斜交正交無關。
10. (3) 電子測距之標準誤差,常以(a+b‧ppm)形式表示之,而ppm 係表示所量距離之多少?一萬分之一十萬分之
一一百萬分之一一千萬分之一。
11. (1) 測角與量距之精度要相互配合,如量距之精度為1/10000,則測角之精度應為20"30"40"50"。
12. (3) 地圖投影所稱之子午線收歛角,亦稱為方向角磁偏角製圖角垂直角。
13. (4) 依大地測量之觀點,地表兩點間之最短距離為何?直線圓弧直截線大地線。
14. (2) 台灣地區2 度分帶橫麥卡托投影坐標系統,其中央經線之尺度比率為多少?0.99900.99991.00001.0005。
15. (4) 利用GPS 衛星定位測量所測得的高程屬何種高程?正高力高正常高橢球高。
04200 測量 丙級 工作項目09:職業倫理與工作安全
1. (2) 勞工保險領取保險給付之請求權,自得請領之日起幾年內不行使而消滅?1 年2 年3 年5 年。
2. (2) 目前我國勞工保險之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為被保險人當月之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幾?67810。
3. (3) 雇主給付勞工工資應以基本工資為給付金額雙方議定金額給付,且可低於基本工資雙方議定金額給付,
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經勞工同意之任何金額給付。
4. (4) 雇主因歇業、清算或宣告破產,積欠工資未滿三個月四個月五個月六個月 部分有最優先受清償之權。
5. (1) 雇主延長勞工工作時間在二小時以內者,應按平日每小時工資額至少加給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二分之一
一倍 之加班工資。
6. (3) (本題刪題)雇主發給勞工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加班費)可依底薪計算經由勞工同意可依底薪計算應以
全薪計算由勞資雙方自由議定計算項目。
7. (3) 勞工每日正常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六小時七小時八小時九小時。
8. (2) 因季節性等關係延長勞工工作時間,男工一日不得超過二小時三小時四小時六小時。
9. (1) 女工延長工作時間一月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三十二小時四十六小時六十六小時。
10. (1) 勞工每七日至少應有一日之休息,作為例假休假放假特別休假。
11. (1) 勞工工作一年以上,依法應享有依年資工資工作時間工作績效 計算之特別休假。
12. (1) 雇主徵得勞工同意於休假日工作,至少應加一倍加二倍加三倍加四倍 發給工資。
13. (2) 依勞工請假規則,婚假為六天八天十天十二天。
22
14. (3) 下列何種假別,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雇主無需給付工資婚假喪假事假公假。
15. (2) 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勞工普通傷害病假全年超過十五日三十日三個月六個月 部份,雇主得給
付折半工資。
16. (3) 服從公司職場安全所制定之規範,以維護工作安全,避免意外事件之發生,為下列何者敬業協同守紀
服務。
17. (2) 勞動節是四月一日五月一日六月一日七月一日。
18. (3) 依勞資爭議處理法規定之調整事項,勞資爭議處理程序為調解、和解和解、仲裁調解、仲裁斡旋、和
解。
19. (1) 調整事項之勞資爭議,經調解不成立者,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認為有影響公眾生活及利益情節重大或應目
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請求,得依職權交付仲裁和解司法機關警察機關 並通知雙方當事人。
20. (1) 勞資爭議之調解委員會置委員三至五人九至十三人三至十三人九至十九人。
21. (3) 勞資爭議之雙方當事人對於仲裁委員會之仲裁可以上訴可以抗告不得不服可以訴願。
22. (2) 定期之團體協約不得超過二年三年四年五年。
23. (1) 團體協約期間,屆滿未訂新約,則原約繼續有效無效經三個月後無效經一年後無效。
24. (2) 不定期之團體協約,於訂立半年後一年後二年後三年後 ,當事人之一方得於通知對方後,隨時終止。
25. (4) 依勞工請假規則規定,父母死亡之喪假為三日四日六日八日。
26.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所謂「童工」係指?15 歲以下15 歲以上,未滿十六歲者15 歲以上,未滿十八
歲者18 歲以下者。
27. (1)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童工不得於什麼時間內工作?午後八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二時
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八時。
28.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不得於什麼時間內工作?午後八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六時午後十二時
至翌晨六時午後十時至翌晨八時。
29.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分娩前後給予幾星期產假?六個星期七個星期八個星期十個星期。
30.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懷孕三個月以上流產者,應給幾星期產假?二個星期三個星期四個星期五個
星期。
31.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女工之子女未滿一歲須親自哺乳者,雇主每日應給予幾次哺乳時間?一次二次三次
四次。
32.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於同一事業單位連續工作幾年者,得自請退休?15 年20 年25 年30 年。
33.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年滿幾歲,雇主得強制其退休?55 歲60 歲65 歲70 歲。
34. (2) 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年滿五十五歲,其在同一事業單位連續工作滿幾年,得自請退休10 年15 年20 年
25 年。
35.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退休金給與標準,最多總數以幾個基數為限?35 個基數40 個基數45 個基數5
0 個基數。
36. (4)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請領退休金之權利,自退休之次月起,幾年內不行使而消滅?2 年3 年4 年5
年。
37. (4)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雇主應依法按事業單位每月薪資總額多少比率,提撥退休準備金?5%2%~5%2%~
10%2%~15%。
38.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退休金給與標準之一個基數係指一個月工資一個月平均工資半個月工資六個
月平均工資。
39. (2)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因職業災害,雇主應負之工資終結補償責任為何?35 個月平均工資40 個月平均工
資45 個月平均工資50 個月平均工資。
40.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因職業災害死亡,雇主除給與死亡補償外,尚應給與其遺屬多少喪葬費?2 個月平
均工資4 個月平均工資5 個月平均工資10 個月平均工資。
41. (3) 依勞動基準法規定,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由勞資雙方共同組成,勞工代表人數不得少於1/31/22/
23
33/4。
42. (1) 勞工保險之普通事故保險之保險費,產業工人應負擔20%30%40%50%。
43. (4) 勞工保險之普通事故保險之保險費,職業工會勞工應負擔20%40%50%60%。
44. (4) 勞工保險之老年給付最高以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為限?30 個月35 個月40 個月45 個月。
45. (2)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之父母或配偶死亡,應給與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喪葬津貼?4 個月3 個月2 個月
1 個月。
46. (2)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之滿十二歲子女死亡,應給與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喪葬津貼?3 個月2 個半月2 個
月1 個半月。
47. (1)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死亡,其保險年資未滿一年者,應發給其遺屬幾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之遺屬津貼?10 個月
20 個月30 個月40 個月。
48. (2) 勞工逾六十繼續工作且參加勞工保險者,其逾六十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幾年計算?3 年5 年10 年
不計保險年資。
49. (4) 不慎或不當使用造成測量儀器設備損壞,應該如何處理?為避免被譴責不告知他人在設備上標示故障,但
不告知他人誣指他人所為主動告知並通知修護,以免他人使用造成傷害。
50. (3) 如欲順利完成整體性之工程,則各相關工類作業人員必須各自為政逃避偷懶分工合作能者多勞。
51. (1) 採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企業應建立何種溝通的管道?雙向溝通單向溝通通信溝通對外溝通。
52. (4) 工業安全衛生上使用之顏色與意義,下列何者正確?紅色:注意黑色及白色:禁止使用綠色:輻射危險
黃色:當心。
53. (1) 工業安全顏色中,表示消防設備與器具的顏色為紅色綠色藍色橙色。
54. (3) 中央主管勞工安全衛生業務的機關為內政部經濟部勞委會經建會。
55. (3) 以下何項理由勞工須經預告終止契約?雇主、雇主家屬、雇主代理人對於勞工,實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之行
為者契約所訂之工作,對於勞工健康有危害之虞,經通知雇主改善而無效果者不定期契約,勞工終止契約
時雇主不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或對於按件計酬之勞工不供給充分之工作者。
56. (3) 安全衛生標示中,用於提醒避免相對於人員行為而發生之危害(如當心地面)的標示圖形為圓形尖端向上之
正三角形尖端向下之正三角形正方形或長方形。
57. (1) 目前臺灣地區的單相三線式接戶線電源,其電壓為110V 及220V220V 及330V3300V33000V。
58. (3) 依「勞工安全衛生法」規定,勞工不依雇主之要求配戴安全帽被查獲,可處罰勞工個人罰鍰最高為新台幣30
元300 元3,000 元30,000 元。
59. (4) 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以下條件何者不符請領老年給付之資格?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一年,年滿六十歲退職者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十五年,年滿五十五歲退職者
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二十五年退職者
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十年,未滿五十歲退職者。
60. (1) 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或職業病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
療中者,應自不能工作之第幾日起,發給職業傷害補償費或職業病補償費?第4 日第5 日第7 日第10
日。
61. (4) 你目前正在進行定樁工作,樁位幾已測設好,但是還要一個小時才可完成最後一個樁。下班時間已到,而公司
亦曾通知避免逾時工作。公司辦公室人員已下班,而你的測量隊要兩星期以後才能再回此工作區域。請問你該
如何做?
與辦公室聯絡,尋求指示
按照正常工作時間,準時下班
確定公司能付加班費再進行工作
直接進行最後樁位之測設。
62. (1) 當作業區域附近並無診所、醫院、醫生等,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急送受傷之員工時,做為負責人,下列何者為最
基本之急救必備?
24
必須有一位具有急救訓練合格執照人員在工作區域
必須有一位急診醫療專家在工作區域
必須有一位執業護士在工作區域
必須有一組醫務輔助人員在工作區域。
63. (4) 雇主使勞工從事缺氧危險作業時,應置備測定空氣中氧氣濃度之必要測定儀器,並採取隨時可確認空氣中氧氣
濃度、硫化氫等其他有害氣體濃度之措施。下列何者不是「缺氧症預防規則」所規範之缺氧危險場所?
長期間未使用之水井、坑井、豎坑、隧道、沈箱或類似場所等之內部
供裝設電纜、瓦斯管或其他地下敷設物使用之暗渠、人孔或坑井之內部
穀物或飼料之儲存、果蔬之燜熟、種子之發芽或蕈類之栽培等使用之倉庫、地窖、船艙或坑井之內部
長期間未使用且有崩塌危險之山間產業道路。
64. (1) 「缺氧症預防規則」所規範之缺氧,乃指空氣中氧氣濃度未滿
百分之十八之狀態
百分之三十之狀態
百分之八之狀態
百分之二十八之狀態。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1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1:基本圖學 1. (3) 依CNS 規定建築物之平面圖、立面圖,其比例尺不得小於1/501/1001/2001/500。 2. (4) 由圖面算得基地面積為25cm ,假設此圖之比例尺為1/200,請問實際面積應為25m 50m 75m 100m 。 3. (4) 在六種視圖中最常用的是仰視圖、正視圖、右側視圖仰視圖、正視圖、右視圖俯視圖、正視圖、左側 視圖俯視圖、正視圖、右側視圖。 4. (2) 圓周周長為π×(半徑) 2π×(半徑)2π×(半徑) 4π×(直徑)。 5. (4) 建築師申請建築執照之建築設計圖,圖別編號為英文字母之MSEA。 6. (3) 下列尺度註記方式,何者錯誤? 。 7. (1) 左圖的上視圖是 。 8. (2) 左圖的正視圖為 。 9. (1) 二片三角板之內角共計360 度180 度120 度90 度。 10. (2) 表示構造物外型的主要圖樣係詳細圖立面圖平面圖配置圖。 11. (1) 屋頂排水S=1/30 之S 符號表示坡度尺寸比例長度。 12. (1) 英制2500psi 等於175kgf/cm 210kgf/cm 240kgf/cm 260kgf/cm 。 13. (2) C.L.符號表示淨寬中心線斷面深度。 14. (2) 建築物的樓層高度通常都標註在平面圖立面圖大樣圖配置圖。 15. (1) 常用之建築透視圖為一點透視及二點透視三點透視傾斜透視等角透視。 16.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與俯視圖,選出正確之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17. (2)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與俯視圖,請選出正確的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18. (3) 左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請選出正確之俯視圖和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2 。 19. (1) 利用二片三角板配合平行尺,能繪出75 度80 度220 度55 度 的角度。 20. (1) BM 符號表示水準點水平線測點地面線。 21. (3) 製圖鉛筆底稿完成後,其圖樣上墨之順序為由右而左,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由下而上由左而右,由上 而下由左而右,由下而上。 22. (3) 30 ㎜ O.D.鐵管,O.D.符號係表示標準鐵管管之內徑管之外徑美國標準。 23. (2) BOLT 表示地坪線螺栓鐵條中心線。 24. (2) 隱藏於物體後之線條以實線虛線單點線雙點線 表示之。 25. (2) 依CNS 表示規格號數之符號是@#ψ 。 26. (3) 依CNS 建築製圖線條用途下列何者以粗實線表示基準線尺度線鋼筋中心線。 27. (2) 左圖的右側視圖為 。 28. (3) 左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選出正確之俯視、正視圖(第二角投影法) 。 29. (3) 繪製1/15 比例圖樣使用下列那一刻度的比例尺最方便1/1001/6001/3001/200。 30. (1) 依CNS 建築製圖規定,建築圖中現有道路通常塗上褐色黃色綠色紅色。 31. (2) 1/100 比例尺,單位公尺的圖樣量得一公分長線條應為10 ㎝100 ㎝10m100m。 32. (2) 在繪陰影時,習慣上採用平面光線角度為多少度?35456030。 33. (2) 利用三角板配合平行尺,可繪出10°15°20°25° 之倍數角度。 34. (4) 下圖為已知等角體圖,選出正確之俯視、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35.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及俯視圖,選擇正確之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36. (4) 欲畫1:25 之圖樣時,用何種比例尺較為方便?1/2001/3001/4001/500。 37. (1) 依CNS 規定,建築製圖線條用途尺度線在圖面中應為細實線中實線粗實線虛線 之線條表示。 38. (4) 指標線一般作幾度之傾斜15°,30°,45°15°,60°,30°30°,45°,75°30°,45°,60°。 39. (2) 求扇形面積,下列那一個公式是對的半徑 ×π(圓心角÷360)×半徑 ×π(360÷圓心角)×半徑 ×π半徑× π÷圓心角。 40. (1) 一般字規上標明之2 ㎜,3 ㎜,4 ㎜等係表示字體高度字體寬度針筆號數字規編號。 41. (1) 描繪或放大地籍圖的鉛筆,最理想是2H、HF、HBB、2B2B、3B。 3 42. (4) 左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請選出正確的俯視圖和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43. (1) 下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請選出正確的俯視圖和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44. (4) 投影所在之平面稱為平面側面斜面畫面。 45. (1) 正圓錐體正放時,其平面圖形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錐形。 46. (3) 在兩條平行線中間分成若干等分時,最簡易的畫法是用何種工具?量度規平行尺圓規比例尺。 47. (3) 一般繪圖中,當物體在室內外受到光線的照射時,必形成一部份為受光的明亮面,稱為平面立體面陽 面陰面。 48. (4) 比例尺1/200 之平面圖,要放大成1/20 比例尺,其圖樣面積放大為幾倍?2510100。 49. (3) 繪平行斜線(45°及60°以外)最理想的工具是分度器45°及60°三角板勾配尺(亦稱活動三角板)直尺。 50. (2) 繪製建築圖,下列筆蕊何者最常用?4HHB4B6B。 51. (1) 半圓(直徑為D)之面積為1/8πD 1/4πD 1/2πD πD 。 52. (3) 左圖之右側視圖為 。 53. (1) 左圖之俯視圖為 。 54. (4)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用尺下緣繪水平線以吸墨紙吸乾上墨線之墨水在圓規之關節處加油潤滑描圖紙 之原稿不可摺疊。 55. (2) 實物40 公尺在比例尺1/200 之圖樣應表示為多少㎝長?10203040。 56. (4) 正立方體之各方向投影,不可能成為何種圖形?六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五角形。 57. (2) 150 磅的圖紙,150 磅是指全開圖紙幾張的重量?10050010002000。 58. (3) 比例尺1/50 的圖樣,用比例尺1/100 量度,尺上讀數是原來的幾倍1/41/224。 59. (2) 圖樣內各圖之編號位置應在圖之上方下方左右。 60. (2) 製圖時,一般畫水平線、垂直線之方法為由右而左,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下而上由左而右,由上而 下由右而左,由下而上。 61. (2) 如線條緊密,而僅欲擦去某部分時,可以用何種工具輔助之三角板消字板毛刷砂紙。 62. (3) 左圖基地面積為1250m 1500m 1850m 1950m 。 4 63. (1)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試選擇合適的俯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64. (3) 代表實物之面、邊及外形的圖樣,均由比例尺寸線條大小 所組成。 65. (2) 第三角投影法,除正視圖與俯視圖外,另一個圖面為左側視圖右側視圖底視圖背視圖。 66. (3) 欲繪製比例1/5 之圖,須應用刻度為1/1001/2001/5001/600 之比例尺較為方便。 67. (2) 等邊六角形之內角均為60°120°150°100°。 68. (4) 一般繪圖中,當物體在室內外受到光線的照射時,必形成一部份為不受光的暗面,稱為平面立體面陽 面陰面。 69. (1) 直角三角形中,若兩直角邊長各為3 ㎝及4 ㎝,則斜邊長應為多少㎝?56712。 70. (2) 用以量取長度及劃分線段成若干等分之儀器為圓規分規鋼尺三角板。 71. (3) 依CNS 規定表示?筒鐵角鋼鋼板槽型鋼。 72. (3) 依CNS 規定,門窗之圖例表示鐵捲門折疊門單拉門防火門。 73. (3)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試選擇合適的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74. (4) 依CNS 規定,建築圖中之中文字體係屬隸書標楷體仿明體仿宋體 為原則。 75. (1) 尺度線必須與所標註長度之面平行垂直相交重疊。 76. (4) 下列何種鉛筆心,其硬度最小6HHBF6B。 77. (4) 繪製建築圖,一般均先繪立面圖剖面圖大樣詳細圖平面圖。 78. (3) 一般計算面積時,一坪應等於幾m ?3.2403.3003.30583.3124。 79. (2) 使用比例尺,下列何者是不良方法?量度時自零值開始先以分規在尺上量距離再移於紙上隨時保持尺 面清潔同一直線上作連續量度時,不要移動比例尺。 80. (2) 同一圓之外切正四邊形面積為內接正四邊形面積之幾倍1.522.53。 81. (3) 建築圖樣中, 係表示牆面線建築線中心線高度限制線。 82. (4) 是表示中心線座標線方向線剖面線。 83.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試選擇合適的俯視圖 。 84. (3) 邊長8cm 之正三角形,其面積約為16cm 24cm 28cm 32cm 。 85. (3) 正投影圖中,投影線應彼此垂直集中於一點彼此平行與投影面平行。 86. (3) 使用平行尺及一組三角板最多可將一圓分成幾等分15182436。 87. (3) CNS 規定線條粗細原則上分為1 級2 級3 級4 級。 88. (2) 下列何種角度不能以一組普通三角板繪出15°40°60°75°。 89. (4) 混凝土強度中的“psi"之意義係代表公斤/平方公分公斤/平方吋磅/平方公分磅/平方吋。 90. (3) 下列尺度線端部之符號何者為誤? 。 5 91. (3) 建築線以下列那一種線條表示 。 92.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識選擇其合適的右側視圖 。 93. (3)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四角形內角和為360°五角形內角和為560°六角形內角和為7 20°。 94. (4) 土地所有權狀記載土地面積為1 公頃3 公畝6 平方公尺,等於幾平方公尺1361306103610306。 95. (3) 木材體積以“才"為單位,其每才之材積為1 立方台寸10 立方台寸100 立方台寸1000 立方台寸。 96. (4) 繪直線時為使線條品質均勻,繪線時鉛筆宜完全垂直逆向複繪分段接繪順向傾斜適當旋轉。 97. (4) 鉛筆心軟硬等級之排列正確者為B.H.HB.FB.F.H.HBB.F.HB.HB.HB.F.H。 98. (4) 如果僅用一塊60°標準三角板與平行尺,最多可將一圓分為36912 等分。 99. (3) 繪圖時底稿線應先繪製結構體之輪廓線粉刷線中心線尺寸線。 100. (4) 繪直線時,鉛筆與桌面傾斜角度約為15°30°45°60°。 101. (3) 左圖符號是地界線指示線截斷線剖面線。 102. (1) 分隔住宅單位與住宅單位或住戶與住戶或不同用途區劃間之牆壁,稱為分戶牆分間牆承重牆外牆。 103. (3) 一直線與圓周相切一點,此點與圓心之連線與該直線所夾之角度量為30°60°90°120°。 104. (4) n 邊形之內角和計算式為180°×(n+1)180°×(n-1)180°×(n+2)180°×(n-2)。 105. (3) 經過投影箱觀察物體可得3 方向4 方向6 方向8 方向 投影視圖。 106. (1) 第三角投影法的排列為視點、畫面、物體視點、物體、畫面畫面、視點、物體物體、視點、畫面。 107. (2) 欲求斜線之實長或斜面之實形,須用正投影視圖輔助視圖等角投影圖交線展開圖。 108. (4) 繪對稱圖形或有軸之部份須先繪輪廓線隱藏線假想線中心線。 109. (4) 等角立體圖軸線夾角為30°60°90°120°。 110. (2) 兩個面交線如為直線,如欲繪出該直線應求出貫穿點一點二點三點四點。 111. (4) 在建築圖樣,下列何者為隱藏之輪廓線 。 112. (2) 如下圖所示之圓形總面積為120m ,則圓心角45°之扇形面積為12m 15m 18m 30m 。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2:一般建築製圖準則及.. 1. (1) 一般言五皮防水層係指油毛氈2 皮柏油3 皮油毛氈3 皮柏油2 皮油毛氈4 皮柏油5 皮油毛氈5 皮柏油 4 皮。 2. (2) Fy 表示鋼筋之容許應力降伏應力設計強度剪力強度。 3. (2)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停車設於室外時,每輛車停車空間不小於2.5m×5m2.5m×6m3m×5m3m×6m。 4. (2) #10 竹節鋼筋直徑為30 ㎜ ψ32 ㎜ ψ35 ㎜ ψ38 ㎜ ψ。 5. (1) 混凝土空心磚的標準尺寸為390 ㎜×190 ㎜×190 ㎜360 ㎜×190 ㎜×190 ㎜330 ㎜×110 ㎜×6 ㎜300 ㎜×150 ㎜ ×150 ㎜。 6. (2) 標準T 型鋼一般以“WT"“ST"“T"“Z" 表示之。 6 7. (1) 建築圖上,符號“@"表示間距中心到中心番號大約值。 8. (1) 建築平面圖門窗符號表示雙開窗雙向窗上下拉窗雙拉窗。 9. (1) 此符號在平面圖中代表橫拉窗上下拉窗固定窗單開窗。 10. (4)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表示紅磚石材木材鋼。 11. (1) 鋼軌一般以每公尺之公斤重每呎之公斤重每尺之公斤重每公尺之台斤重 表示之。 12. (3) 石工、磚工、混凝土工之合稱為粉刷工程土石工程圬工工程石工程。 13. (2) 依CNS 規定,建築圖號中“S"代表建築圖結構圖配電圖排給水圖。 14. (1) fc'表示混凝土的壓力強度拉力強度設計強度剪力強度。 15. (1) 建築工程上,計算磚牆的數量常用m mm ㎝ 為單位。 16. (2) 建築平面圖符號表示自由門雙開門雙向門折疊門。 17. (1) 表示雙向門旋轉門雙開門雙拉門。 18. (3)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表示地盤卵石級配粉刷類。 19. (3) 混凝土之抗壓強度係指澆置14 天20 天28 天35 天 後,經加壓試驗所得強度。 20. (3)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中,圖號“A"表示結構圖電氣圖建築圖給水圖。 21. (1) 大理石之一才為1 尺×1 尺1 寸×1 尺1 尺×10 尺1 寸×1 寸。 22. (2) 七皮柏油油毛氈之瀝青層共有3 層4 層5 層6 層。 23. (2) 建築平面圖符號表示雙向門旋轉門雙開門雙拉門。 24. (2) 左圖在建築平面圖符號係代表旋轉門單開門橫拉門折疊門。 25. (4)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表示地盤卵石級配粉刷類。 26. (4) 建築材料中,木材習慣上使用下列那一種符號代表? 。 27. (4) 下列何者不為居室?客廳臥室廚房浴室。 28. (2) 鋼筋混凝土柱之保護層最小應為多少㎝以上?1.542.57.5 以上。 29. (3) 影響混凝土之強度之最重要因素為粗骨材水泥水灰比摻合劑。 30.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車道的坡度為1/61/81/101/12 以下。 31. (1) 150cm×180cm 之玻璃其材積是30 才270 才27 才300 才。 32. (4) 木構造屋頂施工之舖設順序為屋架→椽子→桁條→屋面板屋面板→椽子→桁條→屋架椽子→桁條→屋 面板→屋架屋架→桁條→椽子→屋面板。 33. (2) 材料構造圖例係表示上下拉窗固定窗百葉窗捲門。 34. (1) 左圖平面圖符號表示折疊門沙門旋轉門單開門。 35. (4) 左圖立面圖符號表示磚材木材石材玻璃。 36. (2) 5/8" 鋼筋,與下列何種表示法相同?25 ㎜ 16 ㎜ 10 ㎜ 19 ㎜ 。 37. (2) 鋼筋混凝土之鋼筋作用主要為抗剪力拉力壓力扭力。 38. (2) 1:3:6 混凝土其強度約等於1000psi2000psi3000psi4000psi 混凝土。 39. (3) 混凝土之坍度單位為kg/cm 磅/吋cmkg。 40. (3) 工程用竹節鋼筋之竹節其作用為外形美觀容易識別增加混凝土握裹力增加斷面積。 7 41. (2) 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 表示石塊紅磚地盤混凝土。 42. (3)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 表示磚剖面空心磚剖面石材剖面木材剖面。 43. (1) 1ψ3W 表示電氣配電系統為單相三線式三相單線式單相單線式雙相單線式。 44. (3) 鋼筋之續接符號 可表示無彎勾搭接有彎勾搭接熔接部份中斷。 45. (4) 建築物構造最基本之構成部份,其功用為將上部之荷重均勻傳達於地盤者,稱為柱樑樓板基礎。 46. (3) 施工較難,但防水性較佳之磚縫是平縫下斜縫上斜縫內縮縫。 47. (3) 一般建築使用普通水泥灌置之混凝土大梁,底版須經幾天方可拆模3 天7 天21 天28 天。 48. (2) 下列建築材料符號,何者錯誤 。 49. (1) 材料圖例 是指木材鋼材石材混凝土。 50. (1) 右圖圖例 表示汽車停車位房屋方位空地。 51. (2) 斜屋頂坡面長(含挑簷)180cm,屋面全寬310cm,擬用3'×6'石棉小浪瓦舖裝,則需要用瓦3 張4 張5 張 6 張。 52. (3) 一般牆剖面圖最常用的比例是1/101/201/301/50。 53. (2) 依法規規定加強磚造之層數不得超過二層三層四層五層。 54. (3) 一般紅磚外牆用1/2B3/4B1B2B。 55. (3) 圖面標示混凝土210kg/cm 係表示混凝土的重量體積抗壓強度密度。 56. (3) 等高線閉合成一小圈時,則表示該地形為山腰稜線山頂或窪地懸崖。 57. (4) 一般用於承重之磚牆,牆的厚度最少必需用3B1/2B2B1B。 58. (3) 鋼筋之搭接位置,應選擇依鋼筋長度搭接在樑中心點搭接拉應力最小處搭接在端部搭接。 59. (2) 挖土深度在1.2m1.5m1.8m2.1m 以上時,除地質良好無安全之慮外,均應有適當之擋土設備。 60. (2)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物構造靜載重之鋼筋混凝土每m 計算重量約為多少㎏?230024003000250 0。 61. (2) 測量圖水準點應以SMBMTBFM 為記號。 62. (3) 1:2:4 之混凝土其數字標註比例依序是砂:石子:水泥石子:砂:水泥水泥:砂:石子水泥:石子: 砂。 63. (4) FL 係表示地盤線天花面線水平線地板面線。 64. (1) AE 劑(air-entraining)為混凝土輸氣劑混凝土防水劑粉刷黏著劑瀝青拌合劑。 65. (4) 當圖面沒有標示方向時,原則上以圖上端之方向為東西南北 向。 66. (3) 白鐵管(25)表示鐵管長25cm管外徑25 ㎜管內徑25 ㎜管重量25kg/m。 67. (2) EL 所指為電氣配管線水平標高線地下水位線整地高度線。 68. (2) 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約為抗壓強度之1/51/101/151/20。 69. (2) 房屋之外部主要裝修材料應標示於何種圖面上?平面圖立面圖大樣圖透視圖。 70. (1) Fy=2800kg/cm 所指為鋼筋之降伏強度剪力強度彎曲強度壓力強度。 71. (1) 一般所謂輕型鋼係指厚度在4 ㎜8 ㎜10 ㎜12 ㎜ 以下者。 72. (3) 依CNS 規定,紅磚的標準尺寸是23×12×6cm23×11×5.5cm23×11×6cm23×12×5.5cm。 73. (2) 結構圖符號6S5 依序表示樓層數、鋼筋、鋼筋數樓層數、樓板、板號樓層數、樑、樑號樓層數、柱、 柱號。 74. (2) 鋼筋混凝土之主要缺點為強度不大自重太大耐久性差防水性差。 75. (2) 鋼筋混凝土中,混凝土是以抗拉力壓力剪力扭力 為主。 76. (2) 以比例尺1/300 畫比例1/30 之圖樣,其比例尺上之數字「10」係代表多少m?0.11100.01。 77. (1) 一般木材接口部位應選擇應力發生最小處應選擇應力發生最大處任意處均可依木材不同而異。 8 78. (2) 下列各種材料那一種較常使用於水泥粉刷表面塗裝?調合漆乳膠漆、水泥漆透明漆瓷漆。 79. (1) 七皮柏油油毛氈之油毛氈層共有3 層4 層5 層6 層。 80. (4) W/C 係表示空隙比重量比體積比水灰比。 81. (3) 依CNS 規定,電氣設備之圖號是ASEM。 82. (2) 磚牆採用每5 皮橫砌築以一皮頂砌稱為英式美式荷蘭式法式 砌法。 83. (3) 所謂1 分夾板的厚度約為多少㎜?1234。 84. (3) 23m 在百分之一比例尺上為0.23cm2.3cm23cm230cm。 85. (2) 地板落水註明2"FD,這(2")是表示落水頭口徑排水管口徑落水頭及排水管口徑排水坡度。 86. (2) 3G 在結構平面圖中,“3"表示三根大樑三樓編號3 的樑圖號。 87. (2) 結構圖標示RB ,其中“B"所代表的意義是B 表示柱B 表示梁B 表示版B 表示牆。 88. (3) 依CNS 規定,設備圖中編號F 的是何種圖樣?給排水設備圖電氣設備圖消防設備圖機械設備圖。 89. (3) 一般所俗稱的6 分木心板,其6 分係指重量長度厚度寬度。 90. (3) 依CNS 規定,#6 鋼筋直徑為13 ㎜16 ㎜19 ㎜22 ㎜。 91. (2) 杉木圓材,如標示15 ㎝ 代表較粗較細中間平均 直徑之尺度。 92. (2) 玻璃面積,以才為計算單位,其每才尺度為1cm×1cm1 台尺×1 台尺10cm×10cm1m×1m。 93. (1) 污水管採用鑄鐵管時,建築圖符號標示為CIPPVCGIPBIP。 94. (4) 符號“RCP"係代表鉛管塑膠管不銹鋼管鋼筋混凝土管。 95. (3) 本省通用之木材材積單位為“才",1 才=1 寸×1 寸×1 尺1 尺×1 尺×1 尺1 寸×1 寸×10 尺1 尺×1 尺×10 尺。 96. (2) 一般繪圖中,繪製陰影時習慣上均假設光線方向角度為30°45°60°90°。 97. (3) 依CNS 規定,給水、排水及衛生設備的圖號是ASPM。 98. (2) 工程圖樣內,建築圖符號B1 是指一號非結構梁地下一層一號螺栓一號結構梁。 99. (3) 依CNS 規定,結構圖符號SRC 是指鋼筋混凝土造鋼構造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加強磚造。 100. (1) 依CNS 規定,在建築工程圖中"BM"表示水準點地平線基準控制線磚牆厚度。 101. (3) 都市土地,地籍圖謄本所用之比例通常為1/30001/4001/5001/300。 102. (4) 依CNS 規定,空調及機械設備的圖號ASPM。 103. (2) 建築圖中符號“t"是表示高度厚度寬度長度。 104. (3) 結構圖符號“FG"表示基腳構架梁地梁構架繫梁。 105. (1) 日照平面圖中,著色部分表示此地區日照不足1 小時2 小時3 小時4 小時。 106. (2) 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圖中,“FS"表示柱基礎基礎版牆基礎柱。 107. (3) 依「建築製圖繪圖準則」規定結構平面圖中符號“G"是表示玻璃鋼筋大梁鋼管。 108. (4) 結構平面圖中,“CS"是表示落水管樓梯平台懸臂梁懸臂版。 109. (1) 混凝土以水泥、砂、石子三種材料拌合,一般用絕對體積為計算比例,我們稱之為:配合比絕對比水 灰比拌合比。 110. (4) 砌磚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為誤磚塊應先浸水才可砌築砂漿不可放置太久灰縫需滿漿一天可砌到一 層樓高度。 111. (4) 下列量具何者精密度最高竹尺布捲尺皮尺鋼捲尺。 112. (1) 門框最下部之水平構材稱為門檻門楣門梃邊梃。 113. (2) 通常儲存於倉庫之袋裝水泥,其堆置高度以幾包為限?10131619。 114. (1) 鋼筋與模板之間距稱為保護層粉刷層伸縮縫施工縫。 115. (3) 清洗磁磚、馬賽克等磚面污物,應使用濃硫酸強硝酸稀鹽酸水砂紙。 116. (3) 3/4" 鋼筋與下列何種表示法相同10 ㎜ 16 ㎜ 19 ㎜ 25 ㎜ 。 9 117. (2) 50kg 裝之袋裝水泥,每包之體積約為0.0033m 0.033m 0.33m 0.3m 。 118. (1) 五皮柏油油毛氈,其油毛氈有幾皮二皮三皮四皮五皮。 119. (2) 磨石子格條最常用之間距為60cm×60cm90cm×90cm120cm×120cm150cm×150cm。 120. (2) 二層樓加強磚造,外牆之最小厚度應為0.5B1B1.5B2B。 121. (3) 混凝土圓柱試體,其直徑與高度之比為1:11:1.51:21:3。 122. (2) 門框最上部之水平構材稱為門梃門楣門檻中管樘。 123. (1) 一般建築製圖平面圖比例尺原則上為1/50、1/100、1/2001/40、1/60、1/801/30、1/75、1/901/100、1/150、 1/300。 124. (2) 一般砌紅磚常用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為1:11:31:41:5。 125. (1) 一般RC 樓版之鋼筋保護層約為2 ㎝3 ㎝4 ㎝5 ㎝。 126. (3) 台灣地區之袋裝卜特蘭水泥每包重30kg40kg50kg60kg。 127. (1) 窗框最下部之水平構材稱為窗檻框梃中管樘窗楣。 128. (2) 嵌銅條磨石子,其銅條之主要功用為增加美觀防止龜裂延續提高強度施工方便。 129. (3) CNS 規定普通紅磚吸水率愈高,品質愈佳承重牆使用三等品一等品之最小抗壓強度為150kg/cm 尺度 為250×100×50 ㎜。 130. (1) 在工廠預先拌合再輸送至工地使用之混凝土,稱為預拌預力預鑄預壘 混凝土。 131. (1) 下列何者為不燃材料玻璃纖維塑膠製品油毛氈保利龍。 132. (3) 假設紅磚之長度為A,寬度為B,則A 與B 之關係為A=2BA=2B-1cmA=2B+1cmA=1/2B。 133. (4) 依CNS 規定,建築圖常用文字簡寫符號“C.C."係代表深度中心線水準點中心間隔。 134. (3) 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銳角為15°30°45°60°。 135.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七層建築物之第五層其陽台欄杆高度不得小於0.91.01.11.2 公尺。 136. (2) 門窗尺度之標示為框內距框外距扉內距扉外距。 137. (3) 欲繪製比例尺1/3 之圖,須應用刻度為1/1001/2001/3001/400 之比例尺。 138. (2) 建築物內規定應設置之樓梯可以坡道代替之,但其坡度不得超過1/61/81/101/12。 139. (3) 鋼筋混凝土構造圓形柱之主筋最少需4 根5 根6 根8 根 D16 ㎜以上鋼筋。 140. (4)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自本層地板面至其直上層地板面之高度為天花板高度簷高地板面高度樓層高 度。 141. (3) 圖面之比例尺為1/100,圖上面積100cm ,則實際面積為1m 10m 100m 1000m 。 142. (4) 地坪舖磁磚一坪約等於10 才12 才24 才36 才。 143. (2) 某住宅面積132 平方公尺約等於30 坪40 坪60 坪120 坪。 144. (3) 建築圖中繪製門窗圖之比例尺最常見者為1/1001/501/301/10。 145. (3) 混凝土圓柱試體,其直徑為15cm,則試體之高度15cm20cm30cm45cm。 146. (2) 木料2 支,其尺度皆為1 台寸×1 台寸×5 台尺,則其總材積為0.5 才1.0 才5 才10 才。 147. (4) 土地所有權狀記載土地面積為1 公頃5 公畝5 平方公尺,等於1551055150510505 平方公尺。 148.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下列何者為計算建築面積之基準外牆外緣外牆內緣外牆中心替代柱外緣。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3:繪製圖樣 1. (2) 都市計畫圖之圖例,商業區是黃框紅框淺藍框褐色框。 2. (3) 如左圖所示圖例並以紅色表示空地鄰近房屋防空地下室新建房屋。 10 3. (2) 依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建築圖之土地界線是黃色深綠色紅色褐色。 4. (4) 依「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藍色表示基地內之防火間隔空地現有巷道現有房屋。 5. (1) 都市計劃使用分區圖例“ "黃線外框是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區。 6. (1) 依CNS 規定,電氣設備圖例“ "表示總配電盤分電盤總開關箱安全開關。 7.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物構造之活載重,因樓地版用途而不同,以何者活載重最大?書庫車庫電 影院教室。 8. (2) 圖號之"B"表示標準圖編號詳圖編號設備圖編號門窗編碼。 9. (3) 依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繪畫圖線時以單點線表示鋼筋混凝土邊線中心線剖面線。 10.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住宅區有效採光距離D/H 為1/21/31/41/5。 11. (4) 都市計畫擬定計畫圖例,工業區是黃色框紅色框淺藍色框褐色框。 12. (3) 都市計畫擬定計畫圖之圖例,行政區是黃色框紅色框淺藍色框褐色框。 13. (2) 依照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配置圖之地界線是黃色深綠色紅色褐色。 14. (1) 都市計劃使用分區圖例,住宅區之範圍線是黃色框黃綠色框紅色框褐色框。 15. (2) 建造執照平面圖上紅色線表示地界線建築線剖面線污水管線。 16. (1) 依照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建築剖面詳圖之比例尺是1/301/501/601/100。 17. (4) 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建築圖之現有道路黃色深綠色紅色褐色。 18. (1) 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退縮地應塗黃色綠色藍色褐色。 19. (2) 建築物外圍排水明溝洩水坡度不得小於1/1001/2001/2501/500。 20. (2) 防火門之門扇寬度應在60 ㎝75 ㎝90 ㎝120 ㎝ 以上,高度應在180 ㎝以上。 21. (2) 一公頃為多少m 100,000m 10,000m 1,000m 100m 。 22. (4) 磚牆為承載樓板或柵,於牆面接近支撐處逐皮突出砌成者稱為順砌丁砌花砌托架。 23. (4) 「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騎樓地應塗黃色橫線淺綠色褐土色黃色底加紅斜線。 24. (3) 依CNS 規定, 符號是電話管線電扇管路消防水管廣播管路。 25. (4) 施工走道及階梯之架設坡度不得大於10°15°20°30°。 26. (4) 申請建造執照所附的地籍圖謄本是由何機關核發?工務局戶政事務所鄉鎮公所地政事務所。 27. (2)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規定,消防設備圖中“ "記號是指自動撒水送水口消防送水口查驗管出口 標示燈。 28. (3) 申請建築執照用之圖樣立面圖比例尺不得小於1/501/1001/2001/30。 29. (1) 車道內側曲率半徑應為多少m 以上?581012。 30.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供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層淨高不得小於多少m?1.92.02.12.2。 31. (3) 建築執照申請圖上,綠色範圍標示部分為基地現有房屋新建房屋空地防火間隔。 32. (4) 建築執照申請圖上,草綠色範圍標示部分為草地空地建築物防火間隔。 33. (1) 建築工程施工估價時,鋼筋、混凝土、模板之計算單位依序為t、m 、m kg、m 、m kg、m 、mkg、 m、m 。 34. (2) 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例中,“ "紅線外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保護區。 35. (4) 建築圖中需要著色以利申請執照者為結構圖立面圖剖面圖配置圖。 36. (2) 加強磚造房屋之層數以多少層樓為限?2345。 37. (1) 依建築法相關規定,建造該建築物之申請人稱為起造人設計人監造人承造人。 11 38. (2) 學校教室天花板之淨高不得小於2.8m3m3.5m無特別規定。 39.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構材編號“F"係表示基礎梁柱承重牆。 40.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構材編號“W"係表示梁柱牆版。 41. (3) 下列何者建築圖樣有提供精確之尺寸表、材料說明及施工規範等?水電圖設計草圖施工圖配置圖。 42. (4) 下列那種水可供混凝土使用海水養殖池水污水潔淨無害的水。 43. (2) 一般騎樓地坪之坡度為1/301/401/501/60。 44. (2) 依CNS 建築製圖規定斜屋頂坡度以正切法表示時應採用圖例為 。 45. (1) 下列何者材料屬於耐燃材料石膏板一般塑膠板木夾板角材。 46. (2) 1 公頃等於多少坪?293430251000030250。 47. (3) 通常在繪製門窗立面圖時,於窗上標示“FIX"符號係指該窗為雙拉窗上下拉窗固定窗百葉窗。 48. (1) 某一塊土地之基地面積為400m ,其建蔽率60%,請問此塊土地之最大建築面積為多少坪?72.6726240 24。 49. (3) 型鋼符號“L"係表示槽鋼I 型鋼角鋼Z 型鋼。 50. (2) 一般樓梯內兩側均應裝設距梯級鼻端高度若干公分以上之扶手?60cm75cm90cm110cm。 51. (4) 樓梯間防火安全門安裝,以下列那一種門鎖最為理想?喇叭鎖扳手鎖彈簧鎖推桿或壓桿式門鎖。 52. (2) 市面上成品調理台的深度大都為45~50cm55~60cm65~70cm75~80cm。 53. (3) 某一塊土地基地面積為600m ,其容積率240%,請問此塊土地之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為多少坪?4.35643.5 6435.64356。 54. (4) 基礎鋼筋保護層厚度至少應在多少㎝以上?2457.5。 55. (3) 依法規規定,將建築物之一部分拆除,於原建築基地範圍內改造,而不增高或擴大面積者謂之新建增建 改建修建。 56. (3) 基地應與建築線相連接,其連接部份最小寬度應在多少m?1.01.52.02.5。 57. (4) 一平方公尺換算坪數為多少坪?302530.253.0250.3025。 58. (3) 一般空心磚之標準模距為多少㎝?9192040。 59. (1) 新建造之建築物或將原建築物全部拆除而重行建築者,稱為新建改建增建修建。 60. (3) 防水夾板天花其使用材料有A.防水夾板B.雙向水平筋C.垂直吊筋D.預埋鐵件,其正確之施工程序為A.B.C. DA.C.B.DD.C.B.AC.D.B.A。 61. (3) 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其內部磚牆的作用在承載重量隔間兼承重隔間、隔音、防火隔間、隔音、防 火兼承重。 62. (3) 工地周圍應設置圍籬,其高度應在多少m 以上?1.21.51.82.1 以上。 63. (4) 1 甲地等於多少m ?10000293430259699。 64. (2) 建築圖樣分為三大類,即建築圖、結構圖及剖面圖設備圖架構圖配筋圖。 65. (4)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停車空間之汽車出入口應銜接道路,地下室停車空間之汽車坡道出入口並應留設 深度0.5m1.0m1.5m2.0m 以上之緩衝車道。 66.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乙種防火門窗應具備之防火時效為30 分鐘以上1 小時以上2 小時以上3 小時以 上。 67. (3) 陽台尺度之標示為牆心至陽台欄杆中心柱心至陽台欄杆內緣牆心至陽台欄杆外緣柱心至陽台欄杆中 心。 68. (4) 一般公寓住宅掛牆式瓦斯熱水器最適合安置於浴廁內浴廁門口廚房室外。 69. (3) 模板組立應注意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木工須熟練,混凝土埋設物應妥加校核鋼筋與模板不得接觸, 並保持保護層之規定距離支撐固定,不須再加斜撐補強組立過程中隨時注意模板位置之正確,特別是垂 12 直方向之控制。 70. (1) 一般平面圖之尺度註記順序,由外而內,下列那種方式較合理方便柱心、外牆心、細部外牆心、內牆心、 細部、柱心內牆心、細部、柱心、外牆細部、柱心、外牆心、內牆心。 71. (2) 現行申請執照面積計算要求,小數點以下留1 位數2 位數3 位數4 位數 餘數四捨五入。 72. (4) 建照申請其配置圖以(不著色)表示空地停車位騎樓地鄰屋。 73. (1) 面積150m 位於住宅區建蔽率為60%的基地,其建築面積最高可達多少m ?90105120135。 74. (4) 有關混凝土空心磚牆之設計及施工,下列說明何者錯誤?按空心磚模距20 公分設計牆身長度及高度應為 模距位數門窗尺寸亦為模距之倍數門窗尺寸不需按模距設計。 75.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稱為建蔽率容積率綠覆率公設比。 76. (1) 最常用於天花板暗筋的木料是柳安木檜木柚木櫸木。 77. (2) 平面圖或剖面圖上註明地坪標+450 一般是由地下層地坪面基地面G.L.一層地坪面道路路面 起算。 78.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普通建築物避雷針之保護角不得超過40°50°60°70°。 79. (3) 長度1.5m 之正方形之木材體積有8 才,即其每邊應有幾㎝?691215。 80. (2) 正方形之土地一坪,其每邊約有多少m?11.83.36。 81. (2) 估計木料以才、石為計算單位,1 石等於10 才100 才1000 才10000 才。 82. (4) 建築執照之申請圖說,下列何者不必著色法定空地現有道路新建房屋鄰近房屋。 83. (2) 除承受本身重量外,並承載傳導其他荷重之牆壁,稱為分間牆承重牆帷幕牆加強牆。 84. (3) -75×40×5 型鋼單位公分公寸公厘台寸。 85. (4) 乳膠漆不適於刷下列那一種材料表面水泥牆三夾板踢腳板鐵皮。 86. (3) 建築執照圖之樓地板面積計算以柱中心線樑中心線牆中心線牆外緣線 為準。 87. (2) 申請建照用以標示基地位置之圖樣,稱為平面圖位置圖立面圖透視圖。 88. (2) 門淨尺度係指門樘外緣尺度門樘內緣尺度門扇尺度磚或混凝土之開口大小。 89. (4) 在透視圖上畫人是為了表現建築物的美觀吸引力立體感比例關係。 90. (2) 請照圖上保留地應塗紅色橙色綠色棕色。 91. (4) 下列何者不屬於建築物的主要構造?主要樑柱承重牆壁屋頂構造機電設備。 92. (4)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於室內之停車位,其二分之一車位數,每輛停車位寬度及長度可各寬減10c m15cm20cm25cm。 93. (3) 建築圖內表示建築物各方向外形、各高度及外表材料等之圖樣,稱為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透視圖。 94. (2) 建築物之平面圖與立面圖,其比例尺不得小於1/1001/2001/501/30。 95. (2) 平面圖是指將建築物水平切開後之情形,其切開高度,通常是離地板面約多少㎝?90150180200。 96. (3) 建築工程圖,表示平面圖之比例,最常見者為1/301/501/1001/300。 97. (2) 法規規定,樓梯扶手高度不得小於60cm75cm80cm90cm。 98. (3) 依據法規規定,磚砌承重牆,若牆厚23cm,則牆身最大長度或高度限制為牆厚之10 倍15 倍20 倍25 倍。 99. (4) 為瞭解建築基地位置,須向地政事務所請領地質圖地形圖都市計畫圖地籍圖。 100. (3) 加強磚造其簷高不得超過多少m?891012。 101. (4) CNS 規定,標題欄的位置應在圖紙之那一邊?上下左右。 102. (1) 建築圖之現況圖內,下列何者不須表示?騎樓方向防火間隔四周現有巷弄、道路。 103. (2) 建築物外部裝修材料可註明於平面圖立面圖總剖面圖結構圖。 104. (2) 位於六樓之陽台欄杆高度,不得小於多少m?1.2m1.1m1.0m0.9m。 105. (2) 建築製圖尺度單位,原則上以公尺公分分厘台尺 表示。 106. (3) 繪立面圖時,首先繪門窗門口樓層高度地盤線標示尺度。 13 107. (1) 欲將圖樣放大1.5 倍可利用比例尺放大不能用比例尺放大無法放大利用量角器放大。 108. (4) 三菱比例尺上有1/100~1/600 六種刻度,如欲繪比例1/25 之圖,應以下列何種刻度,較為方便?1/1001/2 001/3001/500。 109. (1) 建築圖面中,"GL"係代表地盤線地板線天花板線屋頂面線。 110. (3) 台灣地區木材之計量常採用“才"為單位,所謂“1 才"係指1 立方台寸10 立方台寸100 立方台寸100 0 立方台寸。 111. (2) RC 結構配筋圖以粗線表示箍筋主鋼筋中心線混凝土邊線。 112. (3) 繪製平面圖,首先繪門窗位置標示尺度中心線家具。 113. (4) 英文字母B 或1/2B 用引線指於圖上之牆,表示該牆為混凝土牆木板牆鋼牆磚牆。 114. (4) 在比例尺一百分之一圖上面積4 ㎝ ,則實際面積應多少㎝ ?40400400040000。 115. (1) 配置圖中,新建房屋應著紅色黃色褐色綠色。 116. (3) 配置圖中,現有巷道應著紅色黃色褐色綠色。 117. (1) 小學校舍等供兒童使用之樓梯級高應為多少㎝以下?16182024。 118. (3) 地面層以上每層之居室樓地板面積超過200m 之樓梯級深應為多少㎝以上?18202426。 119. (1) 鋼筋混凝土之簡寫符號為RCPCRBSRC。 120. (1) 一般稱鋼筋強度係指抗拉抗壓抗剪抗彎 強度。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4:職業道德 1. (2) 職業道德亦稱?職業觀念職業倫理職業精神職業價值。 2. (3)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用來作為行為規範的標準是什麼?社會價值社會精神社會道德社會觀念。 3. (1)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裡,經濟行為的同質性如何?較高較低無法比較會混淆。 4. (4) 由於人類先天與後天的因素,而無法達到真正的平等,因此我們努力追求的是什麼?經濟上的平等先天上 的平等後天上的平等機會上的平等。 5. (3) 我國憲法第七條規定,人民在何種條件上一律平等?經濟文化法律宗教。 6. (4) 物種進化的理論最先是何人所提出?阿基米得亞里斯多得拉翡爾達爾文。 7. (3) 為因應社會快速變遷與工作的需要,我們應該建立下列何種理念?終身就業成功立業終身學習急功近 利。 8. (2) 以廠為家的信念,就是希望工作者,在組織中能夠找到何種感覺?失落感歸屬感疏離感責任感。 9. (1) 採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企業應建立何種溝通的管道?雙向溝通單向溝通通信溝通對外溝通。 10. (4) 機器設備定期檢查與保養,屬於下列何種觀念的發揮?工廠整潔團隊精神以廠為家工作安全。 11. (3) 團隊精神亦稱品質道德士氣態度。 12. (1) 團隊精神的發揮必須要組織能夠建立起共同的什麼?願景精神態度熱忱。 13. (3) 下列何者不屬於營業的秘密?製造程序技術工作地址設計圖。 14. (2) 受僱者在職務上研究或開發的營業秘密歸何人所有?受僱者雇用者政府全體國民。 15. (3) 下列何項為工作者需要在職進修的可能時機?工作時間改變工作地點改變工作方法改變工作伙伴改 變。 16. (1) 休閒時間的增加與利用是個人接受在職進修原因結果成效過程。 17. (2) 企業得以持續創造利潤,永續經營的先決條件?龐大的資金滿意的顧客連鎖的經營外銷的能力。 18. (4) 下列何項不是品質管制的主要目的?提高產品的品質確保品質的一致性改善產品品質的缺失提高產 品的售價。 19. (4) 下列何者不屬於公害的範圍?噪音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經濟蕭條。 14 20. (2) 消費者應了解日常消費品與消費行為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是屬於消費者的權利義務工作福利。
1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1:基本圖學
1. (3) 依CNS 規定建築物之平面圖、立面圖,其比例尺不得小於1/501/1001/2001/500。
2. (4) 由圖面算得基地面積為25cm ,假設此圖之比例尺為1/200,請問實際面積應為25m 50m 75m 100m 。
3. (4) 在六種視圖中最常用的是仰視圖、正視圖、右側視圖仰視圖、正視圖、右視圖俯視圖、正視圖、左側
視圖俯視圖、正視圖、右側視圖。
4. (2) 圓周周長為π×(半徑) 2π×(半徑)2π×(半徑) 4π×(直徑)。
5. (4) 建築師申請建築執照之建築設計圖,圖別編號為英文字母之MSEA。
6. (3) 下列尺度註記方式,何者錯誤? 。
7. (1) 左圖的上視圖是 。
8. (2) 左圖的正視圖為
。
9. (1) 二片三角板之內角共計360 度180 度120 度90 度。
10. (2) 表示構造物外型的主要圖樣係詳細圖立面圖平面圖配置圖。
11. (1) 屋頂排水S=1/30 之S 符號表示坡度尺寸比例長度。
12. (1) 英制2500psi 等於175kgf/cm 210kgf/cm 240kgf/cm 260kgf/cm 。
13. (2) C.L.符號表示淨寬中心線斷面深度。
14. (2) 建築物的樓層高度通常都標註在平面圖立面圖大樣圖配置圖。
15. (1) 常用之建築透視圖為一點透視及二點透視三點透視傾斜透視等角透視。
16.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與俯視圖,選出正確之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17. (2)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與俯視圖,請選出正確的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18. (3) 左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請選出正確之俯視圖和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2
。
19. (1) 利用二片三角板配合平行尺,能繪出75 度80 度220 度55 度 的角度。
20. (1) BM 符號表示水準點水平線測點地面線。
21. (3) 製圖鉛筆底稿完成後,其圖樣上墨之順序為由右而左,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由下而上由左而右,由上
而下由左而右,由下而上。
22. (3) 30 ㎜ O.D.鐵管,O.D.符號係表示標準鐵管管之內徑管之外徑美國標準。
23. (2) BOLT 表示地坪線螺栓鐵條中心線。
24. (2) 隱藏於物體後之線條以實線虛線單點線雙點線 表示之。
25. (2) 依CNS 表示規格號數之符號是@#ψ 。
26. (3) 依CNS 建築製圖線條用途下列何者以粗實線表示基準線尺度線鋼筋中心線。
27. (2) 左圖的右側視圖為 。
28. (3) 左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選出正確之俯視、正視圖(第二角投影法)
。
29. (3) 繪製1/15 比例圖樣使用下列那一刻度的比例尺最方便1/1001/6001/3001/200。
30. (1) 依CNS 建築製圖規定,建築圖中現有道路通常塗上褐色黃色綠色紅色。
31. (2) 1/100 比例尺,單位公尺的圖樣量得一公分長線條應為10 ㎝100 ㎝10m100m。
32. (2) 在繪陰影時,習慣上採用平面光線角度為多少度?35456030。
33. (2) 利用三角板配合平行尺,可繪出10°15°20°25° 之倍數角度。
34. (4) 下圖為已知等角體圖,選出正確之俯視、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35.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及俯視圖,選擇正確之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36. (4) 欲畫1:25 之圖樣時,用何種比例尺較為方便?1/2001/3001/4001/500。
37. (1) 依CNS 規定,建築製圖線條用途尺度線在圖面中應為細實線中實線粗實線虛線 之線條表示。
38. (4) 指標線一般作幾度之傾斜15°,30°,45°15°,60°,30°30°,45°,75°30°,45°,60°。
39. (2) 求扇形面積,下列那一個公式是對的半徑 ×π(圓心角÷360)×半徑 ×π(360÷圓心角)×半徑 ×π半徑×
π÷圓心角。
40. (1) 一般字規上標明之2 ㎜,3 ㎜,4 ㎜等係表示字體高度字體寬度針筆號數字規編號。
41. (1) 描繪或放大地籍圖的鉛筆,最理想是2H、HF、HBB、2B2B、3B。
3
42. (4) 左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請選出正確的俯視圖和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43. (1) 下圖為已知等角立體圖,請選出正確的俯視圖和正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44. (4) 投影所在之平面稱為平面側面斜面畫面。
45. (1) 正圓錐體正放時,其平面圖形為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錐形。
46. (3) 在兩條平行線中間分成若干等分時,最簡易的畫法是用何種工具?量度規平行尺圓規比例尺。
47. (3) 一般繪圖中,當物體在室內外受到光線的照射時,必形成一部份為受光的明亮面,稱為平面立體面陽
面陰面。
48. (4) 比例尺1/200 之平面圖,要放大成1/20 比例尺,其圖樣面積放大為幾倍?2510100。
49. (3) 繪平行斜線(45°及60°以外)最理想的工具是分度器45°及60°三角板勾配尺(亦稱活動三角板)直尺。
50. (2) 繪製建築圖,下列筆蕊何者最常用?4HHB4B6B。
51. (1) 半圓(直徑為D)之面積為1/8πD 1/4πD 1/2πD πD 。
52. (3) 左圖之右側視圖為 。
53. (1) 左圖之俯視圖為 。
54. (4)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用尺下緣繪水平線以吸墨紙吸乾上墨線之墨水在圓規之關節處加油潤滑描圖紙
之原稿不可摺疊。
55. (2) 實物40 公尺在比例尺1/200 之圖樣應表示為多少㎝長?10203040。
56. (4) 正立方體之各方向投影,不可能成為何種圖形?六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五角形。
57. (2) 150 磅的圖紙,150 磅是指全開圖紙幾張的重量?10050010002000。
58. (3) 比例尺1/50 的圖樣,用比例尺1/100 量度,尺上讀數是原來的幾倍1/41/224。
59. (2) 圖樣內各圖之編號位置應在圖之上方下方左右。
60. (2) 製圖時,一般畫水平線、垂直線之方法為由右而左,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由下而上由左而右,由上而
下由右而左,由下而上。
61. (2) 如線條緊密,而僅欲擦去某部分時,可以用何種工具輔助之三角板消字板毛刷砂紙。
62. (3) 左圖基地面積為1250m 1500m 1850m 1950m 。
4
63. (1)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試選擇合適的俯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64. (3) 代表實物之面、邊及外形的圖樣,均由比例尺寸線條大小 所組成。
65. (2) 第三角投影法,除正視圖與俯視圖外,另一個圖面為左側視圖右側視圖底視圖背視圖。
66. (3) 欲繪製比例1/5 之圖,須應用刻度為1/1001/2001/5001/600 之比例尺較為方便。
67. (2) 等邊六角形之內角均為60°120°150°100°。
68. (4) 一般繪圖中,當物體在室內外受到光線的照射時,必形成一部份為不受光的暗面,稱為平面立體面陽
面陰面。
69. (1) 直角三角形中,若兩直角邊長各為3 ㎝及4 ㎝,則斜邊長應為多少㎝?56712。
70. (2) 用以量取長度及劃分線段成若干等分之儀器為圓規分規鋼尺三角板。
71. (3) 依CNS 規定表示?筒鐵角鋼鋼板槽型鋼。
72. (3) 依CNS 規定,門窗之圖例表示鐵捲門折疊門單拉門防火門。
73. (3)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試選擇合適的右側視圖(第三角投影法)
。
74. (4) 依CNS 規定,建築圖中之中文字體係屬隸書標楷體仿明體仿宋體 為原則。
75. (1) 尺度線必須與所標註長度之面平行垂直相交重疊。
76. (4) 下列何種鉛筆心,其硬度最小6HHBF6B。
77. (4) 繪製建築圖,一般均先繪立面圖剖面圖大樣詳細圖平面圖。
78. (3) 一般計算面積時,一坪應等於幾m ?3.2403.3003.30583.3124。
79. (2) 使用比例尺,下列何者是不良方法?量度時自零值開始先以分規在尺上量距離再移於紙上隨時保持尺
面清潔同一直線上作連續量度時,不要移動比例尺。
80. (2) 同一圓之外切正四邊形面積為內接正四邊形面積之幾倍1.522.53。
81. (3) 建築圖樣中, 係表示牆面線建築線中心線高度限制線。
82. (4) 是表示中心線座標線方向線剖面線。
83.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試選擇合適的俯視圖
。
84. (3) 邊長8cm 之正三角形,其面積約為16cm 24cm 28cm 32cm 。
85. (3) 正投影圖中,投影線應彼此垂直集中於一點彼此平行與投影面平行。
86. (3) 使用平行尺及一組三角板最多可將一圓分成幾等分15182436。
87. (3) CNS 規定線條粗細原則上分為1 級2 級3 級4 級。
88. (2) 下列何種角度不能以一組普通三角板繪出15°40°60°75°。
89. (4) 混凝土強度中的“psi"之意義係代表公斤/平方公分公斤/平方吋磅/平方公分磅/平方吋。
90. (3) 下列尺度線端部之符號何者為誤? 。
5
91. (3) 建築線以下列那一種線條表示
。
92. (4) 左圖為已知正視圖,識選擇其合適的右側視圖
。
93. (3)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四角形內角和為360°五角形內角和為560°六角形內角和為7
20°。
94. (4) 土地所有權狀記載土地面積為1 公頃3 公畝6 平方公尺,等於幾平方公尺1361306103610306。
95. (3) 木材體積以“才"為單位,其每才之材積為1 立方台寸10 立方台寸100 立方台寸1000 立方台寸。
96. (4) 繪直線時為使線條品質均勻,繪線時鉛筆宜完全垂直逆向複繪分段接繪順向傾斜適當旋轉。
97. (4) 鉛筆心軟硬等級之排列正確者為B.H.HB.FB.F.H.HBB.F.HB.HB.HB.F.H。
98. (4) 如果僅用一塊60°標準三角板與平行尺,最多可將一圓分為36912 等分。
99. (3) 繪圖時底稿線應先繪製結構體之輪廓線粉刷線中心線尺寸線。
100. (4) 繪直線時,鉛筆與桌面傾斜角度約為15°30°45°60°。
101. (3) 左圖符號是地界線指示線截斷線剖面線。
102. (1) 分隔住宅單位與住宅單位或住戶與住戶或不同用途區劃間之牆壁,稱為分戶牆分間牆承重牆外牆。
103. (3) 一直線與圓周相切一點,此點與圓心之連線與該直線所夾之角度量為30°60°90°120°。
104. (4) n 邊形之內角和計算式為180°×(n+1)180°×(n-1)180°×(n+2)180°×(n-2)。
105. (3) 經過投影箱觀察物體可得3 方向4 方向6 方向8 方向 投影視圖。
106. (1) 第三角投影法的排列為視點、畫面、物體視點、物體、畫面畫面、視點、物體物體、視點、畫面。
107. (2) 欲求斜線之實長或斜面之實形,須用正投影視圖輔助視圖等角投影圖交線展開圖。
108. (4) 繪對稱圖形或有軸之部份須先繪輪廓線隱藏線假想線中心線。
109. (4) 等角立體圖軸線夾角為30°60°90°120°。
110. (2) 兩個面交線如為直線,如欲繪出該直線應求出貫穿點一點二點三點四點。
111. (4) 在建築圖樣,下列何者為隱藏之輪廓線 。
112. (2) 如下圖所示之圓形總面積為120m ,則圓心角45°之扇形面積為12m 15m 18m 30m 。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2:一般建築製圖準則及..
1. (1) 一般言五皮防水層係指油毛氈2 皮柏油3 皮油毛氈3 皮柏油2 皮油毛氈4 皮柏油5 皮油毛氈5 皮柏油
4 皮。
2. (2) Fy 表示鋼筋之容許應力降伏應力設計強度剪力強度。
3. (2)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停車設於室外時,每輛車停車空間不小於2.5m×5m2.5m×6m3m×5m3m×6m。
4. (2) #10 竹節鋼筋直徑為30 ㎜ ψ32 ㎜ ψ35 ㎜ ψ38 ㎜ ψ。
5. (1) 混凝土空心磚的標準尺寸為390 ㎜×190 ㎜×190 ㎜360 ㎜×190 ㎜×190 ㎜330 ㎜×110 ㎜×6 ㎜300 ㎜×150 ㎜
×150 ㎜。
6. (2) 標準T 型鋼一般以“WT"“ST"“T"“Z" 表示之。
6
7. (1) 建築圖上,符號“@"表示間距中心到中心番號大約值。
8. (1) 建築平面圖門窗符號表示雙開窗雙向窗上下拉窗雙拉窗。
9. (1) 此符號在平面圖中代表橫拉窗上下拉窗固定窗單開窗。
10. (4)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表示紅磚石材木材鋼。
11. (1) 鋼軌一般以每公尺之公斤重每呎之公斤重每尺之公斤重每公尺之台斤重 表示之。
12. (3) 石工、磚工、混凝土工之合稱為粉刷工程土石工程圬工工程石工程。
13. (2) 依CNS 規定,建築圖號中“S"代表建築圖結構圖配電圖排給水圖。
14. (1) fc'表示混凝土的壓力強度拉力強度設計強度剪力強度。
15. (1) 建築工程上,計算磚牆的數量常用m mm ㎝ 為單位。
16. (2) 建築平面圖符號表示自由門雙開門雙向門折疊門。
17. (1) 表示雙向門旋轉門雙開門雙拉門。
18. (3)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表示地盤卵石級配粉刷類。
19. (3) 混凝土之抗壓強度係指澆置14 天20 天28 天35 天 後,經加壓試驗所得強度。
20. (3)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中,圖號“A"表示結構圖電氣圖建築圖給水圖。
21. (1) 大理石之一才為1 尺×1 尺1 寸×1 尺1 尺×10 尺1 寸×1 寸。
22. (2) 七皮柏油油毛氈之瀝青層共有3 層4 層5 層6 層。
23. (2) 建築平面圖符號表示雙向門旋轉門雙開門雙拉門。
24. (2) 左圖在建築平面圖符號係代表旋轉門單開門橫拉門折疊門。
25. (4)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表示地盤卵石級配粉刷類。
26. (4) 建築材料中,木材習慣上使用下列那一種符號代表? 。
27. (4) 下列何者不為居室?客廳臥室廚房浴室。
28. (2) 鋼筋混凝土柱之保護層最小應為多少㎝以上?1.542.57.5 以上。
29. (3) 影響混凝土之強度之最重要因素為粗骨材水泥水灰比摻合劑。
30.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車道的坡度為1/61/81/101/12 以下。
31. (1) 150cm×180cm 之玻璃其材積是30 才270 才27 才300 才。
32. (4) 木構造屋頂施工之舖設順序為屋架→椽子→桁條→屋面板屋面板→椽子→桁條→屋架椽子→桁條→屋
面板→屋架屋架→桁條→椽子→屋面板。
33. (2) 材料構造圖例係表示上下拉窗固定窗百葉窗捲門。
34. (1) 左圖平面圖符號表示折疊門沙門旋轉門單開門。
35. (4) 左圖立面圖符號表示磚材木材石材玻璃。
36. (2) 5/8" 鋼筋,與下列何種表示法相同?25 ㎜ 16 ㎜ 10 ㎜ 19 ㎜ 。
37. (2) 鋼筋混凝土之鋼筋作用主要為抗剪力拉力壓力扭力。
38. (2) 1:3:6 混凝土其強度約等於1000psi2000psi3000psi4000psi 混凝土。
39. (3) 混凝土之坍度單位為kg/cm 磅/吋cmkg。
40. (3) 工程用竹節鋼筋之竹節其作用為外形美觀容易識別增加混凝土握裹力增加斷面積。
7
41. (2) 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 表示石塊紅磚地盤混凝土。
42. (3)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材料構造圖例 表示磚剖面空心磚剖面石材剖面木材剖面。
43. (1) 1ψ3W 表示電氣配電系統為單相三線式三相單線式單相單線式雙相單線式。
44. (3) 鋼筋之續接符號 可表示無彎勾搭接有彎勾搭接熔接部份中斷。
45. (4) 建築物構造最基本之構成部份,其功用為將上部之荷重均勻傳達於地盤者,稱為柱樑樓板基礎。
46. (3) 施工較難,但防水性較佳之磚縫是平縫下斜縫上斜縫內縮縫。
47. (3) 一般建築使用普通水泥灌置之混凝土大梁,底版須經幾天方可拆模3 天7 天21 天28 天。
48. (2) 下列建築材料符號,何者錯誤 。
49. (1) 材料圖例 是指木材鋼材石材混凝土。
50. (1) 右圖圖例 表示汽車停車位房屋方位空地。
51. (2) 斜屋頂坡面長(含挑簷)180cm,屋面全寬310cm,擬用3'×6'石棉小浪瓦舖裝,則需要用瓦3 張4 張5 張
6 張。
52. (3) 一般牆剖面圖最常用的比例是1/101/201/301/50。
53. (2) 依法規規定加強磚造之層數不得超過二層三層四層五層。
54. (3) 一般紅磚外牆用1/2B3/4B1B2B。
55. (3) 圖面標示混凝土210kg/cm 係表示混凝土的重量體積抗壓強度密度。
56. (3) 等高線閉合成一小圈時,則表示該地形為山腰稜線山頂或窪地懸崖。
57. (4) 一般用於承重之磚牆,牆的厚度最少必需用3B1/2B2B1B。
58. (3) 鋼筋之搭接位置,應選擇依鋼筋長度搭接在樑中心點搭接拉應力最小處搭接在端部搭接。
59. (2) 挖土深度在1.2m1.5m1.8m2.1m 以上時,除地質良好無安全之慮外,均應有適當之擋土設備。
60. (2)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物構造靜載重之鋼筋混凝土每m 計算重量約為多少㎏?230024003000250
0。
61. (2) 測量圖水準點應以SMBMTBFM 為記號。
62. (3) 1:2:4 之混凝土其數字標註比例依序是砂:石子:水泥石子:砂:水泥水泥:砂:石子水泥:石子:
砂。
63. (4) FL 係表示地盤線天花面線水平線地板面線。
64. (1) AE 劑(air-entraining)為混凝土輸氣劑混凝土防水劑粉刷黏著劑瀝青拌合劑。
65. (4) 當圖面沒有標示方向時,原則上以圖上端之方向為東西南北 向。
66. (3) 白鐵管(25)表示鐵管長25cm管外徑25 ㎜管內徑25 ㎜管重量25kg/m。
67. (2) EL 所指為電氣配管線水平標高線地下水位線整地高度線。
68. (2) 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約為抗壓強度之1/51/101/151/20。
69. (2) 房屋之外部主要裝修材料應標示於何種圖面上?平面圖立面圖大樣圖透視圖。
70. (1) Fy=2800kg/cm 所指為鋼筋之降伏強度剪力強度彎曲強度壓力強度。
71. (1) 一般所謂輕型鋼係指厚度在4 ㎜8 ㎜10 ㎜12 ㎜ 以下者。
72. (3) 依CNS 規定,紅磚的標準尺寸是23×12×6cm23×11×5.5cm23×11×6cm23×12×5.5cm。
73. (2) 結構圖符號6S5 依序表示樓層數、鋼筋、鋼筋數樓層數、樓板、板號樓層數、樑、樑號樓層數、柱、
柱號。
74. (2) 鋼筋混凝土之主要缺點為強度不大自重太大耐久性差防水性差。
75. (2) 鋼筋混凝土中,混凝土是以抗拉力壓力剪力扭力 為主。
76. (2) 以比例尺1/300 畫比例1/30 之圖樣,其比例尺上之數字「10」係代表多少m?0.11100.01。
77. (1) 一般木材接口部位應選擇應力發生最小處應選擇應力發生最大處任意處均可依木材不同而異。
8
78. (2) 下列各種材料那一種較常使用於水泥粉刷表面塗裝?調合漆乳膠漆、水泥漆透明漆瓷漆。
79. (1) 七皮柏油油毛氈之油毛氈層共有3 層4 層5 層6 層。
80. (4) W/C 係表示空隙比重量比體積比水灰比。
81. (3) 依CNS 規定,電氣設備之圖號是ASEM。
82. (2) 磚牆採用每5 皮橫砌築以一皮頂砌稱為英式美式荷蘭式法式 砌法。
83. (3) 所謂1 分夾板的厚度約為多少㎜?1234。
84. (3) 23m 在百分之一比例尺上為0.23cm2.3cm23cm230cm。
85. (2) 地板落水註明2"FD,這(2")是表示落水頭口徑排水管口徑落水頭及排水管口徑排水坡度。
86. (2) 3G 在結構平面圖中,“3"表示三根大樑三樓編號3 的樑圖號。
87. (2) 結構圖標示RB ,其中“B"所代表的意義是B 表示柱B 表示梁B 表示版B 表示牆。
88. (3) 依CNS 規定,設備圖中編號F 的是何種圖樣?給排水設備圖電氣設備圖消防設備圖機械設備圖。
89. (3) 一般所俗稱的6 分木心板,其6 分係指重量長度厚度寬度。
90. (3) 依CNS 規定,#6 鋼筋直徑為13 ㎜16 ㎜19 ㎜22 ㎜。
91. (2) 杉木圓材,如標示15 ㎝ 代表較粗較細中間平均 直徑之尺度。
92. (2) 玻璃面積,以才為計算單位,其每才尺度為1cm×1cm1 台尺×1 台尺10cm×10cm1m×1m。
93. (1) 污水管採用鑄鐵管時,建築圖符號標示為CIPPVCGIPBIP。
94. (4) 符號“RCP"係代表鉛管塑膠管不銹鋼管鋼筋混凝土管。
95. (3) 本省通用之木材材積單位為“才",1 才=1 寸×1 寸×1 尺1 尺×1 尺×1 尺1 寸×1 寸×10 尺1 尺×1 尺×10
尺。
96. (2) 一般繪圖中,繪製陰影時習慣上均假設光線方向角度為30°45°60°90°。
97. (3) 依CNS 規定,給水、排水及衛生設備的圖號是ASPM。
98. (2) 工程圖樣內,建築圖符號B1 是指一號非結構梁地下一層一號螺栓一號結構梁。
99. (3) 依CNS 規定,結構圖符號SRC 是指鋼筋混凝土造鋼構造鋼骨鋼筋混凝土造加強磚造。
100. (1) 依CNS 規定,在建築工程圖中"BM"表示水準點地平線基準控制線磚牆厚度。
101. (3) 都市土地,地籍圖謄本所用之比例通常為1/30001/4001/5001/300。
102. (4) 依CNS 規定,空調及機械設備的圖號ASPM。
103. (2) 建築圖中符號“t"是表示高度厚度寬度長度。
104. (3) 結構圖符號“FG"表示基腳構架梁地梁構架繫梁。
105. (1) 日照平面圖中,著色部分表示此地區日照不足1 小時2 小時3 小時4 小時。
106. (2) 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圖中,“FS"表示柱基礎基礎版牆基礎柱。
107. (3) 依「建築製圖繪圖準則」規定結構平面圖中符號“G"是表示玻璃鋼筋大梁鋼管。
108. (4) 結構平面圖中,“CS"是表示落水管樓梯平台懸臂梁懸臂版。
109. (1) 混凝土以水泥、砂、石子三種材料拌合,一般用絕對體積為計算比例,我們稱之為:配合比絕對比水
灰比拌合比。
110. (4) 砌磚過程中,下列敘述何者為誤磚塊應先浸水才可砌築砂漿不可放置太久灰縫需滿漿一天可砌到一
層樓高度。
111. (4) 下列量具何者精密度最高竹尺布捲尺皮尺鋼捲尺。
112. (1) 門框最下部之水平構材稱為門檻門楣門梃邊梃。
113. (2) 通常儲存於倉庫之袋裝水泥,其堆置高度以幾包為限?10131619。
114. (1) 鋼筋與模板之間距稱為保護層粉刷層伸縮縫施工縫。
115. (3) 清洗磁磚、馬賽克等磚面污物,應使用濃硫酸強硝酸稀鹽酸水砂紙。
116. (3) 3/4" 鋼筋與下列何種表示法相同10 ㎜ 16 ㎜ 19 ㎜ 25 ㎜ 。
9
117. (2) 50kg 裝之袋裝水泥,每包之體積約為0.0033m 0.033m 0.33m 0.3m 。
118. (1) 五皮柏油油毛氈,其油毛氈有幾皮二皮三皮四皮五皮。
119. (2) 磨石子格條最常用之間距為60cm×60cm90cm×90cm120cm×120cm150cm×150cm。
120. (2) 二層樓加強磚造,外牆之最小厚度應為0.5B1B1.5B2B。
121. (3) 混凝土圓柱試體,其直徑與高度之比為1:11:1.51:21:3。
122. (2) 門框最上部之水平構材稱為門梃門楣門檻中管樘。
123. (1) 一般建築製圖平面圖比例尺原則上為1/50、1/100、1/2001/40、1/60、1/801/30、1/75、1/901/100、1/150、
1/300。
124. (2) 一般砌紅磚常用的水泥砂漿其配合比為1:11:31:41:5。
125. (1) 一般RC 樓版之鋼筋保護層約為2 ㎝3 ㎝4 ㎝5 ㎝。
126. (3) 台灣地區之袋裝卜特蘭水泥每包重30kg40kg50kg60kg。
127. (1) 窗框最下部之水平構材稱為窗檻框梃中管樘窗楣。
128. (2) 嵌銅條磨石子,其銅條之主要功用為增加美觀防止龜裂延續提高強度施工方便。
129. (3) CNS 規定普通紅磚吸水率愈高,品質愈佳承重牆使用三等品一等品之最小抗壓強度為150kg/cm 尺度
為250×100×50 ㎜。
130. (1) 在工廠預先拌合再輸送至工地使用之混凝土,稱為預拌預力預鑄預壘 混凝土。
131. (1) 下列何者為不燃材料玻璃纖維塑膠製品油毛氈保利龍。
132. (3) 假設紅磚之長度為A,寬度為B,則A 與B 之關係為A=2BA=2B-1cmA=2B+1cmA=1/2B。
133. (4) 依CNS 規定,建築圖常用文字簡寫符號“C.C."係代表深度中心線水準點中心間隔。
134. (3) 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銳角為15°30°45°60°。
135.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七層建築物之第五層其陽台欄杆高度不得小於0.91.01.11.2 公尺。
136. (2) 門窗尺度之標示為框內距框外距扉內距扉外距。
137. (3) 欲繪製比例尺1/3 之圖,須應用刻度為1/1001/2001/3001/400 之比例尺。
138. (2) 建築物內規定應設置之樓梯可以坡道代替之,但其坡度不得超過1/61/81/101/12。
139. (3) 鋼筋混凝土構造圓形柱之主筋最少需4 根5 根6 根8 根 D16 ㎜以上鋼筋。
140. (4)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自本層地板面至其直上層地板面之高度為天花板高度簷高地板面高度樓層高
度。
141. (3) 圖面之比例尺為1/100,圖上面積100cm ,則實際面積為1m 10m 100m 1000m 。
142. (4) 地坪舖磁磚一坪約等於10 才12 才24 才36 才。
143. (2) 某住宅面積132 平方公尺約等於30 坪40 坪60 坪120 坪。
144. (3) 建築圖中繪製門窗圖之比例尺最常見者為1/1001/501/301/10。
145. (3) 混凝土圓柱試體,其直徑為15cm,則試體之高度15cm20cm30cm45cm。
146. (2) 木料2 支,其尺度皆為1 台寸×1 台寸×5 台尺,則其總材積為0.5 才1.0 才5 才10 才。
147. (4) 土地所有權狀記載土地面積為1 公頃5 公畝5 平方公尺,等於1551055150510505 平方公尺。
148.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下列何者為計算建築面積之基準外牆外緣外牆內緣外牆中心替代柱外緣。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3:繪製圖樣
1. (2) 都市計畫圖之圖例,商業區是黃框紅框淺藍框褐色框。
2. (3) 如左圖所示圖例並以紅色表示空地鄰近房屋防空地下室新建房屋。
10
3. (2) 依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建築圖之土地界線是黃色深綠色紅色褐色。
4. (4) 依「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藍色表示基地內之防火間隔空地現有巷道現有房屋。
5. (1) 都市計劃使用分區圖例“ "黃線外框是住宅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區。
6. (1) 依CNS 規定,電氣設備圖例“ "表示總配電盤分電盤總開關箱安全開關。
7.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物構造之活載重,因樓地版用途而不同,以何者活載重最大?書庫車庫電
影院教室。
8. (2) 圖號之"B"表示標準圖編號詳圖編號設備圖編號門窗編碼。
9. (3) 依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繪畫圖線時以單點線表示鋼筋混凝土邊線中心線剖面線。
10.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住宅區有效採光距離D/H 為1/21/31/41/5。
11. (4) 都市計畫擬定計畫圖例,工業區是黃色框紅色框淺藍色框褐色框。
12. (3) 都市計畫擬定計畫圖之圖例,行政區是黃色框紅色框淺藍色框褐色框。
13. (2) 依照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配置圖之地界線是黃色深綠色紅色褐色。
14. (1) 都市計劃使用分區圖例,住宅區之範圍線是黃色框黃綠色框紅色框褐色框。
15. (2) 建造執照平面圖上紅色線表示地界線建築線剖面線污水管線。
16. (1) 依照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建築剖面詳圖之比例尺是1/301/501/601/100。
17. (4) 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建築圖之現有道路黃色深綠色紅色褐色。
18. (1) 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退縮地應塗黃色綠色藍色褐色。
19. (2) 建築物外圍排水明溝洩水坡度不得小於1/1001/2001/2501/500。
20. (2) 防火門之門扇寬度應在60 ㎝75 ㎝90 ㎝120 ㎝ 以上,高度應在180 ㎝以上。
21. (2) 一公頃為多少m 100,000m 10,000m 1,000m 100m 。
22. (4) 磚牆為承載樓板或柵,於牆面接近支撐處逐皮突出砌成者稱為順砌丁砌花砌托架。
23. (4) 「建築執照繪圖準則」規定騎樓地應塗黃色橫線淺綠色褐土色黃色底加紅斜線。
24. (3) 依CNS 規定, 符號是電話管線電扇管路消防水管廣播管路。
25. (4) 施工走道及階梯之架設坡度不得大於10°15°20°30°。
26. (4) 申請建造執照所附的地籍圖謄本是由何機關核發?工務局戶政事務所鄉鎮公所地政事務所。
27. (2) 依CNS 建築製圖標準規定,消防設備圖中“ "記號是指自動撒水送水口消防送水口查驗管出口
標示燈。
28. (3) 申請建築執照用之圖樣立面圖比例尺不得小於1/501/1001/2001/30。
29. (1) 車道內側曲率半徑應為多少m 以上?581012。
30.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供停車空間使用之樓層淨高不得小於多少m?1.92.02.12.2。
31. (3) 建築執照申請圖上,綠色範圍標示部分為基地現有房屋新建房屋空地防火間隔。
32. (4) 建築執照申請圖上,草綠色範圍標示部分為草地空地建築物防火間隔。
33. (1) 建築工程施工估價時,鋼筋、混凝土、模板之計算單位依序為t、m 、m kg、m 、m kg、m 、mkg、
m、m 。
34. (2) 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例中,“ "紅線外框為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保護區。
35. (4) 建築圖中需要著色以利申請執照者為結構圖立面圖剖面圖配置圖。
36. (2) 加強磚造房屋之層數以多少層樓為限?2345。
37. (1) 依建築法相關規定,建造該建築物之申請人稱為起造人設計人監造人承造人。
11
38. (2) 學校教室天花板之淨高不得小於2.8m3m3.5m無特別規定。
39.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構材編號“F"係表示基礎梁柱承重牆。
40.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構材編號“W"係表示梁柱牆版。
41. (3) 下列何者建築圖樣有提供精確之尺寸表、材料說明及施工規範等?水電圖設計草圖施工圖配置圖。
42. (4) 下列那種水可供混凝土使用海水養殖池水污水潔淨無害的水。
43. (2) 一般騎樓地坪之坡度為1/301/401/501/60。
44. (2) 依CNS 建築製圖規定斜屋頂坡度以正切法表示時應採用圖例為
。
45. (1) 下列何者材料屬於耐燃材料石膏板一般塑膠板木夾板角材。
46. (2) 1 公頃等於多少坪?293430251000030250。
47. (3) 通常在繪製門窗立面圖時,於窗上標示“FIX"符號係指該窗為雙拉窗上下拉窗固定窗百葉窗。
48. (1) 某一塊土地之基地面積為400m ,其建蔽率60%,請問此塊土地之最大建築面積為多少坪?72.6726240
24。
49. (3) 型鋼符號“L"係表示槽鋼I 型鋼角鋼Z 型鋼。
50. (2) 一般樓梯內兩側均應裝設距梯級鼻端高度若干公分以上之扶手?60cm75cm90cm110cm。
51. (4) 樓梯間防火安全門安裝,以下列那一種門鎖最為理想?喇叭鎖扳手鎖彈簧鎖推桿或壓桿式門鎖。
52. (2) 市面上成品調理台的深度大都為45~50cm55~60cm65~70cm75~80cm。
53. (3) 某一塊土地基地面積為600m ,其容積率240%,請問此塊土地之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為多少坪?4.35643.5
6435.64356。
54. (4) 基礎鋼筋保護層厚度至少應在多少㎝以上?2457.5。
55. (3) 依法規規定,將建築物之一部分拆除,於原建築基地範圍內改造,而不增高或擴大面積者謂之新建增建
改建修建。
56. (3) 基地應與建築線相連接,其連接部份最小寬度應在多少m?1.01.52.02.5。
57. (4) 一平方公尺換算坪數為多少坪?302530.253.0250.3025。
58. (3) 一般空心磚之標準模距為多少㎝?9192040。
59. (1) 新建造之建築物或將原建築物全部拆除而重行建築者,稱為新建改建增建修建。
60. (3) 防水夾板天花其使用材料有A.防水夾板B.雙向水平筋C.垂直吊筋D.預埋鐵件,其正確之施工程序為A.B.C.
DA.C.B.DD.C.B.AC.D.B.A。
61. (3) 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物,其內部磚牆的作用在承載重量隔間兼承重隔間、隔音、防火隔間、隔音、防
火兼承重。
62. (3) 工地周圍應設置圍籬,其高度應在多少m 以上?1.21.51.82.1 以上。
63. (4) 1 甲地等於多少m ?10000293430259699。
64. (2) 建築圖樣分為三大類,即建築圖、結構圖及剖面圖設備圖架構圖配筋圖。
65. (4)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停車空間之汽車出入口應銜接道路,地下室停車空間之汽車坡道出入口並應留設
深度0.5m1.0m1.5m2.0m 以上之緩衝車道。
66.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乙種防火門窗應具備之防火時效為30 分鐘以上1 小時以上2 小時以上3 小時以
上。
67. (3) 陽台尺度之標示為牆心至陽台欄杆中心柱心至陽台欄杆內緣牆心至陽台欄杆外緣柱心至陽台欄杆中
心。
68. (4) 一般公寓住宅掛牆式瓦斯熱水器最適合安置於浴廁內浴廁門口廚房室外。
69. (3) 模板組立應注意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木工須熟練,混凝土埋設物應妥加校核鋼筋與模板不得接觸,
並保持保護層之規定距離支撐固定,不須再加斜撐補強組立過程中隨時注意模板位置之正確,特別是垂
12
直方向之控制。
70. (1) 一般平面圖之尺度註記順序,由外而內,下列那種方式較合理方便柱心、外牆心、細部外牆心、內牆心、
細部、柱心內牆心、細部、柱心、外牆細部、柱心、外牆心、內牆心。
71. (2) 現行申請執照面積計算要求,小數點以下留1 位數2 位數3 位數4 位數 餘數四捨五入。
72. (4) 建照申請其配置圖以(不著色)表示空地停車位騎樓地鄰屋。
73. (1) 面積150m 位於住宅區建蔽率為60%的基地,其建築面積最高可達多少m ?90105120135。
74. (4) 有關混凝土空心磚牆之設計及施工,下列說明何者錯誤?按空心磚模距20 公分設計牆身長度及高度應為
模距位數門窗尺寸亦為模距之倍數門窗尺寸不需按模距設計。
75.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面積占基地面積之比率,稱為建蔽率容積率綠覆率公設比。
76. (1) 最常用於天花板暗筋的木料是柳安木檜木柚木櫸木。
77. (2) 平面圖或剖面圖上註明地坪標+450 一般是由地下層地坪面基地面G.L.一層地坪面道路路面 起算。
78. (3)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普通建築物避雷針之保護角不得超過40°50°60°70°。
79. (3) 長度1.5m 之正方形之木材體積有8 才,即其每邊應有幾㎝?691215。
80. (2) 正方形之土地一坪,其每邊約有多少m?11.83.36。
81. (2) 估計木料以才、石為計算單位,1 石等於10 才100 才1000 才10000 才。
82. (4) 建築執照之申請圖說,下列何者不必著色法定空地現有道路新建房屋鄰近房屋。
83. (2) 除承受本身重量外,並承載傳導其他荷重之牆壁,稱為分間牆承重牆帷幕牆加強牆。
84. (3) -75×40×5 型鋼單位公分公寸公厘台寸。
85. (4) 乳膠漆不適於刷下列那一種材料表面水泥牆三夾板踢腳板鐵皮。
86. (3) 建築執照圖之樓地板面積計算以柱中心線樑中心線牆中心線牆外緣線 為準。
87. (2) 申請建照用以標示基地位置之圖樣,稱為平面圖位置圖立面圖透視圖。
88. (2) 門淨尺度係指門樘外緣尺度門樘內緣尺度門扇尺度磚或混凝土之開口大小。
89. (4) 在透視圖上畫人是為了表現建築物的美觀吸引力立體感比例關係。
90. (2) 請照圖上保留地應塗紅色橙色綠色棕色。
91. (4) 下列何者不屬於建築物的主要構造?主要樑柱承重牆壁屋頂構造機電設備。
92. (4)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設置於室內之停車位,其二分之一車位數,每輛停車位寬度及長度可各寬減10c
m15cm20cm25cm。
93. (3) 建築圖內表示建築物各方向外形、各高度及外表材料等之圖樣,稱為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透視圖。
94. (2) 建築物之平面圖與立面圖,其比例尺不得小於1/1001/2001/501/30。
95. (2) 平面圖是指將建築物水平切開後之情形,其切開高度,通常是離地板面約多少㎝?90150180200。
96. (3) 建築工程圖,表示平面圖之比例,最常見者為1/301/501/1001/300。
97. (2) 法規規定,樓梯扶手高度不得小於60cm75cm80cm90cm。
98. (3) 依據法規規定,磚砌承重牆,若牆厚23cm,則牆身最大長度或高度限制為牆厚之10 倍15 倍20 倍25
倍。
99. (4) 為瞭解建築基地位置,須向地政事務所請領地質圖地形圖都市計畫圖地籍圖。
100. (3) 加強磚造其簷高不得超過多少m?891012。
101. (4) CNS 規定,標題欄的位置應在圖紙之那一邊?上下左右。
102. (1) 建築圖之現況圖內,下列何者不須表示?騎樓方向防火間隔四周現有巷弄、道路。
103. (2) 建築物外部裝修材料可註明於平面圖立面圖總剖面圖結構圖。
104. (2) 位於六樓之陽台欄杆高度,不得小於多少m?1.2m1.1m1.0m0.9m。
105. (2) 建築製圖尺度單位,原則上以公尺公分分厘台尺 表示。
106. (3) 繪立面圖時,首先繪門窗門口樓層高度地盤線標示尺度。
13
107. (1) 欲將圖樣放大1.5 倍可利用比例尺放大不能用比例尺放大無法放大利用量角器放大。
108. (4) 三菱比例尺上有1/100~1/600 六種刻度,如欲繪比例1/25 之圖,應以下列何種刻度,較為方便?1/1001/2
001/3001/500。
109. (1) 建築圖面中,"GL"係代表地盤線地板線天花板線屋頂面線。
110. (3) 台灣地區木材之計量常採用“才"為單位,所謂“1 才"係指1 立方台寸10 立方台寸100 立方台寸100
0 立方台寸。
111. (2) RC 結構配筋圖以粗線表示箍筋主鋼筋中心線混凝土邊線。
112. (3) 繪製平面圖,首先繪門窗位置標示尺度中心線家具。
113. (4) 英文字母B 或1/2B 用引線指於圖上之牆,表示該牆為混凝土牆木板牆鋼牆磚牆。
114. (4) 在比例尺一百分之一圖上面積4 ㎝ ,則實際面積應多少㎝ ?40400400040000。
115. (1) 配置圖中,新建房屋應著紅色黃色褐色綠色。
116. (3) 配置圖中,現有巷道應著紅色黃色褐色綠色。
117. (1) 小學校舍等供兒童使用之樓梯級高應為多少㎝以下?16182024。
118. (3) 地面層以上每層之居室樓地板面積超過200m 之樓梯級深應為多少㎝以上?18202426。
119. (1) 鋼筋混凝土之簡寫符號為RCPCRBSRC。
120. (1) 一般稱鋼筋強度係指抗拉抗壓抗剪抗彎 強度。
04100 建築製圖 丙級 工作項目04:職業道德
1. (2) 職業道德亦稱?職業觀念職業倫理職業精神職業價值。
2. (3) 在傳統農業社會中用來作為行為規範的標準是什麼?社會價值社會精神社會道德社會觀念。
3. (1)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裡,經濟行為的同質性如何?較高較低無法比較會混淆。
4. (4) 由於人類先天與後天的因素,而無法達到真正的平等,因此我們努力追求的是什麼?經濟上的平等先天上
的平等後天上的平等機會上的平等。
5. (3) 我國憲法第七條規定,人民在何種條件上一律平等?經濟文化法律宗教。
6. (4) 物種進化的理論最先是何人所提出?阿基米得亞里斯多得拉翡爾達爾文。
7. (3) 為因應社會快速變遷與工作的需要,我們應該建立下列何種理念?終身就業成功立業終身學習急功近
利。
8. (2) 以廠為家的信念,就是希望工作者,在組織中能夠找到何種感覺?失落感歸屬感疏離感責任感。
9. (1) 採用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企業應建立何種溝通的管道?雙向溝通單向溝通通信溝通對外溝通。
10. (4) 機器設備定期檢查與保養,屬於下列何種觀念的發揮?工廠整潔團隊精神以廠為家工作安全。
11. (3) 團隊精神亦稱品質道德士氣態度。
12. (1) 團隊精神的發揮必須要組織能夠建立起共同的什麼?願景精神態度熱忱。
13. (3) 下列何者不屬於營業的秘密?製造程序技術工作地址設計圖。
14. (2) 受僱者在職務上研究或開發的營業秘密歸何人所有?受僱者雇用者政府全體國民。
15. (3) 下列何項為工作者需要在職進修的可能時機?工作時間改變工作地點改變工作方法改變工作伙伴改
變。
16. (1) 休閒時間的增加與利用是個人接受在職進修原因結果成效過程。
17. (2) 企業得以持續創造利潤,永續經營的先決條件?龐大的資金滿意的顧客連鎖的經營外銷的能力。
18. (4) 下列何項不是品質管制的主要目的?提高產品的品質確保品質的一致性改善產品品質的缺失提高產
品的售價。
19. (4) 下列何者不屬於公害的範圍?噪音水源污染空氣污染經濟蕭條。
14
20. (2) 消費者應了解日常消費品與消費行為是否對環境造成污染,是屬於消費者的權利義務工作福利。
訂閱:
文章 (Atom)